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區啟動“社區(鄉村)法律之家”建設
發布時間:2022-06-15 08:53:20 來源:南川網
新聞摘要:

  

  南川網訊 近日,區司法局啟動“社區(鄉村)法律之家”試點示范項目建設工作,在水江、南平、大觀等12個鄉鎮(街道)選擇15個村(社區)作為首批“社區(鄉村)法律之家”試點單位。

  15個“社區(鄉村)法律之家”分別在水江鎮大龍社區、南平鎮紅鋒村和永安村、木涼鎮漢場壩村、大觀鎮中江村、東城街道龍巖河社區和東金華社區、南城街道清橋社區和文華社區、西城街道龍濟橋社區、金山鎮院星村、石溪鎮鹽井村、鳴玉鎮文化社區、民主鎮獅子村、黎香湖鎮南湖村,試點“社區(鄉村)法律之家”通過采用“專業化律師服務+專業化社區營造”相結合的模式,整合各方力量,共同參與法律服務需求收集、普法宣傳教育、免費釋法解惑、矛盾糾紛化解等工作,形成村(社區)書記統籌,“法律專家”為骨干,“法律明白人”、人民調解員、法治觀察員、學法用法示范戶等廣泛參與的多元共治格局。

  推廣運用“六診”模式,提供精準化法律服務。試點“社區(鄉村)法律之家”在公共法律服務、人民調解、普法、依法治理等基本功能基礎上,沿用“法律診所”“六診”模式,推出個性化、專業化法律服務項目。提供“接診”服務,一般問題由村(社區)干部、“法律明白人”等在便民服務中心或其住所地解決,“法律專家”則定期到“社區(鄉村)法律之家”為居民現場解答法律咨詢、提供法律服務指引等。提供“出診”服務,針對個別出行困難又亟待解決問題的群眾或需要現場查看了解的,以及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發現的有苗頭性、易引發重大矛盾糾紛的問題,及時“出診”開展“上門服務”。提供“會診”服務,針對重點疑難案件,由“法律專家”和村(社區)干部、“法律明白人”等共同商討解決。確因案件重大、疑難復雜無法解決的,組織法學專家和政法干警,集體“會診”,提出法律意見建議。提供“輔診”服務,“法律專家”“法律明白人”等在村(社區)處理涉法信訪、開展疑難糾紛調解等工作中,依法予以指導或直接參與工作,進行“輔診”。提供“義診”服務,“法律專家”“法律明白人”等在重要時間點現場“義診”,開展法律法規宣傳,提供法律咨詢。提供“網診”服務,通過主動公示熱線咨詢電話、微信服務群等方式,安排“法律專家”“法律明白人”等線上“坐診”。

  突出“五化”建設標準,提升法律之家服務效能。突出項目化服務,集中村(社區)涉法服務職能,靈活設置人民調解、法律顧問、普法服務、智慧法律服務等涉法服務平臺,“菜單式”為群眾提供個性化法律服務,常態化開展“一對一”“面對面”法治宣傳。突出實體化建設,依托村(社區)現有基層和綜合服務等陣地,配齊配全“社區(鄉村)法律之家”硬件設施,建立多元共治的基層法治人才隊伍,將法治觸角有效延伸到村(社區)、居民院落。突出專業化牽引,通過購買“法律專家”專項服務,每周定期到“社區(鄉村)法律之家”駐點值班。根據村(社區)工作需要,由“法律專家”以及“法律明白人”、學法用法示范戶等基層自治力量直接參與到村(社區)重大事項決定、村規民約制定等事務中,促進村(社區)依法治理。突出信息化支撐,廣泛推廣運用“法律服務顧問平臺”,引導“法律專家”“法律明白人”等做好線上法律咨詢解答、法治宣傳等法律服務,建立“社區(鄉村)法律之家”工作微信群,接受群內人員線上咨詢,提高法律服務的針對性和便利性。突出規范化運行,建立統一規范的工作運行機制,試點“社區(鄉村)法律之家”統一工作職責、流程,統一制作門牌標識、值班公示牌、信息展板等,并建立年度綜合考核機制,加強對“法律專家”“法律明白人”工作考核。

  目前,15個“社區(鄉村)法律之家”建設工作已啟動,正在開展“法律明白人”培訓等,很快將開展“六診”服務。

  (特約通訊員 劉敏 通訊員 李瑜婷)

相關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