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在鄉村學堂閃耀——記2023年重慶市最美基層高校畢業生時圳熙
發布時間:2023-11-02 09:06:39 來源:
新聞摘要:

 

  記者 李佳遙

  她是同事眼中的學科骨干,勤學善思,教學知識扎實,教學方法豐富多樣,學科成績名列前茅;

  她是學生心中的“船長”,駕駛知識之帆,帶領大家在知識的海洋遨游,不斷開闊學生眼界,激發學生求知欲,鼓勵學生好學上進;

  她是家人口中的“工作狂”,熱愛工作,沉醉其中全然不覺辛勞,談起工作總是神采奕奕、滔滔不絕……

  她是時圳熙,南平鎮中心小學校特崗教師,今年是她成為特崗教師的第6年。6年來,她將青春和熱愛奉獻給鄉村教育,用愛心和耐心點亮無數鄉村學子的求知之光,帶領學校最薄弱的英語學科“逆襲”成為全區同類學校第一名。近日,她榮獲了2023年重慶市最美基層高校畢業生。

  無心插柳

  代課改變職業規劃

  時圳熙大學就讀于重慶醫科大學,所學專業為醫學英語。由于她英語口語出眾,性格開朗健談,朋友說服她試著當一下代課老師,經過朋友介紹,2015年,時圳熙來到了水江中學當起了英語代課老師。

  還記得第一次上課的時候,她緊張、忐忑,但也只能佯裝鎮定,站在講臺上,看到臺下一雙雙求知的眼睛、一張張真摯的面龐,她逐漸放松下來,向大家做自我介紹,給同學們講她的求學經歷以及教學理念,大家聽得津津有味。

  隨后,她鼓勵同學們用英語做自我介紹。起初,大家面面相覷,全班沒有一個人舉手,于是,她降低難度,告訴大家就說一句話。幾分鐘后,終于出現了一位自告奮勇的同學,他用英語磕磕絆絆地介紹自己,慢慢地,在她的鼓勵下,越來越多的同學走上講臺向大家自我介紹,原本鴉雀無聲的課堂一下子活躍起來。

  在后來的從教過程中,時圳熙發現學生們很少主動開口講英語,“啞巴英語”現象在鄉村學校尤為普遍。然而對于英語學科來說,聽、說、讀、寫四位一體,每一項都重要。她意識到,“啞巴英語”的癥結就在于缺乏語言環境和自信心。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她調整教學模式,每堂課留出10分鐘讓大家用英語進行交流,可以朗誦英語詩歌、講英語故事,甚至讀一段英語臺詞也行。

  一個學期下來,她驚喜地發現,學生們看到她會用英語和她打招呼,有時還會跑到辦公室詢問她某句古詩詞應該怎么用英語表述……從剛開始的靦腆逐漸變得自信大方。

  看到學生們因為自己喜歡上英語,取得了明顯的進步,這種喜悅難以言表。在那時,時圳熙深深地體會到了這份職業帶來的成就感與幸福感,于是決定改變職業規劃,力爭成為一名人民教師。

  2017年,時圳熙以總分第一的成績,考取了南川區南平鎮中心小學校英語學科特崗教師,再次踏上從教之旅。

  有心栽花

  教育園地繁花錦簇

  2017年9月,時圳熙來到南平鎮中心小學校報到,上班第一天,校長向她坦言,學校英語基礎薄弱,全區排名靠后,希望她的到來能夠改變學校現狀。

  聽完校長這番話,時圳熙覺得既是壓力又是動力,作為立志投身鄉村教育的年輕教師,有責任也有義務改變這一現狀,讓更多的鄉村學子接受到更好的英語教育。

  在她看來,小學英語和中學英語相比,知識點較為簡單,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培養學習興趣,做好英語啟蒙工作。

  于是,她結合鄉村學校特點,將多媒體技術融入課堂,創新教學方式,用“情景教學法”讓課堂變得鮮活,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參與進英語教學中來,真正體會到英語帶來的快樂。

  實踐過程中,由于學校原有的多媒體設備老舊,很多功能無法實現,她說服校長更新多媒體系統;情景教學需要輔之以精美教具,她上網搜索制作教程,利用周末時間制作完成,每批教具都讓同學們眼前一亮……新穎的教學形式、豐富的教學內容,讓她的課堂成了學生們“最高期待指數”課堂。

  任教第2年,學校破格任命她為英語學科教研組組長,她毫無保留地向大家傳授教學經驗,組織同事一起解決教學中遇到的急、難、重等問題,并對典型問題進行專題研討,申請課題立項。幾年來,她順利結題區級課題2項,多篇教育教學論文獲市級獎項。

  6年來,時圳熙帶領學校最薄弱的英語學科教學質量逐年提升,2020年,所帶畢業班英語學科取得全區同類學校第一名,扭轉以往英語教學質量落后的局面,用實際行動激活了鄉村課堂的“一池春水”,給鄉村教育帶來了新氣象。

  因材施教

  照亮學生求學之路

  教育,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在時圳熙看來,走心比說教更重要,她認真傾聽學生說的每一句話,耐心對待每一位學生,始終堅持因材施教,愛生如子,在教育路上不放棄任何一位學生。

  2021年,時圳熙從科任老師變為班主任,除了要完成日常的學科教學工作,還要負責班級管理、家校聯絡等工作。

  剛接手一個新班級不久,學生小李引起了她的關注。她上課散漫,隨意在教室走動,一開始,時圳熙以為她只是比較調皮、好動,好好引導就能改正。

  可沒想到,有一次小李和同學發生了矛盾,沖動地跑到走廊上,想要一躍而下。幸虧時圳熙及時趕到,進行了勸阻,避免了悲劇的發生。下班回家后,時圳熙的內心難以平復,打電話向學心理學的同學咨詢,同學建議去醫院檢查。于是,她連夜聯系小李的媽媽,說服她第二天一起去醫院檢查。

  檢測報告顯示,小李患有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孤獨癥譜系障礙,需要進行干預和治療。拿到診斷結果后,小李的媽媽一時愣住了,默默地走到墻角偷偷抹眼淚。

  時圳熙安撫學生家長,說她愿意和小李的媽媽一起在醫生的指導下對孩子進行正面的引導和干預。

  后來,時圳熙翻閱了大量相關的專業書籍,和醫生、家長一直保持聯絡,摸索適合孤獨癥學生的教育方法。

  通過交流、觀察,時圳熙發現小李喜歡畫畫,只要給她一張紙、一支筆,她就能畫一整節課。于是,時圳熙順水推舟,鼓勵她參加書畫興趣小組。

  果然,在繪畫的世界里,小李表現出了極高的天賦——構圖合理、色彩絢麗、充滿想象,作品不僅在學校書畫展上展出,還獲得了區里主題繪畫比賽二等獎。小李也漸漸有了改變。

  6年時間,時圳熙陪伴和見證了500多名學生的成長和進步。她的辛勤付出,學生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常常給時圳熙帶來驚喜——上課前搶著幫她擦黑板,偷偷地在她的辦公桌上放一些小禮物,無論在哪兒見到她,總會甜甜地叫一聲“老師好”……

  其實,對于時圳熙而言,師生之間的相互理解與支持,這種雙向奔赴就是最珍貴的禮物。

  從教多年來,時圳熙有多次機會調到城區學校,但她每一次都拒絕了。她認為,相比城區學校,鄉村更需要像她這樣的年輕教師扎根一線,推動鄉村教育提質增效。

相關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