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網訊 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6月2日,區生態環境局召開新聞發布會,通過媒體向公眾發布全區2021年環境質量狀況,通報2022年近期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情況和環境執法工作成效,并通報一批2021年生態環境領域典型案例。
2021年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2.6%
2021年,城區空氣質量達標338天、優良率達到92.6%,空氣質量為優187天、占達標天數的55.3%,消除重污染天氣。
水環境狀況方面,城市建成區無黑臭水體,城鄉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地下水環境質量保持穩定。
土壤環境狀況方面,飲用水水源地、蔬菜種植基地、畜禽養殖基地周邊土壤環境質量良好,基本農田保護區域和重點企業周邊土壤環境質量保持穩定,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保持在95%以上,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到90%,土壤生態環境風險整體處于低水平。
聲環境狀況和輻射環境狀況方面,區域環境噪聲、城區道路交通噪聲平均值分別為51.9分貝和63.6分貝,較2020年分別下降0.1分貝和0.2分貝,主要噪聲源為社會生活聲源和交通聲源。放射性水平無明顯變化,電磁環境質量狀況良好。
固體廢物環境污染防治狀況方面,消納磷石膏23.77萬噸,收運處置生活垃圾13.4萬噸,安全處置醫療廢物603.3噸。
生態環境風險狀況方面,全區環境安全形勢趨于穩定,未發生突發生態環境事件。同時,總量減排上,水污染物減排方面,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削減16.06噸、氨氮排放量削減2.55噸;大氣污染減排方面,氮氧化物削減197.6噸,揮發性有機物削減45.54噸,均完成上級下達的目標任務。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重要的民生福祉。今年以來,我區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扎實推進重污染天氣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貨車污染治理等標志性戰役,督促重點排污企業大氣污染防治設施穩定運行,對督導幫扶組檢查出的問題和我區大氣污染防控督查發現的問題,督促相關單位整改,截至目前整改率為90%。
在碧水保衛戰方面,加大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達標規范化建設與綜合整治力度,分類推動入河排污口整治,加快推進水江鎮、南平鎮生活污水處理廠尾水深度治理工程。
在凈土保衛戰方面,依法推進農用地分類管理制度,強化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嚴格管控,有序建設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4座、污水管網7公里。積極開展全區礦區歷史遺留問題固體廢物排查整治工作,推進先鋒氧化鋁吳家溝赤泥尾礦庫按照要求正常閉庫。
對于存在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我區開展不留死角、強力推進的專項整治,堅持邊查邊改、立行立改、全面整改,第二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有序推進,22項問題類整改任務完成整改12項,其余問題正按照時序推進,全部完成階段目標、取得階段成效;兩輪次全市生態環境警示片涉及的9個問題已全部完成整改并銷號;2021年全市生態環保專項督察反饋的6個問題已完成5個,剩余1個正在推進。2021年“三江”流域重慶段常態化巡訪暗訪涉及的1個問題正在整改中。
綠色低碳發展有序推動
今年以來,區生態環境局加大生態環境領域“放管服”改革力度,建立重大項目環評咨詢服務機制,優化技術評估、實質審查等環節,全方位、全過程支持和推動“兩新一重”即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及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項目落地。
今年以來指導完成環評登記表項目備案30件,完成項目環評審批32件,夜間作業審核14件,指導環保自主驗收25件。統籌有序推進“雙碳”工作,督促先鋒氧化鋁、中涪南公司完成2019-2020年度碳排放履約。
今年以來,區生態環境局統籌推進依法行政和能力建設,按照“分類監管”“分類處置”服務推動高質量發展。開展環境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排查環境風險源企業118家,排查發現并整改環境風險隱患問題5個。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專項執法,檢查重點區域涉氣企業143家,發現問題兩個并完成整改。今年來共調處各類信訪投訴423件,查處環境違法行為22件,處罰金額45.51萬元,有力維護了經濟發展正常秩序和群眾的環境權益。
與此同時,區生態環境局還建立健全環境應急物資儲備保障體系,分階段實施環境應急物資儲備,著力提升環境應急物資保障水平。做好突發環境事件聯合應急準備,督促環境風險企業至少舉行一次實戰演練,提升應急應戰能力。持續加強對污水處理廠、醫療廢物集中處理設施的環境監管,切實維護環境安全,保障群眾健康。今年以來,全區累計安全處置醫療廢物228.3噸,安全處置率100%,實現涉疫情醫療廢物日產日清,全區醫療廢物處置工作安全、平穩、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