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擔負新時代教育使命?開創思政課建設新局面
擔負新時代教育使命 開創思政課建設新局面蔣銳 思政課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是向學生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主陣地。新時代如何發揮好思政課關鍵課程的作用,是我們每一個教育人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一、大力推進思政課建設,需要鍛造一支優秀的思政教師團隊“強國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要把思政課建設走深走實,學校要做好頂層設計,從新時代育人目標出發,做好思政教師的選人用人及培養工作。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思政教師“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要求,加強思政教師的管理、培訓和使用。思政教師要把政治素養和師德師風擺在第一位,要以榜樣力量引領前行道路,深入學習時代楷模張玉滾、七一勛章獲得者張桂梅的典型事例,“看榜樣、學榜樣、做榜樣”。思政教師還需要自覺做到“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社會觀、人生觀。二、開創新時代思政課建設新局面,需要重構思政課程新體系“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源泉”。新時代思政課程體系的建構需要從育人目標、課程內容、實施方法和評價機制方面重塑。在日常教學實踐中,很多思政課的開展照本宣科流于形式,不能將原理講深講透,內容空洞乏味,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低迷,教育成果未能達到使學生入腦入心的效果。但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優秀傳統文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擁有豐富內涵,新時代的偉大成就振奮人心,這些思想和事例涉及各個學科,這些素材無窮無盡,是極富感染力的。思政課教師乃至各科教師都可以結合學科特色深入挖掘其蘊含的思政原理,熟練運用于課堂中,從學科出發,從身邊小事出發,從小問題看大道理,展現不同學科的思政要義,從而打造一批“生動形象、知識面廣、內涵豐富、思想先進”的“大思政融合課堂”。讓學生能在身邊的一枝一葉,一磚一瓦中感受思政;在教師的一言一行、一筆一劃中認同道理,開創新時代思政課建設新局面。三、發揮思政課新時代新使命,需要提高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思政課不是脫離實際的空洞理論,而是貼合于生活、服務于實踐的重要工具。所以,思政課應源自實際、結合實際、尊重實際。不同地區的歷史文化不同,可供選擇的紅色資源、學習內容風格各異。不同學校應結合當地特色,充分發揮環境育人的重要作用,在文化熏陶中提升素養,在細枝末節中品味道理,充分探尋蘊含思政道理的歷史故事,從身邊學起,從熟悉的事例學起,把思政課的故事上得更加生動,顏色描繪得更加鮮活。要積極拓展身邊資源,從小事做起,在小活動里看大思想,以點帶面,充分結合學校思想政治課程、研學實踐活動、重要時間節日、主題團日等平臺,既讓學生愛聽愛學,又讓學生有所思所感;放眼當地特色,深入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色根據地等場所,切實增強學生體驗感和滿足感;聚焦身邊優秀,搜索全國榜樣開展思政教育學習,以名人故事夯實思想根基。讓思政課不只是限制于教室的方寸之地,還道理于現實,還思政于生活,在實踐中賡續紅色血脈,充分發揮好思政課的新時代新使命。思政課不僅要因事而化,還要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始終踐行“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的根本要求,才能構建起具有鄉土情懷、家國視野的“大思政”“大格局”育人體系,讓青少年能夠在優秀正確的文化中,弘揚時代新風,展現青春風貌。(作者系水江中學校黨委書記)
2024-06-21【“理響178”之理論微宣講】凝聚巾幗力量?助力鄉村振興
凝聚巾幗力量 助力鄉村振興李寧靜 各位父老鄉親,大家上午好!我是乾豐鎮的李寧靜,今天我來和大家聊一聊巾幗力量那些事兒。“寧兒,母親對于你沒有盡到教育的責任,實在是遺憾的事情,母親因為堅決地做了反滿抗日的斗爭,今天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了!希望你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這是革命烈士、巾幗英雄趙一曼于1936年8月2日在押往刑場的火車上向兒子寧兒寫的絕筆遺書,此時的趙一曼年僅31歲。從古至今,從革命戰爭年代到和平建設時期再到改革開放,我們身邊涌現出了許許多多的巾幗英雄,她們拋頭顱、灑熱血,甘奉獻、勇獻身,她們用實際行動凝聚起一股特殊的“巾幗力量”,她們在抗日救國第一線、在航天事業第一線、在抗擊疫情第一線、在鄉村振興第一線.........說起鄉村振興,有這樣一句話時常在我耳邊回蕩。“我們婦女干部在鄉村振興中同樣能發揮好作用,能撐起半邊天”,這是乾豐鎮順豐村女黨支部書記倪志會經常說的一句話,正如倪書記所說,自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實施以來,乾豐鎮婦聯緊緊圍繞全鎮“萬畝綠茶之鄉 生態濱湖康養小鎮”建設目標,帶領全鎮3000多名婦女,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在產業發展中樹標桿,在環境保護中有作為,在文明建設中帶好頭,在關心關愛中送真情……她叫陳高芳,是乾豐鎮農化村一名普通婦女,曾經的子宮癌患者。2010年,對于陳高芳來說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身體接連不是的她到重慶新橋醫院檢查,檢查結果牽動著每個人的心——子宮癌,在得知自己的病情后,陳高芳沒有被病魔打倒,為了得到最好的治療,她毅然賣掉了在南川城區剛買不久的商品房,皇天不負有心人,在經過3年的積極治療后,陳高芳康復回家了。誰都沒有想到,在經過這場病魔后,陳高芳非但沒有被病魔打退,而是在乾豐鎮養殖大戶盧朝倫的帶動下于2015年開啟了自己養豬的創業之路。“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陳高芳從最初的2頭仔豬發展到后來5頭母豬65頭肥豬,短短的幾年時間,陳高芳的產業規模越來越大,年出欄生豬達到80余頭、仔豬120頭,產值達80余萬元。非但如此,她還帶動周邊10余名婦女建立起了“巾幗養豬聯盟”,無償傳授養殖經驗、技術,帶動婦女們增收致富。她常說“我是一個二世人,希望能盡自己的一點微薄之力,幫助和帶動更多有需要的人。”她叫倪志會,是乾豐鎮順豐村的黨支部書記、區黨代表,在任黨支部書記十余年來,她數年如一日地全心全意為村民辦實事、解難題,村民們都親切地叫她“倪大姐”。特別是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她先后引進業主發展茶葉基地1300余畝,打造區級優質稻示范基地500余畝,發展紅蘿卜基地300余畝,幫助500余名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她多方爭取,籌資1600余萬元新建農村四好公路15公里、硬化便民路20公里,新修維修蓄水池12口,安裝飲水管道1.5萬米,解決了1600多名群眾的出行問題和500多戶群眾的飲水問題;為了改善村民人居環境,她建立網格化責任制,實行村干部包社,黨員、村民代表包戶的管理制度,臟、亂、差的不良陋習得以根治;作為區黨代表,她堅持將黨的好聲音傳到千家萬戶,結合茶葉文化她建立了“茶韻好聲音”宣講隊,無論春夏秋冬,她的身影總是頻繁地出現村里各個院壩、農戶家中,她的事跡也在群眾中口碑相傳.............陳高芳頑強不屈、默默付出,倪志會一心為民、無私奉獻,她們都只是乾豐鎮婦聯在助推鄉村振興中的一個個縮影,在她們身后,還有許許多多像她們一樣默默奉獻的無名巾幗英雄,她們用辛勤的汗水、不懈的奮斗,書寫出一個個精彩的巾幗故事,凝結成了強大的“巾幗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希望廣大婦女做偉大事業的建設者、做文明風尚的倡導者、做敢于追夢的奮斗者”,讓我們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托,肩負新使命、共赴新征程,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付諸巾幗行動、貢獻巾幗智慧,揮灑巾幗汗水、奉獻巾幗力量!謝謝大家!(作者系乾豐鎮宣傳統戰委員)
2024-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