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華踏青
發布時間:2024-03-19 09:12:49 來源:
新聞摘要:

  

  □ 劉邦偉

  邂逅梅華園,是由河圖鎮回城途中的偶然機緣。如此雅致所在,聞名已久,卻是一直未得參謁真容。順廣場徐步而行,迎面匾額鎏金“梅華園”三字,字體遒勁楷正,頗有龍蟠之勢,顯然是出自方家手筆。左右楹聯平仄和諧,意境宏邁,襯托出古色古香,心頭暗自共鳴,倒是一處不可多得的雅地。

  抬足欲越檻而入,心頭靈光倏地穿越時空之縫隙,“梅華,溫雅近梅,浮生若華”,金庸筆下名喚梅若華的纖弱女子此刻煢立眼簾,蓮步微啟,回眸欲語。瞬乎間真耶幻耶,一步天涯,一念武俠,平添一種江湖兒女之感,身心仿似遁入那個純粹年代,夢幻之旅由此開啟。

  塵世界與梅世界只灰墻玄瓦相隔,極似道家所謂閬苑仙境,嶺際暮靄沉沉欲降,湖面薰風娑娑而偎,天地大勢撲面而來,似有靈氣灌體,直欲御云遨游。索性信步放足,緣湖左施施然而行。見有石雕巍然肅立,趨近方知乃是北宋名宰介甫公,生平籍貫功績憾無一字作表,及瞥見女墻鐫刻有五言梅詩:“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虔心讀罷,感慨良多,此詩所作背景大概略知一二,詩人于逆境中自喻為梅,雖凌寒而無畏,只為守得那暗香撲鼻。詩之文字縱然直白近俚俗,詩之風骨卻是凜然具高節,復觀塵世中碌碌我輩,成日為稻粱而謀,關于初心關于理想早已棄如敝履,古人警言在耳,蕩徹靈魂,理當引為銅鑒,時時拂拭之。

  青石板步道光滑如斯,隱隱倒映著梅之璀璨,繽紛花瓣投湖而去,濃郁幽香襲人而來,此情此景,那位梅妻鶴子的孤山遺老應有同感,“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梅花在他的眼中是疏影亦是暗香,絕美的詩句,絕美的意境,來自風華大宋的審美,至今余韻留存,若得千年穿越,先生美髯素袍,伴一張琴、一壺茶、一樹梅。桃源何等令人向往,雖不得知,若似此梅園三分神韻,那位武陵人定然樂不思蜀,而此刻陶醉其間的我,又何嘗不是武陵人。浮生若得闌夢,此夢只與梅相關,沉溺其中,不愿醒來。

  騁目眺遠,眼波隨湖波而蕩漾,湖心小島竟也變得迷離起來。幾樹梅紅勝霞,一襲草茵若錦,恍惚間舟舫里探出一個粉羅衣白絲鞋的女子,柔荑掀開畫簾,鳳目含情而望,是在踐約新春,抑或是在作別舊盟。如若是不勝嬌羞的唐婉,那么陸游于千百年千百度追慕而來,“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見梅花不見人。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醫。”雖隔一島,終究天各一涯,緣分紅線又何嘗不似這世間的情深緣淺,于梅開時節,訴說與梅的故事。

  思緒放飛,躅步而行,石拱廊橋蜿蜒如龍,扶欄四望,盡收眼底。園林布局深得江南園林移步換景之妙,遠處塔影重疊曲徑回環,近處梅香撲面水色可人。所站立處廊橋,不禁遐想連連,若是修砌成西湖斷橋式樣,一側是白衣勝雪的白娘子,一側是青衣倜儻的許公子,于煙花三月,于油紙傘下,邂逅驚艷了世間的彼此……襯托著此刻西邊天際的落落余暉,融入山水勾勒的水墨意境,梅園的絕美一面在此刻展露無遺。

  梅華園,想起元代王冕著有《梅華傳》,梅華一詞大約來源于此處。古書所收錄的是關于梅的典故,而我的一路行來,也是關于梅的典故,在不經意間與古書相契合,雖然沒有古書所載那么荒誕離奇,但是關于梅的典故真切演繹了上千年。梅華園沿湖之旅,分明就是赴一場時光之旅,帶著詩意而來,必然滿載詩意而歸,此時此刻,自由而活潑的心靈,不愿意再受古詩詞的約束,借用現代詩人雷默的自由體新詩抒發此刻的心境——

  梅花從枯枝上

  吐出蕊

  思想者的頭顱

  在夜里開花

相關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