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觀鎮云霧村:“閑置地”變“藏糧地” 種植油菜促增收
南川網訊(記者 劉曉娟)這幾天,大觀鎮云霧村9組,今年新播種的油菜苗長勢不錯,村民們忙著在地里管護油菜。 這片油菜田共有240余畝,在2018年流轉給了企業種植中藥材,由于疏于管理,一直沒有收益。 “這么多地相當于被閑置,我們看著很心痛。”這片油菜田里有3畝屬于村民張仁紅家,地流轉給企業,能有流轉費收入本來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可這幾年看著這片地逐漸被閑置,心里很不是滋味。 今年,企業因虧損退出土地經營,云霧村村支兩委立即決定將土地盤活,還耕于民,并動員村民成片打造油菜產業。 “我們以村集體的名義將地回收,由村里統一翻耕播種油菜,之后交還給農戶,由農戶自行管理和收成。”該村黨總支書記李勛杰說,村里還邀請了區農業農村委技術人員在油菜生長過程中對農戶進行技術指導。接下來他們將聚焦農業產業全過程,在油菜開花階段,探尋農文旅融合發展道路,延長產業鏈,助力鄉村發展。 大觀鎮農服中心主任代先軍表示,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億畝根地紅線,確保中國人民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人的手中。接下來,該鎮將緊緊圍繞田園新城建設,著力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助推鄉村旅游,大力推進秋播秋種,控制非農化,防止非糧化,藏糧于地,拓寬農民增收渠道,讓黨的二十大精神在大觀落地生根。
2022-12-22西城街道:五彩“小格”繪出“大治”風景

群眾參與志愿服務活動。記者 黎明 攝 ■ 記者 黎明 漫步在環境優美的沿河步道,心情舒暢;徜徉在商賈云集的萬達廣場,盡享繁華……不斷刷新的,是西城的“顏值”,而蘊藏其中的,則是西城的“品質”。 近年來,西城街道創新建好紅色黨建格、藍色平安格、金色能量格、橙色信息格、綠色文明格“五彩格”,構建“力量在網格沉淀、工作在網格聯動、問題在網格化解”的“小格大治”格局。 創新“小格大治” 社會治理更加有效 今年8月3日,我區首場“發言人來了——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走進西城街道。 如何把公共安全、衛生健康、城市管理、醫療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第一時間傳達到社區群眾,如何才能加強基層社會治理,讓社區生活更美好? “我們的辦法是把西城街道按照單位、小區、傳統村落劃分成139個社區小網格,現已組建了139個‘格小西’團隊。”西城街道黨工委書記杜仕敏介紹,“格小西”的主要工作是當好信息的采集員、政策的宣傳員、身邊的安全員、問題的調解員、行為的文明員“五大員”。 “網格化”鞏固國家衛生城市創建成果,推進全國文明城區創建工作,及時添置、清洗、維修及更換損壞的環衛設施,今年來,已組織6734人次對亂堆亂放、“牛皮癬”等進行常態化治理,清理轄區河道沿線和常態化清漂水面垃圾。順利實施東方市場、交通局家屬院、運管所家屬院等老舊小區提升改造。充分調動群眾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主動性,常態化抓好金臺村、會峰村垃圾分類工作,規范建設澤愷半島等9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集中收集點,全覆蓋推行生活垃圾分類積分兌換機制。 “網格化”守住平安穩定底線,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整治、全民反詐專項行動、夜貓子巡護。通過“小格大治”,西城街道緊扣城市管理優化升級,推動城鄉融合見實見效、群眾生活品質整體提升。 緊扣“經濟大局” 發展動能集聚增強 扎實服務重大項目建設。今年,西城街道已經完成西環高速、全民健身中心、渝湘高鐵換乘中心、長遠公交站等8個項目征地1182余畝,實施渝湘高鐵上山公路租地100畝,完成白江線、白浙線800千伏特高壓線搬遷90余戶。穩妥推進氮肥廠片區、龔家塘片區等11個項目掃尾攻堅,用高質量項目助推高質量發展。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常態化運行企業專班聯系機制,“一對一”開展企業走訪行動,助力企業紓困解難。今年以來,新培育規上工業1家,新增個體工商戶1027個、內資企業285家,不斷培育企業發展沃土。 鄉村振興活力迸發。今年,順利完成夏糧生產28845畝,發展永合晚熟李、晚熟桃種植3000畝,蔬菜、玉米、花椒共800畝,通過“產業發展+環境整治+鄉村治理+旅游融合”1+4產業發展,打造“種植+采摘+觀賞”的農旅休閑模式,讓特色產業成色更足。推進農村環境改善,抓好“四好農村路”和農村飲水等工程建設。全覆蓋開展“大走訪大排查大整改”,嚴格落實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開展就業創業培訓等,讓就業不再難,增收有保障。 提升“幸福指數” 普惠民生更有溫度 走進西大街社區“五老”工作室,只見會議室、圖書室、活動室一應俱全,為社區居民提供了休閑、閱讀、娛樂、健身場所。 據悉,“五老”工作室由老干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范組成,其職能是輔助青少年成長、豐富社區服務內容、參與基層治理,現已成為社區文明創建的“加油站”、矛盾糾紛處理的“減壓器”、社區與群眾密切關系的“連心橋”。 目前,西大街社區已組織轄區34名“五老”同志發光發熱,成立舞蹈、書法、美術、乒乓球、黨員先鋒隊、疫情防控等志愿隊伍,輔助青少年成長、豐富社區服務內容、參與基層治理。 一項項舉措普惠民生,讓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 統籌抓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脫貧戶等重點群體就業幫扶,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實現應參盡參、應保盡保;扎實做好低保戶、五保戶、高齡養老、殘疾人等各項救助事務,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加強農村養老服務管理,全面促進社區養老服務中心運行,推動農村地區養老服務設施全覆蓋;促進優質教育發展,規范支持普惠性幼兒園發展,配合開展青少年校外提升行動,為“雙減”教育做好加法…… 接下來,西城街道將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辦成一批群眾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實事好事。
2022-10-31南城街道清橋社區:整治區變示范區 實干造就幸福感
南川網訊(記者 聶靈靈)“今天,咱們就來說說自己的幸福生活。”近日,南城街道清橋社區的居民們圍坐在硫磺小區的休閑亭內暢所欲言,言語之間都是滿滿的幸福感。 “硫磺小區是安置還房小區,居住人口約1600余人,在2019年被納入A級社會治安重點整治地區,如今成為法治示范小區。”清橋社區志愿者從清橋社區的變化、發展結果等,與居民分享起自己的感受。 “此時,我們坐的法治文化長廊就是社區發展最好的見證。”居民田增產說。近年來,南城街道在硫磺小區大力實施“法潤民心”志愿服務項目建設,建成法治文化長廊和清風議事亭,并借此平臺深化小區教育內涵,將法治宣傳融入黨建工作、融入小區服務、融入居民生活。“是呀,法治文化長廊內會不定時開展法治講堂,居民都可以參與學習,不管哪家有個矛盾,大家坐在清風議事亭里,志愿者會幫忙調解。” 聽著田增產的發言,居民都頻頻點頭表示認可。“小區治理靠大家,平安樓、幸福樓、和諧樓等樓棟名副其實。”居民劉德全對社區發展感受最深的是,硫磺小區每年定期開展文明、禮儀、環保等宣講,并開展“最美小區人”“法治小家”評選,在疫情防控“大排查”、環境衛生“大整頓”、矛盾糾紛“大化解”、治安狀況“大整治”中,實現矛盾不出小區、小區治理靠大家,平安樓、幸福樓、和諧樓等樓棟都由小區業主自己命名而來。 “我們從小區治理的‘旁觀者’變為‘參與者’。”“如今,硫磺小區煥然一新,居民生活多姿多彩。”“小區建設人人都該參與,小區建好了、規范了,我們就是最大受益者。”……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憶過往、講發展、話幸福,歡聲笑語在硫磺小區的上空久久回蕩。
2022-10-20三泉鎮:農閑人不閑 “李廚娘”們有點忙
■ 記者 李佳遙 10月下旬,秋收秋播告一段落,三泉鎮的村民們趁著這段難得的農閑時光,開始有條不紊地為來年的農家樂生意作準備。 村民李雙飛自稱“李廚娘”,熱情好客,喜歡下廚,做得一手好菜,農家樂生意更是做得風生水起。別人問她名字,她從來都答“李廚娘”。 去年,她開通了抖音號,昵稱就叫“李廚娘”,用來記錄農家樂的日常生活,點贊量近12萬。“我們農家樂的很多客人都是看了我的抖音才過來的。”“李廚娘”笑著說,農家樂讓她和客人從網友變成朋友,前幾天,她過生日,還收到了不少客人遠程為她送來的鮮花和蛋糕。 眼看地里的紅薯成熟了,她一大早就給兄弟姐妹打電話,請他們一起幫忙挖紅薯,待到天晴時,曬制紅薯干。“人多干活兒快,男女搭配,干活兒不累嘛。”李雙飛笑著說,請大家來她家地里干活兒,她好吃好喝招待起。 “農家樂一年四季都忙,旅游旺季忙著接待客人,閑暇時就打理好菜園子,制作特色土菜,備好迎接客人。”李雙飛說,客人們很喜歡吃土貨、新鮮菜,她做農家樂的秘訣就是把“農”味做足——土雞、土鴨、臘肉、香腸、清水魚、無公害蔬菜瓜果統統拿來招待客人。 “我做的泡菜酸辣爽脆,土臘肉鹽菜麥塊,客人吃了一碗又一碗,柴火、大鐵鍋炒制的回鍋肉常常一搶而空……”李雙飛介紹起自己的拿手菜喜上眉梢,滔滔不絕。她說,她家農家樂于2016年開始營業,開業至今一直生意興隆,暑假是農家樂的旺季,兩三個月掙20多萬元。 秋季是登山遠足的好時節,天高云淡,層林盡染,不少游客選擇在這個季節來到三泉鎮登山、露營、觀云瀑、逛老街,親近自然,放松身心。 觀音巖老街位于觀音村,悠長、古樸,各式小院鑲嵌其中,花園里的雞冠花、洋牡丹開得正盛,游客們三五成群,踏上石板路,享受慢時光,走累了在院壩里曬曬太陽,喝喝茶。 觀音村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不到長城非好漢,到了觀音巖驛站不吃譚糍粑真遺憾,由此可見大家對譚糍粑的喜愛程度。譚糍粑是這里的特色小吃,村民譚小林是譚糍粑的第四代傳人,他制作的糍粑外脆里糯,米香濃郁,只要來觀音巖驛站游玩的游客,必定會在這兒吃點譚糍粑、喝碗油茶,再來碗柴火洋芋飯,旅途的疲憊一掃而光。 觀音巖驛站曾經是云、貴、川的必經之路,無數貨物在此集散,萬千商賈云集于此。后來,經過時代變遷,幾近衰落,為了保存歷史文脈,政府決定修繕驛站,將其打造為旅游景點。修繕完后,譚小林在此做起了生意,主要售賣特色小吃,開門是店,關門是家。 “這幾年,村里的游玩項目更加豐富,來我們村玩耍的游客越來越多了,只要來三泉玩的游客,基本上都會來到觀音巖老街逛一逛。”看著游客一天天的增多,譚小林相信,不久的將來,觀音巖驛站又將恢復往昔的繁盛,他的生意也會越來越好。 在金佛山萬卷書臺露營基地,游客們支起一頂頂帳篷,在青山綠水花海間,悠享鄉野生活。不遠處,石板溝人居環境整治正在如火如荼進行著,項目以“花”為設計主題,從觀音村的歷史留存中提取設計元素,通過文化提升,精確表達村落特色和旅游主題,將改造建筑15戶,完善步游道700米,新建文化廣場2個700平方米,建設公廁1座,設停車場2處46個車位,建設田園打卡點,預計10月底完工。 近年來,三泉鎮立足自身資源優勢,依托金佛山和山王坪兩大旅游景區,打造全域旅游示范鎮——全鎮共有200余家農家樂、民宿,新發展梵瑜山水、木房子等民宿2家,正在建設民宿2家。
2022-10-20南城街道:幸福坦途景中來
■ 記者 聶靈靈 青山如黛,大道如虹。 一條路的改變,能帶來什么?天馬旅游公路倚靠金佛山優越的生態條件,沿線布局休閑康養避暑產業、生態有機農業等,隨著時間的積淀,逐步實現城依景、景融鄉、鄉伴城的美好畫卷,蛻變而生的天馬旅游公路,成為當地居民幸福生活的坦途大道。 秋日的薄霧穿山而過,陽光透過路旁的銀杏樹,灑在天馬旅游公路沿線巴渝風格小院里,來來往往的車輛奔走在寬闊平坦的公路上,各家各戶都忙碌了起來,采收菜園的蔬菜、收拾農家樂的桌椅、打理小賣部的貨品……為了能給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務而忙碌著。 在天馬旅游公路沿線的住戶中,有位居民叫李訪華。近年來,隨著天馬旅游公路的改造,她家的生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她從一個外出打工者,變成返鄉創業者,回鄉后的生活可謂是蒸蒸日上。 5年前,李訪華和丈夫代啟剛一直在外地上班,每月收入較低。聽說家門前的公路要改造成旅游路,連接金佛山西坡,夫妻二人便合計著返鄉創業。他們認為,家門前就是高速路口,寬敞的柏油路直通金佛山景區,對游客來講很方便,游客肯定會越來越多,在沿線開辦農家樂一定不會錯。 隨后,夫妻二人便回家裝修自己的老房子,開始籌備農家樂。就在這時,他們又得到一個好消息,政府將對天馬旅游公路沿線的房屋進行統一打造,改成白墻灰瓦的巴渝風格民居,同時在沿線栽種綠植和銀杏樹,鋪設旅游步行道,讓游客一下高速公路就有進入景區的美好印象。 李訪華的家也在規劃范圍內,這更增加了她對未來的發展信心。李訪華說:“現在,游客從高速路口下道到金佛山都是寬敞的大馬路,沿途也是美麗的風景,環境好了,游客自然就多了。” 2019年,李訪華的農家樂正式對外營業,不僅有南川特色菜品,還能為游客提供住宿。農家樂的生意不錯,淡季每月能收入近萬元,旺季時能翻倍。今年起,李訪華將農家樂轉租出去,自己則經營家里的小賣部,代啟剛也到工業園區上班。 “以往在外地沒固定工作,時常都要找活做,并且又臟又累。現在,打開家門就能掙錢,周邊也都是就業的好去處。”李訪華告訴記者,自從天馬旅游公路建好后,游客多起來了,光靠經營小賣部每月都能收入四五千元,如今代啟剛也算得上工薪階層,和幾年前的生活比真是大變樣。 近年來,南城街道在天馬旅游公路沿線實施農村舊房整治提升、改建農村衛生廁所、修建旅游公廁、鋪設污水管網、設計鄉村旅游精品線路等項目,同時為增加游客體驗感,打造了沃琪果園、基圍蝦養殖場、金佛山藍莓園等農旅融合項目,提升游客滿意度。 金佛山藍莓園仿若南城街道的一個世外桃源,依山而建,依山而旺。 “前些年,因為路的問題差點就放棄發展。”藍莓園業主高克君講起了自己藍莓的發展路,天馬旅游公路正在建設,以前從三匯場集鎮到藍莓園還需走2公里的通村路,這條路不過3.5米寬,路窄、彎急,很多自駕車游客走上這條路都會折返。 路雖難,但金佛山一帶生態條件優越、氣候宜人,長出的藍莓品質能得到市場的認可。去金佛山游玩的游客,還是有少部分會選擇到藍莓園體驗采摘。 高克君堅信這是發展的潛力。于是,他繼續將藍莓園品種擴展到20個系列,種植面積也擴大到300余畝。 與此同時,南城街道了解到業主的發展難題后,積極規劃轄區內金佛山沿線旅游配套設施,在建設天馬旅游公路的基礎上,提檔升級通村路,形成有產業就有柏油路的發展模式。通往藍莓園的通村路也被改成6.5米寬的柏油路,從此高克君的藍莓產業走上發展的“高速路”。 近日,記者在金佛山藍莓園看到,滿山遍野盡是蒼翠的綠色,站在藍莓園遠眺金佛山,美景盡收眼底,穿行藍莓果園中,呼吸山間的新鮮空氣,遠離城市喧囂,讓人滿滿地愜意。 山間,一棟紅灰相間的民宿在藍莓園中格外引人注目。高克君說:“道路修好了,發展信心也足了,今年投用了藍莓園的民宿。如今藍莓園不僅能采摘,還能提供食宿,環山健身步道正在修建中,我未來的目標是,在藍莓園中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近年來,南城街道堅定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從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景城鄉一體化發展問題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增強產品供給、優化發展環境、提高服務質量,全力打造“現代農業+鄉村旅游+精品民宿+鄉土文化”田園綜合體,同時推動把“景區”做靚、“城區”做美、“山區”做優,讓游客“進得來、留得住、吃得好”,使景城鄉一體化發展成果惠及于民。
2022-10-18“嘮出”鄉村幸福景

“嘮出”鄉村幸福景 三泉鎮村民古道旁“曬幸福”驛站邊“話變遷” 村民圍坐在觀音巖驛站壩壩加油站暢聊幸福生活。 記者 李佳遙 攝 南川網訊(記者 李佳遙)“重慶南川古驛站,位于三泉觀音巖,棧道連接云貴川,經商送信過此地,來往行人不斷線,過客到此歇歇腳,張家油茶暖心田,既提精神又鼓勁,爬坡上坎都不累,還有譚家糍粑香,吃了回味有點甜,高速公路門前過,又是一道風景線,還是黨的政策好,如今舊貌換新顏,轉告你的好朋友,歡迎常來古驛站。”10月12日,三泉鎮觀音村的村民們圍坐在觀音巖驛站壩壩加油站,吃著香甜軟糯的譚家糍粑,喝著醇香濃郁的油茶,暢聊幸福生活,鄉賢任隆興一時興起,作詩一首,引得大家拍手叫好。 “家鄉是一個人的根,不管離開家鄉多久,離得有多遠,家鄉永遠是每個人魂牽夢繞的地方,誰不說咱家鄉好,我希望我的家鄉好上加好!”任隆興說,他17歲時離開觀音村參軍入伍,退伍后在南川城區定居,離開家鄉50多年,家鄉舊貌換新顏,現在交通很方便,他常常帶著兒孫回到故土走走轉轉,一年又一年,見證了家鄉的變遷,現在他逢人就夸家鄉好,主動當起了家鄉的“推介官”。 “我記憶中的家鄉凋敝、落后,昏黃的鎢絲燈、泥濘崎嶇的山路,大家住的土墻房、木架房……”村民李姿穎說,家鄉曾經是她一直想要逃離的地方,但是這些年家鄉發生了巨變,左鄰右舍蓋起了小洋房,家家戶戶買上了小汽車,真正實現了脫貧致富奔小康。去年,她大學畢業,回到家鄉當起了村官,由于學的是旅游管理專業,加之家鄉旅游資源豐富,她打算學以致用,帶領更多村民吃上“旅游飯”。 “這幾年,來我們村玩耍的游客越來越多了,我的農家樂生意越做越紅火。”村民李大炬高興地說,觀音村毗鄰山王坪景區,以前接待的游客大多是去山王坪景區游玩的“過路客”,這些年,隨著馬嘴云瀑、萬卷書臺景區、睡佛山森林公園等景點的走紅,村里游玩項目更加豐富,吸引不少游客慕名前往,現在,很多游客就是直奔觀音村來耍的,他的農家樂生意興隆,沒怎么打廣告,光是接待回頭客都忙不過來。 …… 大家吃著、聊著、笑著,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隨后,大家來到觀音巖驛站旁的“百姓影棚”合影留念,定格這幸福的一瞬。觀音巖驛站曾經車水馬龍,人來人往,叫賣聲、駝鈴聲、馬蹄聲不絕于耳,無數貨物在此集散,萬千商賈云集于此……大家相信,不久的將來,這里又將恢復往日的興盛。
2022-10-16水江鎮舉行農特產品展銷活動

2022-10-11
醫養結合讓老年人安享晚年
南川網訊(記者 劉曉娟)近日,東城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務人員來到東城敬老院,為老人開展血糖、血壓等常規檢查,并提供健康指導。 這是東城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養結合服務內容之一。近年來,為滿足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該中心建立了醫療衛生與養老機構合作機制,與轄區13所養老機構簽訂醫療養老服務合作協議,以家庭醫生在簽約服務過程中提供健康評估及巡診服務,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融合發展,為養老機構老人提供多層次、多樣化的醫療健康服務。 具體包括,為老人建立健康檔案;每年為65歲及以上老人免費提供一次常規體格檢查、化驗檢查以及彩超輔助檢查等體檢;為65歲以下老年人提供常規體格檢查、血糖、心電圖等檢查,對有健康問題的老人進行指導、為其提供咨詢和危險因素干預服務;同時為養老機構老人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家庭醫生定期到養老機構上門巡診,對高血壓、糖尿病患者進行隨訪管理,并結合老年人個性化需求開展上門診療、送藥等服務。
2022-10-09發展蔬菜種植 帶動村民增收

9月18日,西城街道永合社區占地50畝的蔬菜基地里,村民正在采收水白菜。 據了解,該基地實行多季節輪種模式,種植有水白菜、蘿卜、茄子等時令性蔬菜,預計今年將實現銷售收入50萬元,同時該基地還吸納當地12位村民長期務工,帶動他們增收。 特約通訊員 羅建 攝
2022-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