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放平
剛大學畢業那會,我偶然進入茶行業,在重慶一家茶葉雜志社做編輯,每天跟著主編一起走訪茶市、茶企,浸泡在各種各樣的佳茗之中。
最難忘春天。三月萬物復蘇、繁花似錦,茶樹在經歷寒冬之后默默生長芽頭,帶著不爭春色的高潔。這個時候,是茶企最為忙碌的時候。主編帶著我到重慶各個產茶區縣采訪,我們奔走在一個個山頭與生產車間,拍下一張張豐收的照片,然后與茶企管理者品茶聊天,主題總是聚焦一個:如何振興重慶茶?
我的感受很簡單:就重慶的茶葉而言,盡管各個區域的氣候、海拔等各有不同,但大都差不多,生態是其最大的特點。最讓我感動的,還是傾聽每一個茶企管理者分享創業故事,從他們的講述中我才明白,扎根鄉村發展農業,特別是要依托產業發展帶動鄉村振興、幫助農民增收致富,極不容易、任重道遠,是一顆初心支撐他們堅定前行并越做越好。
走遍大大小小的茶山,還是覺得家鄉南川的最好。木涼、大觀、乾豐、南平等鄉鎮的茶園,都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每到一處,都覺得綠浪般的茶園不僅是經濟作物,更是與青山、田園、云霧融于一體的清新景物。
“南方有嘉木,最上南川茶”。據史料記載,南川已有3000多年的產茶歷史,近幾年更陸續榮獲“中國名茶之鄉”“全國重點產茶縣”等殊榮,是重慶三個茶葉綜合示范區縣之一,如今“金佛玉翠”“南川大樹茶”等品牌茶葉已走進了千家萬戶。
書寫茶文章、發展茶經濟,家鄉從來沒有停止腳步。2020年3月,南川惠農文旅集團發揮國企示范帶動作用,進入河圖鎮長坪村、冒水村,以現代化標準發展茶葉產業。那時我已回到家鄉,就在惠農文旅集團工作。巧啊,我又與茶有了聯系。
當地老百姓十分支持家鄉發展產業,心甘情愿用優惠的價格流轉土地,并主動投身參與基地建設。開荒、平土、種茶、管護……沒兩年,近3000畝的茶葉基地就在河圖鎮的山鄉鋪開,煥發綠色希望。
去年春天,集團生產的第一批春茶上市,多款茶葉在“巴味渝珍”杯重慶市第六屆斗茶大賽全民斗茶賽中獲評“重慶好茶”,這個榮譽讓大家高興了好一陣。實際上,萬事開頭難過程也難。回想茶樹剛種下那年,遭遇了高溫連晴干旱季,管護基地的同事們心急如焚,翻山越嶺到處尋找水源,每天眼巴巴等著太陽落山,在深夜就著月光給茶苗澆水,像呵護嬰兒一樣,保住了茶苗。
有企業在自家門口發展產業,讓鄉親們看到了希望。特別是上了年紀的人有了就近務工的機會,每個人都成為采茶的行家里手,單是春茶季,一個人就大概可以收入一萬元。尤其是對當地村民王倫來說,這片茶葉基地對他幫助很大。他對我講,在他因要照顧家中患病的母親和兩個上學的孩子,不得不放棄務工機會回到老家的時候,茶葉基地的開發建設讓他舒展了眉梢。從基地開荒建設開始,王倫就參與其中,一直到后來的茶苗種植、基地管護,再到現在采收投產……他一干就是三年,成為基地“資深”建設者和“骨干”管理員,一年的收入在三萬元左右。
又是一年春茶季,茶園中數十個采茶工挎著竹簍,手指翻飛,有說有笑,遠遠望去,如一群五彩的蝴蝶在茶樹間汲取春天的養分。對土地和茶樹來說,他們的到來,又何嘗不是一種親近和饋贈?
前幾天,一個攝影朋友去了一趟河圖,回來后對我說,茶園里種下的桃樹、櫻花、海棠等觀賞林木布局很精妙,數量也多,部分迎來初次綻放,好看得很。等到明年春天群花盛開,我們一定要好好策劃宣傳,這里絕對會是一個熱門打卡地。
這位朋友說的,正是集團正在謀劃推進的茶旅融合的事,也是下一個春天的收獲的事……
我手握一杯清香的新茶,品茶也品茶事:我們行走大地,用雙腳感受土地的遼闊、茶芽的怒放;停下腳步,在一杯茶里品嘗自然的恩賜、勤勞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