學黨史 悟初心 科技特派員送技術到田間

科技特派員羅理勇指導采茶工人正確采摘茶芽。記者 唐湛 攝 南川網訊(記者 唐湛)在黨史學習教育過程中,要把學習黨史同總結經驗、觀照現實、推動工作結合起來,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3月24日,市級科技特派員來到我區田間地頭,幫助企業和群眾解決技術問題,將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服務群眾實效。 是日,在三泉鎮半河社區,市級科技特派員、西南大學食品科學學院茶學專業副教授羅理勇正在指導采茶工人如何正確采摘茶芽。 “茶葉鮮葉原料對于茶葉的品質至關重要,對于目前基地新的采茶工人,我們必須手把手地進行技術指導,教他們采符合要求的原料,這樣才能把控好鮮葉原料,確保做出好品質的茶葉。”羅理勇說。 今年2月底,羅理勇作為科技特派員來到南川,幫助茶葉企業解決問題。如何更好地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關鍵就是要切實為群眾著想,從群眾的角度出發。在技術指導過程中,不管是茶樹管理、茶芽采摘,還是后期的茶葉制作,甚至是生產車間的布局設計,羅理勇將自己的專業知識傾囊相授,企業受益良多。 “我們往年自己加工茶葉,一芽一葉初展的話,只能賣到500~600元一斤,自從他們指導以后,現在基本上賣到800~1200元一斤。”重慶沙景山茶業有限公司經理朱貴強說。 “我們學習黨史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讓廣大黨員牢記初心和使命,踐行初心和使命,多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用好我們的專業知識,將這些先進的技術,帶到田間地頭,為鄉村振興貢獻一份力量。”羅理勇說。
2021-03-29團區委組織志愿者助農采茶

青年志愿者在興隆鎮白茶基地采茶。記者 梁向紅 攝 南川網訊(記者 梁向紅)“大家注意,我們要嚴格按照‘一葉一心’標準采茶,你看,左手扶住枝條,右手大拇指與食指輕拿住芽頭,向上一提,就可以了,注意不要用手掐芽頭柄,不然容易把芽頭掐傷,不易保存。”3月23日,興隆鎮金花村白茶基地,茶葉基地的技術工人王普友正在給團區委的青年志愿者們講解采茶要領。當天,團區委組織近40名青年志愿者來到白茶基地,幫助茶農采茶。 掌握了采茶要領,志愿者們人手一個小竹簍別在腰間,走進茶葉基地開始采茶。“我家種過茶樹,從小我就跟著爸媽學習采茶,這段時間正是茶農最忙碌的時節,得知團區委將組織志愿者過來幫忙采茶,我立即報名參加。”青年志愿者金善軍說。 基地負責人甘江濤介紹,基地茶葉種植面積近2000畝,今年正值豐產期,預計產茶7500公斤。基地從2月25日開始采茶,一直要持續到4月10日左右,目前面臨的問題是采茶人手少。從茶葉開采以來,基地平均每天有近300名采茶工,最多一天有近400名采茶工,最多的一天采摘鮮葉750公斤。 “茶葉如果沒有及時采摘,老了就不能采用了。采茶工人不足,產量也會受到影響。團區委組織青年志愿者來幫忙采茶,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甘江濤說。
2021-03-26我區公布農業產業準入負面清單
南川網訊(記者 黎明)日前,《南川區農業產業準入負面清單(試行)》公布,該清單分三大類,皆為明確的禁止性規定。 種植業類包括:禁止在河道管理范圍內種植高稈農作物;禁止在水文監測環境保護范圍內,種植高稈作物、堆放物料、修建建筑物、停靠船只;在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內,禁止新增農業種植;在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內,禁止新增使用農藥、化肥的農業種植和經濟林;禁止試驗、推廣帶有檢疫性有害生物的種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禁止將劇毒、高毒農藥用于防治衛生害蟲,蔬菜、瓜果、茶葉、菌類、中草藥材及水生植物的病蟲害防治;禁止使用禁用的農藥。 畜牧業類包括: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內禁止建設養殖場,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內禁止新建設養殖場;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和緩沖區范圍內,禁止新建設養殖場;風景名勝區的核心景區禁止新建設養殖場;其他區域禁止建設有污染物排放的養殖場;城鎮居民區和文化教育科學研究區內,禁止建設養殖場;禁止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濕地公園、森林公園、城市建成區、城鎮居民區建立畜禽養殖場,發展養殖專業戶;禁止新建、改建、擴建不符合畜牧業發展規劃的畜禽養殖場;禁止建設未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或未填報環境影響登記表、環境影響評價結論為不可行的養殖場;未建設污染防治配套設施、自行建設的配套設施不合格,或者未委托他人對畜禽養殖廢棄物進行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的,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不得投入生產或者使用;禁止在不符合動物防疫條件的地點建設動物飼養場、養殖小區、動物隔離場所、動物屠宰加工場所以及動物和動物產品無害化處理場所;禁止從境外引進對境內畜禽遺傳資源、生態環境有危害或者可能產生危害的畜禽遺傳資源。 禁止漁業類包括:禁止占用永久基本農田挖塘養魚;禁止推廣未經審定合格并公告的水產新品種;禁止在全民所有的水面、灘涂中的魚、蝦、蟹、貝、藻類的自然產卵場、繁殖場、索餌場及重要的洄游通道劃定養殖場所;禁止從事對水體有污染的網箱、網欄養殖;禁止采用向水體投放化肥、糞便、動物尸體(肢體、內臟)、動物源性飼料等污染水體的方式從事水產養殖;在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內,禁止從事對水體有污染的水產養殖。
2021-03-26古樹茶提前上市 銷售迎來旺季
南川網訊(記者 唐湛 張雨秋)目前,我區“3+1”特色產業之一的古樹茶,已進入了銷售旺季。 在城區一家銷售古樹茶的店鋪,店主正在嫻熟地炒制大樹茶,翠綠的嫩芽在手指間鋪開翻轉,現場彌漫出陣陣清香。據介紹,古樹茶的芽頭比一般茶的芽頭要晚一些冒出來,采摘時間一般在清明前后。不過,今年的古樹茶比往年提早了半個月上市,產量卻較往年有所下降。 “產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就是年后氣溫起伏過大,茶葉的生長速度過快,采摘人手不夠,產量就下降很多。”茶商張遠奎說。 與現代機制茶相比,手工炒制的古樹茶口感更清爽宜人。近年來,在《魅力中國城》和全市“雙曬”等活動的推介下,我區古樹茶獲得了更多的關注度,在2019年《魅力中國城》城市文化旅游論壇上,獲評“年度魅力旅游文創產品”。 “政府對我們德隆的古樹茶產業扶持非常大。與往年相比,銷售量有所增加,主要銷往外地,甚至國外都有銷售。”張遠奎說。目前,古樹茶綠茶的價格每公斤在6000多元到1萬多元不等。 據了解,我區計劃用5年時間,在金佛山的南部山區,把古樹茶的種植規模擴大到2萬畝,幫助當地農戶增收致富。
2021-03-25春季“第一網”開捕

近日,白沙鎮千里村60畝魚塘春季第一網魚出水,共捕魚1500余公斤。千里村水源豐富,發展養魚得天獨厚,該村把水產養殖作為鄉村振興支柱產業,引進業主發展清水魚養殖,同時為附近村民提供就業崗位。彭應忠 攝
2021-03-24獼猴桃園春管忙

3月6日,大觀鎮鐵橋村獼猴桃園內,果農正搶抓時節進行春季管護。當前正處于獼猴桃萌芽期,需注意殺菌消毒、澆水施肥、抹芽疏蕾等管護工作,才能確保獼猴桃優質高產。 記者 甘昊旻 攝
2021-03-18區農業農村委開展農資檢查

區農業農村委開展農資檢查 發現銷售假劣農資可撥打71420315投訴 執法人員在鳴玉鎮農資銷售點檢查種子、農藥和化肥。 記者 梁向紅 攝 南川網訊(記者 梁向紅)連日來,區農業農村委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支隊分赴全區各個鄉鎮(街道)及城區的農資經營網點開展執法檢查,為春播生產工作保駕護航。 近日,執法人員來到鳴玉鎮集鎮、農貿市場,檢查該鎮農資銷售點的種子、農藥、肥料。 在鳴玉鎮農資市場里,執法人員認真檢查銷售的種子包裝、標識及標簽,查看標簽是否符合規定、品種是否通過審定及登記備案,并向經營者和選購農資商品的農民群眾耐心講解農資經營的相關法律法規知識和維權途徑,強化農資經營者的法律意識和責任意識,提高農民群眾辨識假冒偽劣農資產品的能力。 該支隊一大隊負責人勾瑜建議,在選購種子產品時要注意選擇名稱醒目、審定編號清晰的產品,千萬不要輕信產品包裝上的夸大宣傳,通常產品包裝背面都會有產品品種主要性狀、適應性和風險提示,三者缺一不可,選購產品時一定要仔細閱讀,避免選到不合格的產品。 勾瑜提醒,在購買農資產品時,應到農資定點銷售門店購買,向商家索取購貨發票或者收據,使用后保存好農資產品包裝,如買到假劣農資,可以向商家索賠;如發現市場上有銷售假劣農資行為,可撥打023-71420315投訴,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支隊將積極開展調查,并依法處理。 截至目前,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支隊共檢查農資經營戶120余家,覆蓋18個鄉鎮(街道),立案查處假劣農資案件4件。
2021-03-15采春茶忙增收

重慶市乾豐茶業有限責任公司茶葉基地,采茶工人正在采茶。記者 喻梵 攝 重慶艾倫茶葉有限責任公司香爐寺茶園,工作人員正在手工制茶。記者 喻梵 攝 重慶市乾豐茶業有限責任公司工人在運用機器制茶。記者 喻梵 攝 南川網訊(記者 黎明)近日,大觀鎮鐵橋村的茶葉基地內,茶農正忙著采摘今年的春茶。 天綠園名優茶廠位于大觀鎮鐵橋村2組,擁有茶園基地3000畝,其中自有茶園500畝、專業合作社入社茶園2500畝。 “采茶要采嫩芽和嫩葉,采茶時只能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茶葉的嫩芽往上提,否則會影響茶葉的成色。”當天上午,天綠園名優茶廠開展了采前培訓會,基地負責人向100多名村民講解采茶技巧。 培訓完成后,茶農進入茶園采茶。據區農業農村委特色農業發展中心副主任李久焱介紹,今年春天我區氣溫快速回升,有利于茶樹芽葉早發、快發。 與往年比較,今年我區開采期較上年普遍提前2~7天,主要得益于去冬今春晴好天氣,氣溫快速回升,利于茶樹芽葉早發、快發,以及大面積推廣以重慶市農業技術推廣總站選育的國家級早生茶樹良種“巴渝特早”等茶樹品種。 我區春茶具有上市早、品質優、效益高的特點,是全年茶葉生產的重點,也是茶葉產業增效和茶農增收的關鍵,根據我區冬暖春早的氣候特點,推廣早生新品種、早生新技術等大幅提前開采期,對于我區茶農增收、茶產業增效等具有重要促進作用。 據介紹,目前我區以采收獨芽和一芽一葉鮮葉采摘為主,預計單芽鮮葉采工價格每公斤70~90元;一芽一葉鮮葉采工價格每公斤30~45元。熟練采茶工人每天收入可達100~150元。
2021-03-12高車草莓熟了!

近日,位于南平鎮天馬村3組的高車草莓基地,一顆顆紅色的草莓掩蓋在綠葉之下,新鮮誘人。 高車草莓園面積20畝,主要有奶油草莓、巧克力草莓等四個品種,5月底前均可入園采摘,價格為每公斤70元。 記者 任前蔚 攝
2021-03-03我區6600頭自動化種豬場有序建設

我區6600頭自動化種豬場有序建設 預計今年8月投產 年產值1.3億元 建設中的“六千六百頭自動化種豬場項目”。 記者 任前蔚 攝 南川網訊(記者 袁治衛)近日,位于慶元鎮玉龍村和大有鎮石良村交界處的“6600頭自動化種豬場項目”建設現場熱火朝天。 “6600頭自動化種豬場項目”由重慶市榮科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投資建設,是我區農業產業重點招商引資項目。該項目總投資2億元,占地2000余畝,將建成國內一流現代化種豬場。 重慶市榮科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時榮忠介紹,項目于2020年10月動工,目前豬舍的地下部分施工完成,正進行糞溝、排污管網等基礎收尾工作和地面豬舍建設。 該項目海拔950米,將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態和負氧離子高的特點,立足現代農業,堅持規劃先行、科技引領、綠色環保,具備環保典型性、扶貧帶動性和循環農業示范性。 “豬場的建設,首先考慮的因素就是環保,例如離周邊住戶需大于500米、有必要的污水處理設施、排放污水要達標等,必須要達到國家規定的環保要求。”時榮忠說。 為此,項目設計之初就充分考慮了環保和自動化因素,依山勢設計建設,通過自動化機械設備,達到種豬、飼料從山上的入口進,全程智能管理飼養,商品豬從山下的出口運出,實現隔離喂養,提高養殖的安全性。 同時,糞水將進行干濕分離,干糞將做有機肥生產原料。而污水處理設備的日處理廢水能力為300立方米,經過處理后達標排放入收集池,可以種植水芹菜等農作物。 時榮忠介紹,項目預計2021年8月前竣工投產,屆時年出欄仔豬15萬~17萬頭,年產值可達1.3億元以上,將成為我區最大的種豬場,推動農村生豬養殖,為貧困山區群眾致富拓寬門路。
2021-03-03人勤春來早 藍莓春管忙

2月19日,大觀鎮龍川村藍莓規模化產業基地,村民正在管護藍莓。雨水過后,全區各地搶抓有利時機春管春播,處處是一派忙碌景象。記者 甘昊旻 攝
2021-02-24全區春耕農資供應貨足價穩
南川網訊(記者 陳蕗穎)眼下正是備戰春耕的關鍵時期,區供銷社充分發揮流通優勢,積極擔當作為,認真做好春耕農資供應工作。截至目前,全區已累計調運儲備各種化肥28000噸,與去年同期相比,各類農資價格基本持平。 為了確保我區今年春耕生產農資需求,區供銷社提前著手進行農資儲備,利用用肥淡季的時機,組織區農資公司、基層社、部分加盟點與市內外化肥生產廠家洽談對接,并與合作良好的廠家簽訂總代理總經銷協議,穩定采購價格,控制價格大幅度上漲,保障全區農資價格的穩定,為春耕生產提供有力保障。 同時,區供銷社加強對區農資公司和各銷售網點的監管,嚴把農資進貨質量關,做到不亂作價、不亂漲價、讓利于民,并且積極配合相關部門質量監管,嚴厲打擊查處制售假冒偽劣農資產品,保障農民群眾能及時地買到優質、優惠的農資,切實維護農民利益。區供銷社還依托“莊稼醫院”和農業生產服務中心,積極開展農技咨詢、測土配肥、精準施肥、農資配送上門等農業生產服務,及時了解掌握春耕農資供應中出現的苗頭性、潛在性、傾向性問題,第一時間進行協調處理,切實幫助農民提高科學生產能力,提升農民科學種田水平,促進農業增產增收。 在春耕時期,區供銷社還將開展農資配送到家服務,由城區配送中心配送到鄉鎮連鎖經營網點,再由網點直接配送到農戶。目前,全區共有80余個農資服務網點,實現了所有鄉鎮100%全覆蓋。截至目前,已配送22400噸農資商品到鄉鎮農資超市和村級農資便民店,有效保障了全區春耕生產農資商品貨源充裕。
2021-02-23春茶開采

基礎設施的完善,讓茶葉采收更加方便高效。 茶農們背著背篼,穿行在茶山里,采摘春茶。 茶葉基地內,茶農們忙著采摘春茶。 春回大地,茶葉飄香。眼下正是春茶采摘的好時節,在南城街道半溪河村的茶園里,漫山遍野的茶林春意盎然,茶葉吐露新芽。2月18日,茶農們開始了今年首批春茶采摘。據了解,春茶采摘是從低海拔地區往高海拔地區進行,目前,我區有10萬余畝茶山,分布在海拔800米到1200米之間,這些茶葉將陸續采摘。 記者 甘昊旻 攝
2021-02-20“科技助增收”志愿服務活動走進漢場壩村

區農業特色產業發展中心高級農藝師王峰走進漢場壩火龍果基地大棚里,現場指導業主管理技術。 記者 梁向紅 攝 南川網訊(記者 梁向紅)2月5日,我區科技志愿者來到木涼鎮漢場壩村,開展“科技助增收”志愿服務活動,通過理論講解、現場實踐、提問互動等方式,解答老百姓在發展種植、養殖方面的技術問題和困難。 區農業特色產業發展中心高級農藝師王峰和業主走進漢場壩火龍果基地大棚里,現場察看火龍果的長勢。目前大棚內火龍果的枝條凋謝、枯萎,業主正為此犯愁。“今年的天氣比較寒冷,火龍果是熱帶水果,抗寒性較差,所以更要及時做好防寒保暖措施,避免植物遭遇霜凍影響。”王峰給業主提出建議。 在耀康公司特種水產養殖基地,志愿者們實地了解業主水產養殖情況。業主邱康志介紹,當前正利用甲魚冬眠的時間維修水池,但是在技術上遇到難題。區畜牧獸醫漁業局的水產工程師黃興春認真察看了養殖現場,向業主介紹相關案例,提出解決方案。“接下來,我們還將根據業主的實際情況,給他出一份詳細的圖紙,指導實際操作,幫助業主進一步完善養殖場地。”黃興春說。 實地指導后,志愿者們還與該村的種植養殖戶、村民面對面交流,現場解答業主和村民們在產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技術問題。向村民們介紹了優質桃栽培技術,推薦了蔬菜主要病蟲害防治用藥,并發放了宣傳資料。
2021-02-09“南川雞”被列為重慶市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
南川網訊(記者 黎明)近日,重慶市農業農村委員會發布重慶市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南川雞”被列為禽類保護品種。 “南川雞”是我區的特產,屬于獨特的遺傳資源品種,分為白皮粉腳系和烏皮烏腳系,“南川雞”在我區適宜的自然環境和人工選育下形成,其飼養歷史悠久,具有抗逆性強、耐粗飼、生產性能優良、產品風味獨特等優點,是優良的蛋肉兼用型地方雞種。其雞肉及雞蛋綠色安全,低脂肪、高蛋白、低膽固醇,營養豐富。 2009年,“南川雞”獲國家農產品地理保護標志。2010年,“南川雞”注冊為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南川雞”已獲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無公害農產品證書、重慶市農業委員會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證書。 近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第十二條的規定,結合《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和《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品種名錄》,重慶市農業農村委對《重慶市地方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的通告》進行了修訂,確定21個畜禽品種為市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品種,“南川雞”被列入其中。 據區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南川雞”列入重慶市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有利于我區更好地爭取國家和市級財政資金支持,建立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保護區和基因庫,承擔畜禽遺傳資源保護任務,有效保護優良品種。
2021-02-03我區茶葉生產總值達7億元
南川網訊(記者 黎明)日前,記者從區農業農村委獲悉,2020年,我區茶葉生產總量達到4221.6噸,茶葉生產總值達到7億元。 “增產主要來源于投產茶園面積的增加。”區特色農業發展中心主任李偉介紹,2020年,我區投產茶園面積達6.7萬畝。 我區積極向上爭取更多資金投入2020年茶產業,爭取到中央有機肥替代化肥項目資金1000萬元,實施10000畝茶園有機肥替代,提高了我區茶葉生產能力。 同時,我區大力開展技術培訓和指導,提高茶產業技術水平。組建強大的區級農技隨訪隊伍,重點對示范種植基地和種植大戶進行產業規劃和田間管理指導。 在產品研發方面,我區在西南大學的指導下,開展了高香紅碎茶、高香工夫紅茶以及安吉白茶、紅茶、沱茶等產品的研制。 隨著“3+1”特色產業的打造,近年來,我區更加注重加強茶品牌建設,提高茶產品知名度。 2020年,我區組織茶葉企業參加了第三屆“巴味渝珍”杯斗茶大賽、重慶市第十三屆“三峽杯”名優茶評比暨第五屆重慶市十大名茶評比活動。我區的重慶市能健茶業有限公司選送的“洪福齊天工夫紅茶”獲第三屆“巴味渝珍”杯斗茶大賽紅茶類金獎。在重慶市第十三屆“三峽杯”名優茶評比中,我區參評茶樣獲三金四銀的好成績,金佛玉翠蟬聯第五屆重慶市十大名茶,大觀牌金佛玉翠同獲十大名茶提名。 在去年舉辦的中國(重慶)國際茶葉博覽會、西部農交會等節會上,南川茶產品表現良好,受到消費者好評。 2020年,大觀農旅融合產業園建設項目茶葉產業基地在河圖鎮長坪村、冒水村種植了2000畝茶苗,該項目以“國有企業+農村專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從農戶手中流轉土地發展新茶園,計劃種植5000畝茶葉,輻射周邊鄉鎮5000畝,規劃打造10000畝茶葉基地。 2020年,我區新建成茶葉基地10000畝,其中新發展南川大樹茶基地2000畝。截至目前,我區茶園面積達12.05萬畝。
2021-02-03霍彰敏 綠水青山育好茶 一片茶香飄四方

南城街道松林社區能健茶葉基地里,村民正在進行茶葉冬管。 記者 黎明 攝 ■ 記者 黎明 近日,走進南城街道松林社區8組的重慶市能健茶業有限公司茶葉基地,放眼望去,一排排整齊的茶樹順著山勢向山谷間迤邐而去,滿山的茶樹已經抽出嫩芽,茶葉長勢喜人。田間生產道路縱橫交錯,茶農躬身其間管理茶樹。 過去的2020年,對于霍彰敏來說,可謂喜事連連——重慶市能健茶業有限公司生產的“洪福齊天”功夫紅茶在重慶市第十三屆“三峽杯”名優茶評比暨重慶市第五屆“十大名茶”評選活動中獲得金獎;重慶市能健茶業有限公司果樹種植家庭農場被評為市2020年度創業孵化基地;霍彰敏入圍重慶市“百名新型職業農民”…… “作為有機肥替代化肥項目的實施基地,2020年冬天全茶園都施了農家肥。目前茶葉長勢良好,2月中旬就可以采收新茶。”霍彰敏說。 霍彰敏用7年的時間扎根深山,只做了一件事——制茶。在他的帶動下,松林社區8組原本荒草叢生的山坡換上了“綠裝”,山間處處彌漫著茶香,附近群眾也在基地就近務工,有了收入。 “最開始我在外做茶葉生意,看到南川茶葉在外面銷量很好,又想到家鄉的地理位置、土壤、氣候也很適宜種茶,所以就想自己創業,還可以帶動家鄉老百姓增收。”霍彰敏說。 2014年,霍彰敏成立了重慶市能健茶業有限公司果樹種植家庭農場,2020年公司新建600畝茶園,截至目前,全茶園面積接近2000畝。 為確保生產出來的茶葉品質更優質,霍彰敏對茶葉種植的各個環節進行標準化管理,也因此受到顧客青睞,每年春茶采摘的季節,都有不少外地茶商找上門來購買茶葉。 “茶山管理好,茶葉口感好,我們來這里購買茶葉很放心。”前來收購茶葉的茶商梁先生說。 松林社區8組貧困戶李文會59歲,長期在霍彰敏的茶葉基地打工。她說:“每天務工費100元,像我們這個年齡的人,外出掙錢不容易,在家門口打工好多了。”像李文會一樣,在基地務工的貧困戶有12人。 霍彰敏說,基地是市級農業龍頭企業,也是脫貧攻堅產業扶貧項目,所以一到用工時,會優先聘用村里的貧困戶,現在常年有固定工人30人左右,采茶時節用工人數有200多人。 霍彰敏說,因發展需要,經過政府部門的幫助協調以及扶貧政策的惠及下,公司貸款擴大茶葉種植和加工規模,成功注冊了茶葉商標,主要生產綠茶和紅茶。 為了把家鄉茶產業做得更好,在區農技部門支持和指導下,公司更研制出“洪福齊天”功夫紅茶。霍彰敏介紹,該茶采用海拔800米以上中小葉種鮮葉為原料,結合現代制茶工藝推陳出新,其品質外形條索緊細,色澤烏潤,內質湯色紅亮,香氣甜香持久,滋味濃爽,葉底嫩勻紅亮,還一舉奪得重慶市第十三屆“三峽杯”名優茶評比暨重慶市第五屆“十大名茶”金獎。 目前,能健茶葉申報的茶葉文化項目已經成功獲批。站在重慶市能健茶業有限公司的觀景平臺,可鳥瞰南川城區及九鼎山全景。如今,霍彰敏正著手將茶園打造成休閑納涼、品茶、游玩、體驗農業的好去處。
2021-02-02我區藍莓規模化產業基地已達4000畝

大觀鎮龍川村藍莓種植基地一角。 一盆盆藍莓苗整齊地排列在基地里。 工人正在給新栽種的藍莓澆水。 2018年以來,我區累計建成藍莓規模化產業基地4000畝。按照規劃,到2022年,我區將成為全市最大的藍莓生產加工基地。 記者 喻梵 攝
2021-01-28打造茶葉產業園 做活茶葉大文章

一月十四日拍攝的河圖鎮長坪村茶葉基地一角。記者 喻梵 攝 ■ 記者 黎明 近日,記者走進河圖鎮長坪村茶葉基地,放眼望去,新栽種的茶苗隨著山坡層層鋪展開來,新綠成行,長勢良好,村民在茶山上為新苗培土固根,補栽補植。 該基地是大觀農旅融合產業園建設項目茶葉產業基地,橫跨長坪、冒水兩村。該項目由區惠農文旅集團下屬的瑞凱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實施,項目以“國有企業+農村專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從農戶手中流轉土地發展新茶園,以龍頭企業牽頭種植5000畝茶葉,輻射周邊鄉鎮5000畝,規劃打造10000畝茶葉基地。目前,長坪村已經栽植了1500畝白茶苗,完成了10公里的耕作道建設;冒水村已經完成了500畝茶苗栽植。 項目負責人及現場總指揮唐永松介紹,今年,該公司將在長坪村完善茶葉基地的道路、溝渠、蓄水池等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對沿線主要通村公路栽花植樹,還將新建茶葉加工廠及綠化工程、道路、廣場,助力鄉村振興。 據悉,大觀農旅融合產業園建設項目茶葉產業基地將充分利用和發揮我區特有的生態資源優勢,打造萬畝茶葉產業園,同時推進產加銷、貿工農一體化發展,構建集生產、加工、收儲、物流、銷售于一體的農業全產業鏈的產業體系,并堅持“農旅融合、一二三產互動”,深入挖掘農業生態價值、休閑價值、文化價值,著力把項目打造成茶葉產業示范區,特色旅游示范區。
2021-01-27冬季李子樹管護忙

眼下,正值李子樹冬季管護的季節。1月18日,位于合溪鎮九溪社區的李子種植基地,村民們正在對李子樹進行刷白、施肥等冬季管護。記者 喻梵 攝
2021-01-22蔬菜過“暖冬” 群眾好增收

1月14日,在太平場鎮河沙村夏軟慧農智慧產業園,該村第一書記郭三輝在了解冬季蔬菜長勢。近年來,該村蔬菜產業發展態勢良好,成為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產業。當前,正值蔬菜冬季管護的重要時期,村干部到各蔬菜基地走訪,了解蔬菜種植情況,并積極聯系農技專家指導村民做好秋冬防寒措施,保障蔬菜“溫暖”過冬。 記者 甘昊旻 攝
2021-01-19冬季蔬菜管護忙

1月14日,在太平場鎮河沙村久宏蔬菜種植農場,農民搶抓農時加強蔬菜田間管護,田間地頭到處是忙碌的身影。 記者 甘昊旻 攝
2021-01-18我區1萬畝茶葉吃上“營養餐”

有機肥替代化肥 我區1萬畝茶葉吃上“營養餐” 能健茶業基地,村民正在給茶樹施肥。記者 黎明 攝 南川網訊(記者 黎明)近日,南城街道松林社區能健茶業有限公司茶葉基地里,村民正在給茶樹施有機肥。“這是在茶樹根部開溝,施用油粑和豬牛糞混合的有機肥,然后再用土覆蓋,讓茶樹吃上‘營養餐’,來年茶葉肯定長得好。”基地負責人霍彰敏介紹說。 今年,我區承接了農業農村部2020年茶園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縣項目,選擇特色明顯、基礎好、產業鏈條完善的茶葉產業作為試點產業,實施面積10000畝。結合茶園冬季管理深施有機肥的時間節點,加快推進項目實施,目前項目建設任務基本完成。 區特色農業發展中心主任李偉介紹,該項目實施區域主要布局在重慶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的大觀鎮、木涼鎮、興隆鎮,輻射乾豐鎮、南城街道、三泉鎮、冷水關鎮等茶葉產業帶。 經過公開申報,區農業農村委遴選了能健茶業、乾豐茶業、艾倫茶葉、沙景山茶業、茶緣之春茶葉專業合作社等17個項目實施主體。 “我區選擇茶葉為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項目品種,充分利用了茶葉因冬管需深施有機肥的契機,有力地推動了區域內畜禽糞便的綜合利用。”區農技推廣中心副主任付登偉介紹,根據《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監測技術方案》,經過征求專家意見,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并與實施主體反復磋商,我區選擇了“有機肥+機械深施”“茶+沼+畜”兩種項目技術模式推廣應用。 我區選擇15個實施主體,共實施8280畝,施用有機肥4554噸,其中干畜糞3312噸、油餅1242噸,比上年化肥用量減少16噸。建設堆漚場12處近5000平方米,堆漚池35口4000立方米。購置施肥配套機械57臺套。其中“茶+沼+畜”模式選擇5個實施主體,共實施1720畝。建設肥效監測點兩個,這是肥效監測點首次應用到南川茶樹品種。 李偉介紹,目前,我區茶園面積達到12.05萬畝,投產茶園面積6.7萬畝,其中南川古樹茶基地面積達到1萬畝。2020年我區茶葉生產總量達到4221.6噸,干茶生產總值達到3.273億元,分別比2019年增長5.11%、3.66%,茶葉生產總值達到7億余元。
2021-01-11我區采取預防措施應對低溫天氣對蔬菜生產的影響
南川網訊(記者 黎明)據氣象預報,本月初開始,我區將迎來一次降溫降雨(雪)天氣過程,預計低溫天氣仍將持續,高海拔地區或有降雪。低溫天氣將給蔬菜生產帶來一定影響。為此,區農業農村委采取加強天氣預警、改造修復蔬菜大棚、理溝排水等措施,預防及應對低溫天氣對蔬菜生產的影響。 在天氣預警方面,區農業農村委積極與區氣象局加強合作,運用大數據,按照“分區域、分級別、網格化”原則,繪制氣象災害重點領域的“紅橙黃藍”四色等級風險空間分布圖,分類建立重大風險隱患臺賬,建立動態數據庫,形成“一圖一表一庫”,加強監測預警,建立定期研判和災后評估機制,完善暴雨、大霧、高溫、低溫、雨雪、冰凍天氣等氣象預警響應機制,充分利用氣象信息資源,提高實時監測、動態分析、預測預警能力,推進大數據、智能化技術在自然災害防治方面的運用。 在海拔較高區域,增加草簾等防寒和保溫設施,結合蔬菜生長狀況,適時灌水增溫,提高蔬菜抗寒能力,進行地膜覆蓋保持地溫,在大行間深挖松土以提高土壤蓄熱能力,清溝理渠,防止漬水,提高蔬菜根系活力。目前我區在龍川江流域和大溪河流域等槽壩區域的蔬菜基地,該委指導業主理溝排水、筑牢溝渠共2.68千米,涉及蔬菜面積3.5萬畝。 在提高設施蔬菜抗災能力方面,指導村民對蔬菜大棚進行維護,提前固定好棚架、壓好壓膜線,加固棚體,及時修補損壞的棚膜。提醒農戶和業主如遇到下雪天及時清除棚上積雪,防止設施被雪壓塌。目前,我區已經改造修復大棚325個,面積10.7萬平方米,主要涉及大觀生態農業園區以及水江鎮長青社區、山王坪鎮等高海拔地區的香菇基地。 該委還制定了預案,準備適時對受災嚴重菜地改種搶播,補種小白菜、菠菜、萵苣等速生葉菜類蔬菜,以減少因災造成的經濟損失。
2021-01-07我區引進兩個茶樹新品種
南川網訊(記者 黎明)日前,記者在大觀鎮鐵橋村9組的重慶市瑞草茶業有限公司茶葉基地看到,新引進的保靖黃金茶1號和保靖黃金茶2號兩個新品種長勢良好。 該公司負責人李繼洋介紹,本次從湖南省保靖縣引進保靖黃金茶1號和保靖黃金茶2號兩個茶樹新品種,示范面積35畝。該項目是市農業技術推廣總站承擔的2020年重慶市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茶葉)產業技術體系渝南試驗站項目,基地將開展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的試驗、示范、推廣工作。 市農業技術推廣總站負責引種方案設計和技術指導,瑞草茶業有限公司配合實施,負責完成新品種示范園的開墾、建設、管護及數據觀察記錄等工作。在前期完成試驗示范基地整地、開墾的基礎上,市農技總站經濟作物科農藝師還赴我區指導試驗示范基地栽植茶樹新品種,安排布置試驗示范相關工作。 據介紹,本次引進的兩個新品種氨基酸含量高,紅綠茶兼制,引種成功既可提高春季名優茶鮮味,同時可以改善夏秋季綠茶、紅茶品質,進一步提高夏秋茶資源利用率。 去年以來,我區根據茶葉生產加工特點及技術需求,積極推廣有機肥替代、機械化采摘、綠色綜合防控、茶樹蓄稍留養等綠色高效生產技術,引進茶樹新品種開展試驗示范,為全區茶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202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