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憶當年川湘路(一)
發布時間:2022-09-14 09:08:32 來源:
新聞摘要:

  

  楊毅平

  川湘公路作為南川有史以來的第一條公路,將南川從一個偏遠封閉的邊陲小城直接帶入了與時代接軌的現代社會,在南川歷史上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雖然隨著時光的流逝,當年修筑川湘公路的那段艱辛曲折往事已在歷史云煙中漸漸塵封,但祖輩們艱苦卓絕的筑路故事和毀家紓難的筑路精神卻是永遠也不能忘卻的歷史遺產。

  一、逶迤磅礴川湘路

  川湘公路連接四川湖南兩省,是四川省繼川陜、川黔公路之后的第三條出省大通道。川湘公路由川段和湘段組成,起于川黔公路綦江珠灘(以渡船方式過綦江河,1938年在三江修建了綦江大橋后,川湘公路起點才改為雷神殿),經綦江、桐梓(桐梓縣桃子蕩鄉,今萬盛經開區南桐鎮,約3公里),過南川、涪陵(今屬武隆區,在1944年前隸涪陵縣)、彭水、黔江、酉陽、秀山,進湖南邊城茶峒,過貴州松桃(松桃縣迓駕鎮,約4公里),經永綏(今花垣)、乾城(今吉首),終于湖南瀘溪縣三角坪接湘黔公路,全長886公里。

  川湘公路是一條領略秀美山水和歷史人文的“畫路”。川湘公路四川段起于綦江珠灘,終于川湘交界處的花垣縣茶峒,長698公里。其設計標準為,路基寬9米,最大縱坡6%,曲線最小半徑30~50米。行車視距,平壩地帶不短于100米,山嶺地帶不短于60米。1935年11月,四川省公路局組建川湘公路綦(江)彭(水)和黔(江)秀(山)兩個工程總段,四川省交通局李壽松任川湘公路綦彭總段段長,總段設于南川,辦公機構設在縣城后圃,下轄綦江、南川、涪陵(今武隆)、彭水4個工程段。黔秀總段設于黔江,下轄黔江、酉陽、秀山3個工程段。1935年11月28日綦江段首先開工,12月31日秀山段開工,1936年1月,南川、涪陵、彭水、黔江、酉陽各段全線開工。沿線奇山異水,風光瑰麗,民族風情濃郁,人文歷史厚重,是一幅徐徐展開的川湘地區風情畫卷。

  (未完待續)

相關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