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種出增收路

唐維蘭正在種植草莓。記者 黎明 攝 本報訊(記者 黎明)9月13日,大觀鎮金龍村吳家草莓園的大棚里,唐維蘭正用鏟子平整旋耕機耕作后的土地。 唐維蘭從2018年開始種植大棚絲瓜,等絲瓜采收完后,又種植10多畝草莓?! 〗陙?,隨著金龍村的新農村建設,該村成了熱門打卡地,到了草莓成熟期,大批區內外游客來基地體驗采摘,節假日、雙休日時最多可達100余人。草莓剛上市時,還能賣到每公斤80元?! 〈笥^鎮是我區發展草莓較早的鄉鎮,近年來發展起如騰春蔬菜種植合作社、聚啟蔬菜專業合作社、點潤蔬果種植家庭農場、洼地農莊等多家草莓種植基地。今年,大觀鎮充分利用農業旅游資源特點,鼓勵農民開展種植采摘游,推動種植產品向觀光、休閑、度假多重轉變,以滿足多樣化、多層次的旅游消費需求。如今,大觀鎮周邊已聚集10多個草莓種植基地群?! ^特色產業發展中心副主任王峰介紹,我區草莓產業近幾年取得了較快發展,目前草莓種植已全面展開。同時,我區還著力把近郊鄉鎮打造成“春天滿園花、夏天滿山綠、秋天滿坡果、冬天滿棚菜”的靚麗田園,把大棚草莓等水果作為冬春季休閑采摘游的主打品牌,讓近郊休閑觀光游四季不斷線,助力鄉村振興。
2022-09-21稻香魚美

近日,楠竹山鎮謝壩村村民在曬糧曬魚。據了解,我區在楠竹山鎮、白沙鎮等9個鎮10個點發展了稻田養魚,水稻畝產達440~450公斤,魚畝產50~100公斤,生態魚米裝進了南川人的飯碗?! √丶s通訊員 彭應忠 攝
2022-09-20稻香魚肥

9月6日,位于楠竹山鎮謝壩村的重慶恒柳農業有限公司迎來收稻、捕魚“雙豐收”。據了解,該公司在謝壩村流轉土地270畝,其中稻田養魚107畝,依靠生態種養,金秋時節呈現稻香魚肥的景象。特約通訊員 彭應忠 攝
2022-09-13解決3個問題讓好米賣好價

解決3個問題讓好米賣好價 ——南川大力發展優質稻調查 福壽鎮大石壩村優質稻基地的水稻喜獲豐收。 特約通訊員 李在華 攝 在日前召開的南方省份糧食生產座談電視電話會上,重慶南川區綠色優質稻米私人訂制模式得到肯定。 作為國家級糧食產能縣、國家級優質稻標準化示范區,南川如何種好水稻,實現優質優價?連日來,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調查。 如何種好稻 推廣穩糖米、水稻直播等新品種、新技術 “大家腳下的這片稻田種的就是穩糖米,它是由市農科院水稻研究所副所長李賢勇團隊經過10年時間研發的。與普通大米不同,穩糖米是專供糖尿病人食用的……” 7月13日下午3點,南川區鳴玉鎮明月村,層層疊疊的稻田隨山勢起伏。一眼望去,齊膝高的秧苗一片嫩綠,生機勃勃。鎮黨委書記毛霞作為講解員,為來自西南大學、重慶師范大學的40多名學生,現場講解穩糖米的相關知識?! 樯睹髟麓逡N這款水稻新品種? 明月村黨支部書記陳維英說,今年初,村里的水田通過高標準農田整治,小田成了大田,變成了渠相通、溝相連的良田?!案刈兂闪肆继?,良田要提升效益,就得種好米?!标惥S英說?! ∪ツ辏髟麓宸N了少量穩糖米,稻谷賣到2.5元一斤,還供不應求。今年大家種穩糖米的積極性提高了,不少村民都搶著種,目前全村共有100戶農民新擴種了290畝?! £惥S英說,穩糖米種植采用了直播技術,不用像種傳統水稻那樣育秧、插秧,這也是穩糖米受歡迎的原因之一?! ∶髟麓迦绱迕駨堉稳A對水稻直播技術贊不絕口:“不用彎著腰桿插秧,省時、省錢、省力,稻種存活率也更高,今年我承包了13畝田種穩糖米。” 不僅如此,稻種、農資全由種業公司提供,還負責保底收購,政府也為大家購買了水稻保險。陳維英笑著說,現在,村民對新品種、新技術的認識提高了,大家都爭著種穩糖米?! 耙N好稻米,品種是關鍵?!蹦洗▍^委農業農村工委副書記胡彬說,品種上,該區每年推薦適宜當地種植的優質、高產、多抗、商品性好的優質稻品種,比如渝香優8133、神9優28等;技術上,發布了《南川優質稻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實現良田良制、良種良法的融合。 如今,水稻種植已被列為南川區“3+2”特色優勢主導產業重點打造,今年南川水稻種植面積達38萬畝,其中優質稻基地32萬余畝,綠色精品稻5萬畝?! ∪绾钨u好價 秧苗還沒插,訂單已到手 “各位農場主上午好,本周進行田間鋤草,大家可以點開視頻,查看自家水稻的生長情況……”7月14日上午8點,南川區福壽鎮大石壩村,康茂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汪文奇站在山上,用手機對準山腳的稻田,錄制了一段30秒的短視頻,并發到“福壽康茂·稻田認養”微信群?! ∫曨l中,一片片綠油油的稻田生機盎然,長勢良好。汪文奇一邊查看視頻一邊告訴記者:“這些稻田早已‘名花有主’了,這些牌子上標注的名字就是認養人,我們只是幫著客戶種植、打理,收獲歸他們所有。” 汪文奇曾是福壽鎮大石壩村支部書記,以前農民種出來的好米賣不出好價錢,有時甚至滯銷,讓他百思不得其解——為什么大米品質好,但市場卻不買賬? 一次外出考察學習,汪文奇看到別人的果園采取果樹認養的方式進行預售,客戶可全程追溯認養果樹的管護信息,市場反應很好。他深受啟發:“我們可以搞水稻預訂銷售,通過向客戶展示水稻綠色、生態的種植過程,讓他們相信我們稻米的品質?!薄 ?017年,他拿出合作社的150畝水稻試水認養:客戶在栽插前繳納訂金,收成全部歸客戶所有,合作社則定期為客戶發送水稻種植過程的照片、視頻,讓客戶體驗現實版“開心農場”。 如今,通過6年摸索,合作社的綠色優質稻米私人訂制模式受到越來越多客戶的認可。今年合作社有203畝水稻被認養,秧苗還沒插就有了42萬余元收入。 如今,稻田認養模式已在南川區福壽鎮大石壩村、石溪鎮鹽井村等10多個村,推廣近2萬畝,帶動農民戶均增收1000元以上。同時,南川米通過“三品一標”認證,成為“中國十大好吃米飯”,遠銷廣東、四川等10多個省市?! ∪绾卧黾有б妗 〉咎镳B魚實現“一田雙收” 30斤、50斤、100斤…… 7月1日開始,南川區河圖鎮中圖村黨支部書記唐科忠每天都要接30多個訂購電話。為此,每天早上六七點他就要下田“摸魚”??粗唵谓舆B不斷,唐科忠樂此不疲。 別看老唐的魚賣得好,其實他的老本行是種水稻。為啥一個種水稻的老農還要“兼職”養魚?這與土地效益不夠高有關?! ≈袌D村平均海拔700米,適宜種水稻。但后來,村里種水稻的村民越來越少,漸漸地有部分稻田開始閑置?!按蠹也辉阜N糧根本原因在于賺不到什么錢。”村民黃文全為記者算了筆賬:他家原本種有8畝水稻,一畝水稻按1000斤計算,有1300元收入,但扣除農資化肥、用工等成本后,僅有300元純收入。種水稻的收入跟外出務工比,差太多。“種水稻不劃算,我寧愿買米吃。”黃文全說?! 耙胩栒俅蠹抑匦路N糧,就必須把效益提高?!比ツ?,唐科忠在學習參觀稻漁綜合種養模式后,被這種模式吸引?!耙划€稻田能養200斤魚,按15元一斤算,光養魚就有3000元?!碧瓶浦矣X得效益不錯,決定在村里探索稻漁綜合種養模式。村支兩委討論后決定,由村上統一成立股份經濟聯合社,流轉180畝土地搞示范。今年3月,村上請來施工隊在稻田四周開挖了一排水溝,又從區水產站購買了萬余尾魚苗投放養殖。 走進中圖村的稻漁綜合種養基地,綠意盎然的秧苗整齊排列,魚兒在稻田里歡快地來回穿梭?!靶Ч浅:?”唐科忠解釋說,魚兒的糞便可作為有機肥,秧苗就不需要增施農藥化肥。同時,魚兒吃稻田里的浮游生物,也不再需要喂飼料。這樣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的生態系統,不僅多了一份賣魚的收入,還讓稻米賣得起價?! 〗刂聊壳?,南川區推廣稻漁綜合種養面積近5萬畝,帶動46家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26戶種植大戶從事水稻生產,實現稻田畝均增收3000余元?! ≮w偉平
2022-09-08今年我區計劃種植晚秋作物10萬畝、油菜14.5萬畝
南川網訊(記者 聶靈靈 陳蕗穎)受前期連晴高溫天氣影響,我區農作物有減產跡象。連日來,區農業農村委農技人員前往各鄉鎮街道田間地頭,引導村民充分利用秋季資源,把晚秋生產作為正季作物來抓,努力擴大種植面積、增加產量,彌補高溫干旱天氣帶來的損失?! 私猓覅^計劃種植晚秋作物10萬畝,其中秋洋芋3萬畝、秋菜7萬畝。油菜面積14.5萬畝?! 笆芨邷靥鞖庥绊懞?,為保證晚秋作物種得下、收得到、獲高產、能增收,我們會根據各地生態條件,因地制宜做好晚秋作物布局。計劃秋洋芋布局在交通方便的地區,秋冬蔬菜布局在中低山和高山地區。同時,充分利用反季節生產優勢,安排九十月份上市早熟秋菜?!眳^農業農村委農技中心主任宋敏介紹,在晚秋作物和小春生產計劃中,我區將大力發展稻草覆蓋秋洋芋,示范推廣秋洋芋套作蔬菜或秋玉米等新耕制,油菜免耕直播栽培技術和機械化播種技術,通過秸稈覆蓋、免耕、機械化,達到省工省力、降低成本、增產增效的目的。 與此同時,區供銷社根據今年特殊天氣及農民實際需求,充分發揮供銷社農資流通主渠道作用,積極購進適銷對路的化肥、種子等農資產品,備足貨源,全力做好秋種農資保障服務工作。8月以來,區供銷社實地走訪了解秋種農資儲備與銷售情況,儲備各種農用化肥,積極開展送貨上門、送貨到戶服務,全方位、多舉措確保秋種用肥,穩價保供滿足農業生產需求?! ^農業農村委提醒,秋洋芋生產,要選用早熟脫毒的優良品種,做好稻田開溝、排水、種薯催芽、適時早播、合理密植、施足底肥、覆蓋秸稈、藥劑防治晚疫病等工作。油菜生產要大力推廣慶油系列等43%以上高含油優質品種,推廣應用免耕直播、一菜雙收、開溝分廂和病蟲草害綜合防治等技術,深挖油菜的油、菜、花、蜜、肥、飼六大功能,提高效益。
2022-08-31區農業農村委:以重點項目建設為支撐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2022-08-29
夜間灌溉幫茶苗“補水”
南川網訊(記者 黎明)8月24日晚7點過,雖烈日晴空變成了晚霞西照,但田間地頭仍熱氣逼人。此時,河圖鎮長坪村村民楊冬琴和田文淑開始給茶葉基地的茶苗澆水?! ∵B日高溫,讓區惠農文旅集團在河圖鎮發展的2000多畝茶葉基地備受“烤驗”?! 叭臻g溫度高,這時候澆水,地表溫度會燒傷根系、損傷茶苗,所以只能選擇在傍晚至凌晨澆水?!被靥镩g管理負責人鄭秋華介紹?! 斑@些茶苗都是去年和今年栽下去的,因為近期日曬時間長,加上有的地方土層較薄、根系較弱,抗旱保苗迫在眉睫?!编嵡锶A說,這段時間基地每天組織80多人參與抗旱澆苗,要從傍晚開始,一直澆到次日凌晨才結束?! r間到了晚上9點多,天色已完全黑下來,在另一個山頭給茶苗澆水的村民孫正榮,一手打手電筒,一邊舉著水管澆水,還不忘叮囑同伴注意腳下安全,避免摔倒。 孫正榮說,村民們每天晚上兩人一組,一人把著出水口,一人配合拉水管,一行一行地澆,保證茶苗“喝”夠水。 據介紹,今年基地新修了8口蓄水池,保證了基地充足的水源,同時充分利用抗旱蓄水池和噴灌系統,完善了水管、水帶、水泵等抗旱設施設備配置,還在山腳下的河里安裝抽水泵,抽水澆灌?! ∴嵡锶A表示,抗旱保苗要一直堅持到旱情緩解,不敢停歇。他說,鑒于目前高溫天氣持續,他們也及時提醒茶農注意避暑,科學護苗。
2022-08-29花椒管護按株承包實現一舉多得
南川網訊(記者 劉曉娟)眼下,水江鎮雙河社區2組的花椒基地里,村民正在管護花椒樹,雖然這段時間是水稻成熟、村民進入農忙收莊稼的時節,但花椒基地業主左國木卻不擔心花椒的管護問題?! 肮と藭约喊才藕脮r間來管護花椒,而且管護得很好,不用我操心,我只需要每年采收的時候驗收成果。”左國木說,他將花椒管護承包給農戶,自己當起了“翹腳老板”?! ?017年,左國木采用“專業合作社+示范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在雙河社區發展了600畝花椒。經過幾年的管護,工人有了一定的技術基礎,花椒已進入穩定豐產期?! ∮捎谧髧驹谕獾剡€有其他產業,不能同時兩邊兼顧,他想著,如果將花椒像承包工程一樣承包給農戶,管理費用包月按株算,合作社出技術和農資,讓農戶像管理自家農作物一樣用心管理花椒,自己不就可以不用擔心無法兩頭兼顧問題? 有了思路,2020年,左國木將基地的工人召集起來,向他們介紹了自己的想法:農戶以小組為單位,每個月一株花椒管理費用為0.82元,花椒管護一年按11個月算,采收花椒一個月費用另算?! ∫苍S是因為沒有這樣實行過,大家都認為干一天給一天工錢更穩妥,沒有人愿意承包。眼看幾十個工人,沒有一個人愿意承包,左國木心里略微有些失落,心想自己這個辦法看來行不通?! ∽屗麤]想到的是,開完會后的第二天,村民袁會侖找到了他,并告訴他,愿意試一試承包管理?! ≡瑫龊推拮觾扇硕荚诨ń坊貏展ぃ瑸榛ń窐涑荨⒄{型、修枝、采收、烘干等環節他們都能做,所以他也大膽嘗試,一次性承包了5000株?! 〕邪斣抡腔ń烦莸募竟?,袁會侖夫妻二人自由上下班,有空的時候加加班,沒想到,不到10天,夫妻倆就將承包的花椒樹管理好了?! 耙郧翱刺焐瞎?,每天按時上班下班,一個月能干個20來天,算下來一個月有近2000元的工資,有時有事請個假又怕耽擱。”袁會侖說,沒想到承包之后,只要把花椒管護好就行,時間自己安排,就像自己家做農活一樣,夫妻倆一個月就能有4000元的穩定收入。 看著袁會侖夫妻倆10天就把一個月的工錢掙起來了,工人們立馬來了興致,紛紛找到左國木,表示也要參與承包?! 拔覀儍蓚€人承包3000株。”“我們三個人承包5000株?!薄卧拢迕駛兓蛞约彝閱挝唬騼扇顺尚〗M,將基地5萬多株花椒苗全部承包了?! ≡瑫龇蚱薅艘娛炀蛯?000多株花椒管護完,又報名增加了1000株。如今,夫妻二人一個月管護6000多株花椒,再加上一個月的花椒采摘工資,一年下來,就能有近5萬元的收入?! 榱吮WC花椒品質,合作社每年會對每個小組的管護成果按每年花椒掛果量與品質來進行評比,管護得較好的,合作社會發放獎勵,掛果量與品質在當年最差的,也會有一定的懲罰?! ∽髧菊f:“質量評比獎懲方式,可以讓農戶更有責任心,利于管護好花椒樹,保證花椒質量。這樣的模式實行了兩年,花椒產量質量都不錯,今年花椒的產量就有2.5萬公斤。按株承包的方式,不僅將我的時間解放出來,農戶也能自由支配時間來平衡家庭農活與花椒管護,達到雙贏的效果。”
2022-08-26水稻機收開啟 機收面積占比達78%
這段時間,我區低海拔地區的稻田一片金黃,水稻已經進入成熟期。收割機在稻田里來回穿梭,呈現出一派豐收的景象。 在南城街道興南社區11組,兩臺中型收割機分別在各自區域作業,割稻、脫粒、揚場、入袋等采收環節一氣呵成,村民只需要將稻谷帶回家后翻曬脫粒,整個過程,流暢省力。雖然這段時間高溫天氣持續,但目前來看收成并沒有受到影響,村民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村民 羅文華:收成好,今年收成好得很,點都沒有(受災),搞得好。 田家糧油專業合作社技術負責人 向祖培:我們從現在收割情況來看,一畝地是620公斤左右,與去年相比持平。 據了解,南城街道的水稻種植采用專業合作社指導,實施統一管理,既讓讓老百姓省心,也保證了水稻的收成。 田家糧油專業合作社技術負責人 向祖培:我們統一供種,統一施肥,統一農藥、統一全面施葉面肥,現在的結穗率應該是90%以上,平時正常情況下,我們是80%的結穗率,今年達到90%,是非常好的表現。 目前,我區共有水稻38.2萬畝,機收面積由往年的74%增加到78%,農業機械化水平逐年升高。
2022-08-23高粱紅了

村民拿著新收割的高粱喜笑顏開。記者 黎明 攝 南川網訊(記者 黎明)眼下,正值高粱成熟季節,河圖鎮中圖村高粱地里一朵朵高粱穗飽滿壯實,染紅了漫山遍野。村民們紛紛搶抓時節收割高粱,一派熱鬧的豐收景象?! 〈迕衲髠愓χ崭罡吡弧K嬖V記者,從前期整地到現在收割高粱,他一直在這里務工,一天不僅有80元工錢,而且就近務工還方便照顧家里?! 私猓衲?,中圖村把高粱產業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依托優質氣候與土壤資源,由中圖村股份經濟聯合社與重慶市棟潤家農業有限公司簽訂種植合同,流轉村民撂荒的土地,種植高粱600余畝。 “我們采取統一播種、訂單收購的模式規?;N植高粱。高粱收割之后由合作社統一賣給重慶市棟潤家農業有限公司,不用擔心銷路。”中圖村黨支部書記唐科忠說?! 案吡皇轻勗彀拙频闹匾牧?,優質高粱成了‘香餑餑’。我們選擇栽種的高粱是優質品種,畝產可達500公斤?!敝貞c市棟潤家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羅榆棟介紹,目前,他們在三泉、民主、峰巖、福壽等鄉鎮(街道)共種植高粱6000畝,時下已相繼成熟,正組織村民有序收割。
2022-08-22高粱紅了

村民拿著新收割的高粱喜笑顏開。記者 黎明 攝 南川網訊(記者 黎明)眼下,正值高粱成熟季節,河圖鎮中圖村高粱地里一朵朵高粱穗飽滿壯實,染紅了漫山遍野。村民們紛紛搶抓時節收割高粱,一派熱鬧的豐收景象。 村民莫大倫正忙著收割高粱。他告訴記者,從前期整地到現在收割高粱,他一直在這里務工,一天不僅有80元工錢,而且就近務工還方便照顧家里。 據了解,今年,中圖村把高粱產業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依托優質氣候與土壤資源,由中圖村股份經濟聯合社與重慶市棟潤家農業有限公司簽訂種植合同,流轉村民撂荒的土地,種植高粱600余畝。 “我們采取統一播種、訂單收購的模式規?;N植高粱。高粱收割之后由合作社統一賣給重慶市棟潤家農業有限公司,不用擔心銷路。”中圖村黨支部書記唐科忠說。 “高粱是釀造白酒的重要原材料,優質高粱成了‘香餑餑’。我們選擇栽種的高粱是優質品種,畝產可達500公斤。”重慶市棟潤家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羅榆棟介紹,目前,他們在三泉、民主、峰巖、福壽等鄉鎮(街道)共種植高粱6000畝,時下已相繼成熟,正組織村民有序收割。
2022-08-22我區建成高標準農田50余萬畝
南川網訊(記者 黎明)8月15日,位于河圖鎮中圖村1組的高標準農田里的水稻稻穗低垂,沉甸甸的,即將豐收。 中圖村地形多丘陵山地,田塊分散零碎。近年來,該村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將“小田”改成了“大田”?! 敖衲辏偫飳?000畝土地實施了宜機化整治,整治后的土地實現了規模化、規范化、高效化生產?!焙訄D鎮農服中心主任周小波介紹?! 榻B,今年上半年,我區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目前已建成高標準農田5.7萬畝?! ^農業農村委農田建設科科長張如明介紹,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區實現機械化率達80%以上,耕地質量提升0.2個等級,土地產出率平均提高10%以上,有效地控制了項目區水土流失,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發揮了重要作用?! 〗陙?,我區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嚴格保護永久基本農田,累計建成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高標準農田50余萬畝,實施耕地宜機化改造1.1萬畝。同時,我區依托高標準農田建設,以田園生產、田園生活、田園景觀為核心組織要素,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17家、農民合作社1240家、家庭農場300家,構建起業態豐富、融合類型多樣、效益明顯、創意創新的產業體系發展平臺。
2022-08-19農技人員指導抗旱保苗

農技人員在田間開展抗旱生產技術指導。記者 聶靈靈 攝 南川網訊(記者 聶靈靈)8月16日,區農業農村委黨員志愿者、農技人員趙亮與大觀鎮政府工作人員組成抗旱救災工作小組,走進彩麗果園、現代農業綜試基地、騰春蔬菜基地及部分受干旱影響較大農戶的稻田地里察看農作物生長、灌溉、水源地等情況。 在彩麗果園,趙亮發現部分獼猴桃葉面出現枯萎,他告知業主,連晴高溫天氣下,葉面被太陽照射導致枯萎,此時應該及時噴淋水,才能保證獼猴桃正常生長。 連日來,區農業農村委成立5個以黨員帶頭的抗旱救災工作小組,分別走進水江、南平、鳴玉等鄉鎮(街道),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抗旱生產技術指導,針對走訪到的情況,區農業農村委制定工作方案,進行科學合理用水調度。充分利用塘庫水資源,做好溝渠清理、修補滲漏點,減少漏水損失;適時搶收大春糧食作物,確保顆粒歸倉;對于部分農戶絕收的水稻,及時督促指導承保機構查勘理賠。 當天,記者在騰春蔬菜基地看到,因采用了水肥一體化系統,此次高溫天氣對基地影響較小。“水肥一體化不僅能灌溉蔬菜,還能達到節約用水的效果,確保科學用水。”該基地負責人姜國強說。農技人員也告知姜國強,如果天氣繼續晴熱,缺水時可以聯系當地政府,通過調度水庫水,保障蔬菜正常生長。 在走訪中,對于干旱嚴重、水資源缺乏的地方,農技人員向農戶推廣間歇灌溉、跑馬水等節水灌溉技術和減少水分蒸發量的秸稈覆蓋栽培技術,同時告訴農戶,在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尿素液等肥料,可增強作物抗旱能力,確保遇上高溫連晴天氣時老百姓能更好地應對。
2022-08-19我區建成高標準農田50余萬畝
南川網訊(記者 黎明)8月15日,位于河圖鎮中圖村1組的高標準農田里的水稻稻穗低垂,沉甸甸的,即將豐收。 中圖村地形多丘陵山地,田塊分散零碎。近年來,該村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將“小田”改成了“大田”。 “今年,鎮里對3000畝土地實施了宜機化整治,整治后的土地實現了規?;?、規范化、高效化生產。”河圖鎮農服中心主任周小波介紹。 據介紹,今年上半年,我區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目前已建成高標準農田5.7萬畝。 區農業農村委農田建設科科長張如明介紹,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區實現機械化率達80%以上,耕地質量提升0.2個等級,土地產出率平均提高10%以上,有效地控制了項目區水土流失,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發揮了重要作用。 近年來,我區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嚴格保護永久基本農田,累計建成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高標準農田50余萬畝,實施耕地宜機化改造1.1萬畝。同時,我區依托高標準農田建設,以田園生產、田園生活、田園景觀為核心組織要素,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17家、農民合作社1240家、家庭農場300家,構建起業態豐富、融合類型多樣、效益明顯、創意創新的產業體系發展平臺。
2022-08-19我區加快布局標準化藍莓基地建設

近日,大觀鎮鐵橋村村民在藍莓產業示范基地為藍莓修枝。瞿明斌 攝 ■ 記者 黎明 近日,大觀鎮龍川村、鐵橋村藍莓標準化種植示范基地,村民正為藍莓樹修枝,促進側枝生長,從而擴大樹冠。 “修剪枝丫,清理雜草,還要根據藍莓樹的情況施肥,為來年豐收做準備。”基地現場管理人員汪仁俊介紹,本月藍莓采摘期結束,基地進入休整期,開始修枝、除草清園。 汪仁俊表示,基地的藍莓采用營養基質模式種植,共有18個品種,株高30~50厘米,便于采摘。此外,基地采取生態有機種植方式,不施加工業化肥,不打農藥,防蟲以高科技的太陽能殺蟲燈代替傳統的農藥,讓藍莓在自然生態的環境中生長,實現真正的天然有機。 據介紹,2018年,藍莓納入了我區“3+2”特色產業,目前我區已建成集藍莓種植示范基地、標準化苗木組培科研基地、藍莓科技展廳和藍莓冷鏈生產加工基地的藍莓產業示范基地,是集種苗繁育、基地種植、采摘銷售、科技創新、產品研發、景區旅游為一體的現代農旅融合示范基地。根據《南川區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十四五”規劃》,到2025年,我區將建成全市最大的藍莓標準化種植基地。 今年,我區整合藍莓產業鏈,成立重慶瑞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我們通過高標準種植起到示范引領的效果。”重慶瑞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慶介紹,公司將打造集藍莓育苗、種植、研發、精深加工和銷售全產業鏈為一體的國有控股現代農業科技企業。 “藍莓種出來了,客人到我們這里就有看頭和耍事了喲。”木涼鎮漢場壩村6組村民黃玉學說,他在藍莓基地打工,每天收入80元,能在家門口掙錢,他表示很滿意。 藍莓產業給當地村民帶來了實惠。據介紹,瑞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實行產業種植訂單式合作模式,直接合作關聯種植基地7000畝,通過流轉土地、入股分紅、勞務用工等方式,直接帶動當地2000多名農戶增收,實現共建共享。 根據《南川區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十四五”規劃》,下一步我區將持續推進藍莓育苗基地發展,加強組培育苗,在大觀鎮、興隆鎮、木涼鎮、南平鎮建設種苗繁育基地。加快推進在河圖鎮、大觀鎮、興隆鎮、木涼鎮布局的標準化藍莓基地建設,集中發展優勢品種藍莓種植。藍莓產業將圍繞藍莓良種繁育、規模種植、休閑釆摘、預冷保鮮、深度加工、品牌營銷、觀光旅游、食品開發、包裝物流等鏈條環節,持續推進建鏈強鏈補鏈延鏈。
2022-07-19我區設施農業面積達1.23萬畝
南川網訊(記者 黎明)近日,走進騰春蔬菜專業合作社位于大觀鎮鐵橋村的蔬菜大棚,目之所及是一根根青翠的絲瓜。 “以前種菜基本靠天吃飯,現在絲瓜種在大棚內,澆水、施肥都實現智能化,蔬菜自然產量高、品質好?!彬v春蔬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姜國強說。據介紹,大棚內的蔬菜管護措施都靠智能管理系統完成,水肥一體化設備通過輸送泵將水肥送到大棚里,每一個滴管段按照蔬菜的窩距設計,讓每一個孔正好對應每一株蔬菜的根部。也就是說,每一株蔬菜都能被滴灌覆蓋,實現定量精準施肥?! 〕怂使芾恚摶剡€綜合應用了絲瓜密植栽培、黃瓜嫁接高產連茬種植、酸化土壤改良技術示范與集成推廣、測土配方施肥,以及蔬菜連作障礙防治等技術,初步形成綠色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集成。 同樣的設備還出現在瑞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藍莓基地里,在基地控制室,只見水肥一體化系統正在運行?! 斑@是全自動水肥一體化滴灌系統,可控制上千畝藍莓的田間管理。”瑞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師金波說,這套系統通過探頭可以實時監測影響藍莓生長的因素,并將它反饋回控制器里,控制器便可隨時調整進肥量,實現精準施肥?! 榻B,整個水肥一體化系統相較于傳統的溝灌、畦灌省水20%~50%,相較于噴灌省水10%~30%,相較于傳統施肥節省30%的肥料。 金波介紹,除了先進的水肥一體化滴灌系統,基地還有無人機植保技術、農業氣象站、遠程監控等,基本實現從種到收的全過程規范化管理?! ≡谔綀鲦偤由炒逑能浿腔坜r業基地,只見基地建設的溫室大棚內有采暖、遮光、送風等設備,同時還有機器綁枝、自動噴灌、遠程施肥等智慧設施。 蔬菜基地一側有個玻璃大棚,里面懸掛的LED顯示屏,清晰顯示棚里溫度、濕度、光照等,用于數據的全程監測,為農作物的生長提供“后勤保障”。 夏軟智慧農業基地負責人賀火軍介紹,蔬菜大棚內安裝有各類傳感器,傳感器可采集土壤、溫度、濕度等不同類型的數據,這些數據不僅顯示在顯示屏上,還通過物聯網傳輸至后臺?! ∮辛诉@些數據,無論是澆水還是施肥,都有據可依,并且后臺可根據數據精準控制澆水、施肥的量,有效減少了過度施肥、過度澆水、施肥不均勻等問題?! 私?,近年來,我區設施農業發展較快,蔬菜、瓜果、花卉、林業苗木等的設施栽培面積不斷增大,目前我區設施農業栽培面積達1.23萬畝。
2022-07-14《以實干出實績》我區推廣實施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茶葉產量和質量實現雙提升
南川網訊(記者 黎明)近日,大觀鎮鐵橋村茶葉基地,村民正在給栽植不久的茶苗除草,增施有機肥。 2020年和2021年,我區成為農業農村部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縣,在茶園實施2.1萬畝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成功實現項目區茶葉增產10%~15%。 “實施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項目,講究科學施肥,讓茶葉吃上‘營養餐’。”大觀茶業公司負責人尹剛說。 區特色農業發展中心副主任李久焱介紹,為了改變茶園土壤酸化現象,從2020年開始,我區在12個鎮街中,由49個公司、合作社等主體承接實施項目,其中15個主體連續兩年實施。同時,在實施項目過程中,區農業農村委還與各項目實施主體、鎮街簽訂項目實施協議,明確責任義務,做到“主體、作物、面積、目標、責任”五個落實。通過開展茶園有機肥替代部分化肥施用、機械深施、管網澆灌及水肥一體化精準施肥、茶園綜合管理等措施,有效增加了茶園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了茶園經濟效益。 “實施有機肥替代化肥,能夠改善土壤的靈活性質,調整它的pH值,提升有機質,提高茶園發展潛力。”李久焱介紹,通過連續兩年增施有機肥以及他們的調查監測,發現項目區茶園鮮葉萌發整齊度、持嫩性明顯較往年增加,茶葉產量得到提高,今年我區春茶增幅6%,項目區增幅10%~15%;春茶送檢,名優綠茶茶多酚含量143.75毫克/克,茶氨酸含量增加,實現茶葉產量和質量雙提升。 據介紹,通過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縣項目的實施,還降低了化肥使用量,減少農村面源污染,改善農業生產生活環境,對耕地保護和建設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生產基地具有促進與保障作用。
2022-07-12初夏茶園管護忙

夏季來臨,氣溫逐漸升高,此時正是春茶采摘后茶園修剪耕作的關鍵時期。近日,大觀鎮鐵橋村茶葉基地組織茶農開展夏季茶園管護,力促茶葉產業提質增效、茶農穩步增收。 特約通訊員 胡波 攝
2022-06-30撂荒地里種南瓜 致富路上金疙瘩

杜體旭在地里查看貝貝南瓜的長勢。記者 聶靈靈 攝 南川網訊(記者 聶靈靈)近日,在三泉鎮風吹村,曾經的撂荒地上一片片綠色的南瓜藤爬滿田間地頭。這是該村村民杜體旭引進的貝貝南瓜。 曾經,風吹村地勢偏遠、發展落后,大量人員選擇外出務工,長此以往導致土地撂荒。但隨著近年來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的推進,風吹村基礎設施發生變化,外出務工的人逐漸回到村里。 去年,36歲的杜體旭回到風吹村,想干一番事業,他說:“基礎設施好了,村里就不再偏遠,可以把撂荒的土地用來發展產業,不僅能帶動增收,還能把土地利用好。”經過一番考察,杜體旭憑借前些年在外發展的經驗,選擇了種植時下熱門的貝貝南瓜。 據了解,貝貝南瓜因其個頭小巧、口感香糯,成為餐桌上的一道美味,深受食客喜愛。杜體旭對市場行情進行分析后得知,該品種南瓜一年可種兩季,收獲時間都能避開普通南瓜“扎堆”上市的季節,不愁銷路,而且每公斤市場收購價格能達到10元。 今年初,杜體旭流轉了140畝撂荒地,種上了貝貝南瓜。他說:“現在是試種階段,成功后將進一步擴大規模,同時帶動村民一起種植,希望它能成為風吹村的‘致富瓜’。”
2022-06-29煙農變身藥農 走出增收新路

村民在烘烤細梗香草。記者 黎明 攝 南川網訊(記者 黎明)6月25日,三泉鎮馬嘴村5組村民韋純軍正在烘房里烘烤剛從地里采收回來的細梗香草。“往年這個時候我們會開始烘煙葉,今年不同,我們是在烘烤中藥材。”韋純軍說。 馬嘴村是三泉鎮面積最大的村,海拔850米至1300米,是典型的高山邊遠村莊。以前,為了幫助村民增收,馬嘴村實施了烤煙種植項目。近年來,隨著烤煙種植規模和收購計劃的變化,原來的烤煙基地面臨轉型。 韋純軍是當地的種煙大戶,種植有300畝烤煙。隨著村里的產業轉型,去年,他和同樣是種煙大戶的程小軍、陳林語三人決定在原來的烤煙基地發展中藥材項目。經過考察,他們準備建立馬嘴香草種植場,共同發展100畝細梗香草。 據介紹,細梗香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報春花科珍珠菜屬植物,株高40~60厘米,干后有濃郁香氣,全草入藥,可以治療流行性感冒。細梗香草適宜于生長在1000米左右的山谷林下的酸性土壤中,馬嘴村的氣候和自然條件非常適合種植。 去年5月,他們分兩批從福建省運回細梗香草種苗,隨即開展移栽工作。通過技術人員指導,前期23.4萬株細梗香草種苗順利下地。今年,100畝細梗香草種苗成活率高,長勢良好。細梗香草一年收獲兩季,現在正是采收季節,這次采收的就是去年種的第二茬。“我們利用以前的烤煙房設備進行烘烤,新鮮的細梗香草4.5公斤可烘1公斤干品。”韋純軍說,等采收完后,他們要抓住適宜天氣進行下一季香草移栽。 韋純軍介紹,細梗香草產量每畝干品150公斤,毛利約9000元至10000元,效益可觀。希望通過發展中藥材種植,帶動周邊村民務工,一起增收。
2022-06-28火紅的番茄種出火紅的日子

近日,南平鎮石慶村8組的皮天鳳蔬菜種植場,村民在采收番茄。12年前,來南創業的皮雙鳳夫婦在這里流轉土地200畝,成立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目前年產蔬菜800余噸,解決當地村民30余人就業。 特約通訊員 彭應忠 攝
2022-06-28藏糧于技 科技助力“南川米”好

村民在農業科技示范基地管理水稻。記者 黎明 攝 ■ 記者 黎明 近日,走進大觀鎮鐵橋村的南川區現代農業綜合試驗示范基地,只見綠油油的稻谷連成一片,稻田里,村民劉明高正在管理水稻秧苗。 “我們都是按農技專家的指揮來種植,你看,這些水稻長得多好,還是要相信科學啊!”劉明高感嘆道。 不遠處,“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標語十分醒目。 “眼下,稻田里的水稻還在茁壯成長,種植的水稻主要用于科學研究,所以哪個地塊栽什么品種都有嚴格的規定。”區農業農村委農技中心主任宋敏介紹,這里是南川水稻、玉米等農作物的試驗基地,大量新品種、新技術、新耕制在這里試驗并推廣運用。 南川區現代農業綜合試驗示范基地面積300畝,這里海拔725米,地勢平坦、水源充足,是重慶市中高山區域生態的典型代表。 2010年開始,由區人民政府和重慶市農業科學院共同組建的南川分院具體實施?;赝ㄟ^農作物新品種、新技術、新耕制、新機制多模式的試驗示范,為大面積生產提質增效提供技術支撐。 據介紹,基地開展6項工作,即:農作物新品種試驗和展示;綠色高質高效栽培技術及稻菜周年輪作試驗示范;國家級耕地質量監測和化肥減量增效試驗;標準病蟲觀測場,如自動蟲情測報燈、昆蟲性誘電子測報系統監測、病菌孢子捕捉器、田間小氣候觀測儀和田間有害生物遠程監控系統,病蟲草害綠色防控技術示范;農業氣象田間監測;探索糧油規?;a和農機社會化服務模式。 宋敏介紹,去年,區農業農村委農技中心在現代農業綜試基地開展了貢米基地試驗,試驗品種選用宜香優2115、神農優228,研究不同類型有機肥(復合肥、有機無機復混肥、菜餅類有機肥、秸稈類有機肥、牛糞類有機肥、雞糞類有機肥、豬糞類有機肥、蚯蚓肥類有機肥、尿素)對水稻產量、品質和土壤培肥的影響,旨在篩選出適宜貢米生產的有機肥類型,為綠色高質高效生產提供技術支撐。 試驗結束后,進行了測產驗收,共采集植株樣品、土壤樣品各48個送農業農村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分析。 宋敏說,今年,農技中心繼續在基地開展多項試驗,為我區5萬畝綠色精品稻米基地、32萬畝優質稻提供科技支撐,通過試驗研究,進一步推動“南川米”產業發展。
2022-06-27姐妹“轉戰”種瓜緊盯市場不愁銷

韋志學在查看西瓜長勢。記者 黎明 攝 ■ 記者 黎明 “今年白玉香瓜這個品種是第一次大量上市,能賣10元一斤,效益還不錯。”6月20日,木涼鎮漢場壩村1組的西瓜園內,韋志學抱著剛采摘的白玉香瓜說。 走進韋志學的西瓜大棚,只見圓滾滾的西瓜一個挨著一個,韋志學彎著身子精心挑選采摘成熟的西瓜,然后和丈夫將瓜裝上電動三輪車,運到集市上售賣。 “我和妹妹原來在福壽鎮種了5年多西瓜。”韋志學介紹,西瓜基本上種植3年就要換土地,去年她們到漢壩場村1組流轉40畝土地,搭建大棚,種植西瓜。 這次“戰略轉移”,她們沒有全部種植原有的福壽西瓜、爆炸瓜、8424等品種,而是試種新的市場潛力高的白玉香瓜。 韋志學說,前兩年白玉香瓜就進入了她們的視線,并開始少量種植,但產量不高。韋志學分析原因,是因為當時種的白玉香瓜苗就是傳統苗,拿瓜苗直接種的,病害比較多,結的瓜較少。 去年到漢場壩種瓜后,韋志學吸取前面的教訓,在管理上狠下功夫,嘗試新的嫁接技術,瓜苗抗病性比較強,一茬瓜可以產十多個,產出的白玉香瓜肉比較厚,甜度、口感都很好。 韋志學介紹,南川水果品種大多集中在夏秋上市,4月到5月底這一段時間,水果市場青黃不接,今年她們種的白玉香瓜在5月底就上市了,算是最早的一批。自己散賣的話,能賣到10塊錢一斤。“我們抓住市場沒瓜這個空擋,銷路肯定不用愁。”韋志群也表示。 目前,韋志學、韋志群兩姐妹的白玉香瓜種植面積達20畝,每畝產量2000公斤。韋志學表示,明年還會將香瓜面積擴大,打響漢場壩白玉香瓜品牌。
2022-06-24今年我區春茶產量產值雙增長
南川網訊(記者 黎明)“今年我們讓茶樹吃‘營養餐’,同時增加人手采摘、更換殺青設備等,克服了氣候對茶葉的影響,春茶產量增加了5%左右。”近日,南城街道半溪河村南城茶葉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周華說。 記者從區農業農村委獲悉,截至5月底,我區春季干毛茶產量2560噸,增長3%,春季干毛茶產值2.66億元,增長3.86%,實現春茶產量、產值雙增長。 我區是全國茶葉綠色高質高效創建示范縣,近兩年來,我區實施了2.34萬畝有機肥替代化肥項目,提高茶葉產量和茶葉品質。 去冬今春以來,區農業農村委組織技術人員到茶葉產區提供技術指導,組織人力采摘,做到春茶應采盡采。 今年我區茶園面積新增1000畝,達到12.65萬畝。全區春茶產量穩中有升,特別是乾豐、大觀、興隆等地茶葉提質增效成效明顯,茶青下樹率成倍增長,全區各茶區茶鮮葉收購均價比去年略有上漲,茶鮮葉收購均價為9元,比去年增加12.5%。 在春茶季期間,我區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茶事活動,如4月21日,首屆千年金山紅古樹茶采摘節在德隆鎮茶樹村開幕,拉開了今年古樹茶開采的序幕,德隆鎮現有古樹茶8000余畝,年產鮮茶葉10余萬公斤,年產值800余萬元,來自全國各地的經銷商紛紛搶購春茶。 據悉,為開拓市場,今年各茶葉企業在政府引導下以自發形式嘗試觸“電”,與京東、天貓等電商平臺對接,線上銷售已成為各地春茶銷售的重要渠道。預計今年我區全年干毛茶產量4700噸,產值4.3億元。此外,茶葉生產也為我區農民增加了收入。目前,茶葉從業人員達到5萬人,今年春季采茶工均價每人每天110元。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茶葉一直被列入我區優勢特色產業優先發展。堅持市場化運作,擴大基地規模,強化精深加工,推進“茶旅融合”,全面推行品牌營銷戰略。同時,以“金佛玉翠茶”“南川古樹茶”兩大品牌建設為基礎,加快推進國家茶葉產業標準化示范區和重慶市茶產業綜合示范區建設。 此外,我區還積極延伸產業鏈條,促進茶旅融合發展。規劃布局建設與茶旅游相融合的景觀;鼓勵支持建設以“南川古樹茶”為載體的農家樂等。力爭2025年底,新建茶家樂20家,打造茶旅融合觀光點20個,旅游收入及茶產品零售產值達到2億元。
2022-06-10我區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3000畝

農技人員為村民培訓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規范。 記者 聶靈靈 攝 南川網訊(記者 聶靈靈)今年,我區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3000畝,保證玉米不減產的同時增加大豆收入,讓村民實現一畝地賺足“兩份錢”。 “玉米選擇緊湊型,栽種時兩行玉米、兩行豆子。”5月17日,鳴玉鎮金光村田間地頭一派熱鬧,該鎮農服中心主任陳遠文正在為村民講解玉米套種大豆的種植規范,村民一邊學習理論知識,一邊在陳遠文的指導下進行實際操作。 陳遠文說:“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就是在玉米地根據品種特點、土壤條件套種大豆,充分利用高位作物邊行優勢,擴大低位作物空間,實現作物協同共生、一季雙收。” 據了解,我區每畝玉米產量平均約453公斤,市場收購價格每公斤約2.6元,大豆每畝產量約208公斤,每公斤6元,通過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能將每畝地的收益從以前的1177元提高到2425元。 金光村種植大戶楊文貴干勁十足,她一共流轉了200畝土地用于發展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她說:“按照傳統種植模式,每年這個季節我們都是種玉米,今年,農技人員為我們提供了玉米套種大豆的技術指導,引導我們增產增收,發展更有底氣。” 今年,我區在河圖鎮、鳴玉鎮等10個鄉鎮發展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3000畝,目前已經完成種植2550畝,預計本月全部種植完成。
2022-05-20新品種保增收

5月13日,福壽鎮大石壩村6組,當地村民用連枷脫離油菜籽。據了解,福壽鎮發展的“慶油”系列油菜品種為市農科院培育的新品種,因莢果多、含油量高的特性深受種植戶歡迎,該鎮種植面積較去年增加25%。時下,油菜正陸續成熟,農民搶抓農時搶收、搶曬,確保顆粒歸倉,實現增收。 特約通訊員 李在華 攝
2022-05-19小龍蝦“蹦”出幸福路
南川網訊 5月12日,在冷水關鎮幸福村的小龍蝦產業園里,隨著養蝦大戶韋強的起網動作,塘面波動、水花四濺,一網活蹦亂跳的小龍蝦就捕撈上來了。 鄉村五月,草木成蔭,小龍蝦激活了鄉村發展的一池春水。穿著連體防水服的村民正在水塘里忙活,里面間隔放置著不少地籠,他們需要一一起網,把小龍蝦收上岸。 “你放心嘛,今天下午一定能送到,晚上就可以享受美味的小龍蝦。”“鮮活的1公斤60元,加工好的熟食1公斤96元,需要的請提前下單預定。”4月以來,韋強的手機就響個不停,不斷有客戶詢問小龍蝦的價格、產量,還有客戶催問他好久能送到,他總是不厭其煩地與客戶交流。 韋強以前在酒店當廚師,2018年回鄉創業開始養蝦。經過四年的摸索,他熟知小龍蝦的特性。“氣溫、水溫的細微變化,都直接影響小龍蝦的生長,進而決定收成。”韋強說,他的小龍蝦從喂食到消毒、水肥管理等,各個環節都按照標準來,保證小龍蝦體型大、顏色鮮亮、肉質飽滿,品相好。 “雖然辛苦,可每天晚上盤點賣蝦賺的錢,還是很滿足。”韋強介紹,從4月開始小龍蝦就穩步上市,每天能賣50多公斤,平均每周接待游客10桌,進入5月后,溫度上升,產量更高,一天大概能賣100公斤小龍蝦。 據了解,韋強的小龍蝦產業園共有50畝蝦田,是幸福村120畝蝦田的一部分。 “現在家里有水塘的,都在養小龍蝦,雖然養殖技術要求較高,但見效快,勞動強度還小些。”幸福村黨支部書記潘方權說,小龍蝦“蹦”出幸福路,這擱以前想都不敢想。小龍蝦不僅讓村民創業充滿了活力,也讓村民的生活越來越幸福。(陳玉中)
2022-05-18雨后栽秧忙

5月10日,石溪鎮鹽井村,村民趁著晴好天氣栽秧。我區近期雨水豐沛,正是栽種水稻秧苗的最佳時節,田間處處呈現出繁忙景象。 特約通訊員 胡波 攝
2022-05-13全市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在我區試點
南川網訊(記者 黎明)近日,市政府出臺《關于做好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的通知》,在全市全面啟動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以下簡稱“三普”)工作,進一步明確了土壤普查對象與內容、進度安排、普查成果等,旨在為土壤的科學分類、規劃利用、改良培肥、保護管理等提供科學支撐,也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生態建設等重大政策的制定提供決策依據。今年,全市在我區和江津區率先開展試點。 區農業農村委農業發展中心負責人介紹,土壤普查是查明土壤類型及分布規律,查清土壤資源數量和質量等的重要方法。同時,它是由下而上逐級實施的土壤調查、制圖,編制匯總土壤資料和成果驗收的過程。要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守住守好耕地質量底線,需要再一次摸清耕地土壤質量狀況。因此開展“三普”,是對我區進行土壤的“全面體檢”。 據介紹,“三普”主要針對我區全域耕地、園地、林地、草地等農用地的土壤。其中,林地、草地重點調查與食物生產相關的土地,普查內容為土壤性狀、類型、立地條件、利用狀況等。 據介紹,“三普”將在“十四五”期間全部完成,共分三個階段實施。其中2022年啟動普查,在南川區和江津區開展試點;2023至2024年全面開展普查,外業采樣于2024年10月底前全部完成;2025年進行成果匯總、驗收總結。普查將形成土壤普查報告和土壤利用適宜性評價報告等,完成土壤圖、土壤養分圖、土壤質量分布圖等。同時,建成土壤普查數據庫與樣品庫。
2022-05-12藍莓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5月4日,河圖鎮中圖村藍莓基地里,村民正在給盆栽藍莓苗補土。 近年來,我區通過標準化、規?;⒓s化大力發展藍莓產業,已建成藍莓種植示范基地、標準化苗木組培科研基地、藍莓科技展廳、藍莓冷鏈生產加工基地。如今,小藍莓正變身大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特約通訊員 夏于洪 攝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