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潤少年 禮儀伴成長
我區推進禮儀教育讓“禮”花綻放

馬嘴實驗學校開展就餐禮儀展示活動。馬嘴實驗學校供圖

馬嘴實驗學校開展生活禮儀展示活動。 馬嘴實驗學校供圖
文明禮儀教育關系孩子一生的成長和進步,關系民族的素質和未來。如今,走進我區各中小學,“您好”“謝謝”“對不起”等文明禮貌用語成為校園流行語。
近年來,我區把文明禮儀和行為規范融入教育教學、校園文化、家風家教中,讓學生全方位、多渠道地知曉、學習、踐行文明禮儀,著力打造出有辨識度和影響力的“禮好,金山美少年”禮儀教育品牌,培養舉止文明的金山美少年。
將文明禮儀融入校園文化
走進隆化六小,一座以“禮”構圖的學校大門映入眼簾,上面雕刻著學校校賦和孔子“仁、義、禮、智、信”儒家思想;操場四周,二十四孝、五常倫理、千字文、百家姓、弟子規等以國學內容為主題的古代禮儀文化墻,讓整個校園充滿濃濃的禮儀文化氛圍。
“我們在校園環境的打造中,融入禮儀文化,力爭讓每一個建筑都怡情,讓每一堵墻壁都說話,讓每一幅字畫都益智,讓每一個陣地都育人。”該校德育主任程玲說。
每年9月,隆化六小都會舉行傳統“入學禮”,意在加強學生文明禮儀教育和感恩教育,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引導學生崇尚文明、學禮儀、知禮儀、行禮儀,形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
程玲介紹,學校把文明禮儀教育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切入點,用國學教育促進習慣養成,以經典文化滲透促進內在“道德生成”,同時通過打造“禮儀”特色課程,開發校本德育教材以及少先隊常規評比考核等,不斷加強常規教育與管理,從內涵上提升學生素養,從而促進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將文明禮儀融入課堂教學
課程是學校教育最重要的軟實力,我區各校依據學校多元人才培養的理念,充分利用學校的課程資源,積極創設融入禮儀教育的校本課程或特色課程,使學生系統地受到良好禮儀規范的熏陶教育。
在馬嘴實驗學校,禮儀是他們的重要課程之一。該校校長劉霞介紹,學校打造了以“傳承禮儀教育 弘揚中華美德”為核心的“至善少年”禮儀課程,課程系統設計生活禮儀、課堂禮儀、就餐禮儀、尊師禮儀、接訪禮儀、著裝禮儀6項內容,并為每項禮儀課程設計了評價細則。
同時,該校將這六個禮儀教育主題內容與道德與法治課程、勞動課程、班隊課程相結合,每月一個主題,以實踐展示活動的形式在全校開展“至善少年”和“至善班級”評比,以實現“集中展示、榜樣引領”的作用。
在北師大南川附校,該校將禮儀教育融入日常教學中,積極研發低中高段的禮儀教育課程,重點打造《陽光禮儀》精品課程,讓學生從根本上“知禮儀、懂禮儀”。
此外,該校堅持開展學生禮儀的養成教育實踐活動,打造每日精品午會,讓北師大學子養成文明識禮的好習慣,每周升旗儀式,評選禮儀之星作為護旗手,通過榜樣的力量帶動更多的孩子,精心編制有特色的陽光禮儀課間操,班班參與,年年比賽。
將禮儀教育融入實踐活動中
近日,黎香湖鎮中心校開展了“校園八禮”朗誦展示活動。
誦讀八禮,規范禮儀。“校園八禮”是該校開展禮儀教育的活動之一,按照“讀好書,寫好字;鍛好體,掃好地;講文明,守禮儀”的要求,設計編制了包括集會禮、出行禮、微笑禮、課堂禮、課間禮、如廁禮、就餐禮、勞動禮在內的八禮口訣內容。學校還將“校園八禮”張貼在學校文化墻及相應位置,并通過班主任組織學生學習背誦,在朗朗上口的口訣誦讀中自查自身言行舉止并積極改正。
該校校長唐道全介紹,學生文明禮儀的養成是一項長期的教育過程,學校把“校園八禮”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重點,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多途徑、多角度、多形式地強化學生文明禮儀養成教育,教育學生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自覺踐行,人人爭做文明人。
在白沙鎮中心校,該校以洪音晨讀、集會展示、主題班會、情景劇表演、文明禮儀風采大賽、“日積一善”小達人和“十佳”至善少年評選等活動為載體,向學生滲透“三善八禮”內容,與學生行為習慣培養緊密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健康的心理情感、高尚的道德品質。
在寧江小學,學校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為重點,通過班隊會、專題講座等系列活動,引導學生明確禮儀規范要求,使學生做到文明禮儀進校園,做文明小學生;文明禮儀進班級,做文明小主人;文明禮儀進家庭,做文明小使者。
自“禮好,金山美少年”禮儀教育開展以來,我區各校將文明禮儀融入主題活動、儀式教育、教育實踐活動等,在活動參與中傳承文化,在承襲傳統中增強禮儀,大力營造學禮、明禮、尊禮、用禮的濃厚氛圍,培養學生的責任擔當,促進學生“爭做文明使者、共建美好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