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在栽種向日葵。記者 聶靈靈 攝
本報訊(記者 聶靈靈)今年3月,鳴玉鎮向家溝鄉村振興示范長廊日均游客接待量達到1000余人次,當地村民從未想過昔日偏遠落后的小鄉村會有如此高的“人氣”。憑借農文旅融合發展打造油菜花海的“鄉村游”思路,鳴玉鎮著實火了一把。如今油菜花賞花季已過,鳴玉鎮又種下向日葵,繼續為“鄉村游”添磚加瓦。
近日,記者在該鎮看到,不少村民正在田間勞作,有的忙著把栽種完油菜的土地重新翻耕,有的忙著栽種向日葵。“計劃種植向日葵150畝,包含食用型葵花和觀賞型葵花,游客在賞花的同時還能吃到新鮮的瓜子。”村民卓正洪說。
卓正洪是當地村民,流轉了80畝土地發展向日葵,他認為抱團發展遠比單打獨斗發展效果好,油菜的發展就是很好的例子。村民用土地入股發展五彩花田,不僅有一筆流轉費,還能在花田務工,游客多了以后還可以售賣自家的農副產品,遠比外出打工輕松。
“‘鄉村游’要給游客帶來更多的體驗感,向家溝鄉村振興示范長廊實現了3月賞油菜花、6月聞稻香,預計8月,150畝向日葵花海將開滿田間地頭,呈現出‘鄉村游’的又一新景觀。”鳴玉鎮副鎮長楊軍說,向家溝鄉村振興示范長廊,在“稻、魚、油、豆”四大產業上做文章,產業按照“政府+基地+聯合社+農民”的開發建設模式,以水稻、油菜、向日葵等休閑觀光農業為主,由農戶、村集體經濟、社會資本三方共同入股組建股份聯合社,再按照“433”模式對凈收益進行分紅。發展產業的同時,按照“小組團、微田園、生態化、有特色”的設計,聯合四川美術學院打造景觀示范點,將農業、美學、環境等完美結合在一起,營造出匠心獨具、風景如畫的美麗秘境。
“油菜花為我們帶來希望,我們也看到‘鄉村游’帶來的好處,村里村外環境變好了,村民收入還增加了。”村民譚繼秀分享著她的親身經歷,一畝地入股油菜花田,政府既給了補貼,還引導他們統一發展,五色油菜花田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觀賞打卡,游客多了,鄰里鄉親開辦起農家樂、小賣部,銷售起土雞土鴨、綠色蔬菜……只要肯干就能增收。
正當記者在向日葵栽種現場與村民聊著鄉村振興的變化時,遠處一名村民揚起手中的向日葵說:“生活就像手中的花一樣,自己種下希望,等到花開時又是我們收獲幸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