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拍攝的金頭路改造提升工程施工現場,目前該路主體工程已經完成,正在完善附屬設施。記者 甘昊旻 實習生 呂俊男 攝
南川網訊(記者 陳蕗穎)8月11日,記者在國道243金頭路改造提升工程施工現場看到,工人正加緊進行附屬工程完善,預計9月底達到竣工交驗的條件并實現全線通車。
國道243是連接重慶和貴州的一條主通道,其中,金頭路的原有路線是沿河而建,一邊是陡崖一邊是河谷,受地理條件影響,不僅彎多路窄,只能達到三級公路標準,甚至部分路段連四級公路的標準也達不到,無論是從轉彎半徑、路面寬度、縱坡,還是行車視距來說,通行條件都不理想,但每天車輛的通行量卻達到了3000輛以上。
“特別是其中有兩處橋梁,轉彎角度達到90度,大型車輛通過非常勉強,容易造成道路堵塞,如果車輛長度在十幾米以上,完全無法通過。”該項目技術總工周勛杰說,即將完工的金頭路改造提升工程全長9.35公里,起點為黃泥埡隧道出口,終點為金山湖大壩復線公路,共有9座橋梁、25道涵洞和1個長268米的隧道,而由三岔廟大橋開始的7.7公里是經過改線之后的道路,避開了原本的易堵路段,路面拓寬到了8.5米,大大改善了通行條件。
記者了解到,金頭路改造提升工程存在橋梁多、高邊坡多、地質條件差等特點,由此也給施工帶來了巨大的難度。
“一般情況下,從地面往下方挖兩三米左右,就能夠達到施工條件了,但是金頭路在挖掘了二十多米后,仍然是松散的泥土,完全無法施工。除了復雜的地質條件外,極端天氣也是施工中的一個難點,金頭路所在地區降雨量較大,在雨季的有效施工時間只有五分之一。”周勛杰告訴記者,針對這些施工難點,施工方積極籌劃、合理組織,優化工作機制,加強現場監督,強化質量細節控制,嚴格施工薄弱環節管理,用技術保障確保施工安全。目前,該路段主體工程基本完工,進入收尾階段,正在進行道路標志標牌、劃線和護欄安裝等附屬工程完善,預計將在9月底達到竣工交驗的條件并實現全線通車。
“以前從南川城區到頭渡集鎮,大概需要一小時,隨著天馬旅游公路、黃泥埡隧道和金頭路的先后建成,從南川城區到金山湖只需要35分鐘左右,大大縮短了時間距離。”區交通局建設養護科工作人員婁方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