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15日,水江隧道開挖班組正在施工作業。李培潤 攝
南川網訊(記者 陳蕗穎)1月15日,在渝湘復線高速公路南川何家灣大橋施工現場,一座座橋墩拔地而起,橋墩上的白色“保暖衣”格外引人注目。
“為防止新澆筑的混凝土橋墩受凍,影響橋墩施工質量,這些橋墩都需穿上‘保暖衣’。”中鐵北京局巴南至彭水段4標項目經理楊林虎說,正常情況下,“保暖衣”要穿一周左右。
何家灣大橋全長3公里,共需建138個墩柱。由于地勢不平,各個橋墩墩高相差很大,最低的僅10多米,最高的達82米。4標項目部因地制宜,將橋墩設置成了不同墩狀:空心、實心、方形和圓形等。樁基最深的深入地下45米,相當于15層樓高。
“大橋地勢陡峭,僅是施工便道就修了17公里。”楊林虎介紹道,為確保工程早日通車,目前4標項目部400多人奮戰在施工現場,預計今年6月就可架梁。
在水江隧道進洞口處,一臺藍色巨無霸智能分窗澆筑二襯臺車“站立”在隧道口,正在對隧道開挖進行支護。
水江隧道全長3432米,以Ⅲ級、Ⅳ級、Ⅴ級圍巖為主,多富水,是全線控制性高風險重點工程之一。“這臺二襯臺車全智能化施工,僅需一名操作手,施工時可實現自動布料、自動預警等。”中鐵四局巴南至彭水段5標項目書記高建華介紹,二襯臺車是隧道施工澆筑最后一步,實現隧道整體澆筑成形。該隧道共有4臺二襯臺車,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以前隧道施工要用300多人,現在只需100多人。與此同時,隧道還使用了隧道施工智慧管理技術,實現隧道施工智能化管控,為工程施工安全、規范提供了技術保障。目前隧道正以每天2米的開挖速度推進,預計2023年可貫通。
目前,控制性工程水江隧道出口雙洞明洞完工、洞身掘進突破百米大關;何家灣大橋首根墩柱、首個蓋梁混凝土澆筑已順利完成,預計今年6月開始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