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壩村:護林防火不松懈 春節巡山“不打烊”

     志愿者在巡山過程中拍照記錄現場情況。記者 鄧的 攝  南川融媒訊(記者 鄧的)1月29日,農歷正月初一,走進楠竹山鎮謝壩村,一股濃濃的年味撲面而來,家家戶戶張燈結彩,慶祝著新春佳節。一大早,謝壩村9組村民李明貴和李成華戴上安全帽、穿上志愿服務馬甲后出門開展“摩托車+小喇叭”志愿服務活動,這是該村實施的森林防火流動宣傳活動。  “又是一年春來到,森林防火記心上。”隨著摩托車緩緩地往山里開去,統一錄制的普通話版防火音頻在山林里特別響亮。為了讓宣傳達到最大效果,李明貴們在摩托車上綁上“小喇叭”,往返穿梭在山林道路和田間地頭,摩托車上循環播放著森林防火命令、森林防火倡議書、防火知識等內容,讓森林防火工作的聲音傳遍駛過的每一個角落,形成濃厚的宣傳氛圍。  “春節是闔家團圓、歡慶佳節的時刻,也是森林防火的關鍵時期。春節期間,我們村有5名志愿者通過摩托車巡林小喇叭開展宣傳,還有志愿者在人員密集的地方開展集中宣傳,積極向村民、游客宣傳森林防滅火知識,呼吁大家自覺遵守森林防火規定,不攜帶易燃易爆、香燭、紙錢等傳統祭祀物品,倡導文明祭祀新風尚。”該村黨支部書記楊光秀介紹,在山上,利用“小喇叭”這種方式進行宣傳,大家能聽得懂,更能入心入腦,比發宣傳單效果好,而且騎摩托車巡山,即使小路也能通過,車到哪兒宣傳到哪兒,巡山的范圍大了,密度也強了,宣傳面更廣了。  不僅如此,志愿者沿途還會下車入戶、拍照,走進村民家中宣傳如何防范一氧化碳中毒、中毒后的主要表現以及如何自救互救等基礎知識,提醒村民冬春季在室內使用燃氣、煤炭取暖時的注意事項,進一步提高群眾的安全防范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

2025-02-08

高鐵“動脈”守護人 用腳步守護安全

     王向和同事在測量接觸網和鐵軌間的高度。記者 唐湛 攝  □ 記者 唐湛  春節假期,萬家團圓,但還有一些人依舊堅守在工作一線。在渝廈高鐵重慶段建設現場,就有這么一群人,用腳步默默守護著高鐵“大動脈”的安全。  1月26日,在渝廈高鐵重慶段木涼隧道沿線,雖然該段主體工程大部分已完成,但在鐵道上還是能看到接觸網工的身影。鐵路上面大大小小、密密麻麻的電網線路就是接觸網,它們是給列車供電的,是高鐵運行的“大動脈”,而接觸網工就是和這些電網打交道。  1998年出生的王向是中鐵電氣化局接觸網第二作業隊的技術員,這段時間,他和同事們的一項主要工作就是測量接觸網和鐵軌間的高度,如果發現有誤差就立即調整。  “接觸網和鐵軌的設計高度是5.3米,允許誤差是正負5毫米,但我們一般控制在2到3毫米之間。”王向說。中鐵電氣化局接觸網第二作業隊隊長賈洪林告訴我們,“如果這個高度不精準的話,會影響以后列車運行時的供網關系和穩定性。”  精確到毫米的檢測需要接觸網工人們時刻保持十二分的仔細,現在鐵軌處于調試階段,只要鐵軌有一點小變化,王向和同事們就要重新測量,確保鐵軌和接觸網的高度始終保持一致,所以這樣的測量并不只有一次,而是隨時都在進行,這也是對腳力的一種考驗。王向說,他們每天一走就是七八個小時,他的最高紀錄是一個上午走了20多公里路。“那個上午就來來回回一直檢測,一直在走,根本沒時間停。”  “我負責的管段左右線加在一起共140公里,每一處這樣的點都需要人工來回地測,所以工作量比較大。”賈洪林說。  王向的老家在陜西延安,因為春節期間現場必須有人留守,隊里只能調班休假,為了讓其他更遠的工友回家,他選擇了留下來。“你調整了,別人也回不去,別人也想回家,家里都有父母呢。”王向說。  中午十二點,單位食堂送來了盒飯,因為一上鐵道就不知道要走到哪里,所以為了方便和節約時間,王向和同事們的午飯都是這樣在現場簡單對付幾口。他們來自五湖四海,有四川的、甘肅的、東北的,這個春節假期,他們都留守崗位。作業隊施工員馮智洋說:“我們一直要工作到2月底,要等后面調休的隊伍回來后才能休息。”  雖說條件比較艱苦,但說起自己的這份工作,靦腆的王向卻露出了難得的笑容。“其實我很自豪,以后別人乘坐渝廈高鐵,我就會對他說,這條路我修過、參與過,就感覺得勁兒!”  “我們這個工點有180人在崗,要求是春節不停工、現場不打烊,按照工作計劃如期推進,確保項目能夠保質保量完成。”賈洪林說。  吃完午飯,大家又走上了一眼望不到頭的鐵道。路雖遠,行則將至。正是他們這樣一步步的守護,才換來了今后高鐵安穩地疾馳。

2025-02-08

滿旬老人齊過生辰

2025-01-23

老人“生日宴” 村里來操辦

    開欄的話:  新時代氣象萬千,新征程催人奮進。今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收官之年,是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現代化新南川建設的關鍵之年,是加快建設渝東生態新城的攻堅之年。即日起,本報開設“新春走基層”專欄,通過記者行走我區基層一線,深入各行各業,展現干部群眾積極干事創業的精神風貌,宣傳我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豐碩成果,記錄全區各地辭舊迎新、歡樂祥和的喜慶景象。敬請關注。  □ 記者 王婷婷  戴上生日帽、走上紅地毯、拍張生日照……1月15日,大觀鎮云霧村村委會前的壩子上特別熱鬧,該村60余位滿旬老人聚在一起,等待村委會給他們操辦集體生日。  活動現場,歌舞表演助興,壽星們踏上象征祝福的紅毯,步履從容。登上舞臺中央的老人們戴著生日帽,圍上紅圍巾,在家人和鄰里的見證下,許愿吹蠟燭。盡管歲月在老人的臉上刻下滄桑,但此時此刻,他們的臉龐綻放出無比燦爛的笑容。  志愿者還為壽星們提供了寫壽聯、拍攝生日照等服務。書法志愿者鋪展紅紙,“福壽安康家家樂 年年有余事事興”,揮毫潑墨間,一副副寓意吉祥的壽聯躍然紙上,引得老人們圍觀挑選。“看我這里,孃孃,笑起來喲,笑瞇瞇的。”攝影志愿者指導壽星們擺姿勢,談笑風生時,一個個幸福瞬間被永久定格,記錄下滿滿溫情。  “這可比自己在家過生日還要熱鬧,而且完全不用我們操心。”村民段天淑今年剛好70歲,由于晚輩們平時都忙于生計,一家人聚少離多。“恰逢過生日的那一天,我們不一定能夠聚在一起慶祝。”段天淑覺得,這場聚會彌補了“沒和家人團聚”的遺憾,能夠和鄰里鄉親聚在一起慶祝,也是一種幸福。  云霧村黨總支書記李勛杰告訴記者,2024年,云霧村積極倡導村民“婚事新辦、喪事簡辦、無事不辦”,經過一年時間的努力,全村上下基本沒有了濫辦宴席的情況。  老年人滿旬不提倡大辦酒席了,如何滿足村民為家里老人慶祝生日的美好愿望,在“疏堵管理”上找準平衡點?“由村委會組織策劃,為該年度六旬以上滿旬老人舉辦集體生日宴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李勛杰說,這是云霧村首次舉辦滿旬老人集體生日宴,今后,這個暖心活動將一直延續下去,讓村里老人年年都能共赴這份幸福之約。  據了解,本次活動的資金主要來自在外創業的云霧村人,李波便是其中一員。他平時在外經營生意,只要村里有事,總會回老家幫忙。李波說:“過去一年,村里加大無事酒治理力度,大家的人情負擔都減輕了。”此前,李勛杰打電話給他說,希望他們一起助力,為村里的老人們辦一場集體生日會,他想都沒想就答應了。一方面是對村里“不辦無事酒”倡導的支持,另一方面則源于濃濃的家鄉情懷,衷心希望老人們能度過一個愉快的生日。

2025-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