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成績振奮人心 展望未來信心百倍
——區政協委員開展會前視察

委員們在尹子祠視察。

委員們在鴻路(南川)綠色建筑產業園視察。
南川網訊(記者 盛余多 鄧的)1月7日,參加區政協十五屆一次會議的政協委員分組開展會前視察,進一步全面了解南川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切實提升委員參與協商議政的質量和水平。
是日,視察組先后前往鴻路(南川)綠色建筑產業園、大觀原點、尹子祠文化公園等地,通過看展覽、聽匯報、進現場等方式,詳細了解各項目的規劃定位、運營現狀和未來發展,切身感受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勁勢頭,提振干事創業的激情動力。
工業經濟奏響轉型發展強音
近年來,我區深耕厚植工業發展基礎,推動工業經濟轉型升級,“一園四組團”建成15平方公里,規上工業企業達到135家,頁巖氣產業從無到有、年產能達到30億方,鴻路鋼構、超群工業、瑪諦家居等一批工業項目先后建成投產、持續擴產,40多家醫藥企業落地中醫藥產業科技園區。
“鴻路鋼構在五年內實現一、二期達產,三期投產,為南川工業企業發展起好了示范帶頭作用。”走進南川工業提質發展的代表項目——鴻路(南川)綠色建筑產業園,張韜委員難掩心中的激動。他說,經過全區上下多年來的不懈努力,南川工業企業數量逐年增加,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業集群化效應正在逐漸顯現。建議接下來要圍繞高新區創建工作,持續抓好園區拓展、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平臺完善等工作,加快產業集群化發展,全力推動工業經濟提質增效。
劉練委員說,近年來,我區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斷探索服務新模式新方法,打通政務“堵點”,化解企業“痛點”,解決群眾“難點”,提檔升級政務服務,為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營商環境,讓企業充滿發展信心,更讓南川成為投資興業的熱土。
景城鄉融合打造旅游升級版
近年來,我區大力發展綠色經濟、提升產業能級、推進鄉村振興,景城鄉融合發展蹄疾步穩,農文旅融合成效突顯,大觀原點項目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大觀原點占地200畝,建筑面積3萬平方米,涵蓋游客中心、特色商業街、精品酒店、鄉野民宿、自然劇場、農事體驗場等業態,是重慶鄉村振興示范案例,也是我區景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支撐。
曾德剛委員告訴記者,這幾年見證了大觀原點這個“圓環”從無到有,心中非常欣喜。這里原本的綠水青山得以保留,荒地變成了風格獨特、極具設計感的原點酒店。以大觀原點為核心,“生態旅游、原鄉體驗、產業觀摩、鄉野尋趣”4條精品線路充滿特色,實現了大觀園旅游集散功能和中心城區的拓展功能。希望這里能夠增添更多的文化內涵,增強文化底蘊,讓文化為鄉村振興插上騰飛的翅膀。
“作為一名旅游行業從業者,南川近年來的旅游發展讓我感到欣喜和振奮!”馬德軍委員說,過去幾年,南川旅游發展速度快、變化大,規模效應逐步顯現。尤其是金佛山經營管理體制改革之后,更有利于統籌規劃、集中開發、全員推廣,進一步增強了廣大市民朋友的主人翁意識。建議繼續豐富旅游產品、完善產業鏈條、提升服務質量,促進景城鄉融合發展,更好地打造南川旅游“升級版”。
城市品質提升增進民生福祉
精美絕倫的雕梁畫棟、碧水環繞的濱河畫廊、曲線優美的石頭拱橋……冬日的尹子祠文化公園風景如畫、美不勝收,委員們一邊走、一邊看、一邊拍,感受南川厚重的文化底蘊,體會城市品質提升帶來的可喜變化。
五年來,我區累計實施城市提升項目175個,完成投資274億元,城區面積拓展5.2平方公里,“老東街”煥發新活力,入選重慶新地標10強,成為城市更新典范,鳳嘴江濱河公園、尹子祠文化公園競相亮相,市民生活品質大幅提高。
周亞軍委員說,近幾年,南川的城市提升工作成效顯著,尹子祠、東街等就是最好的見證。尹子祠將文化融入公園,為城市一隅增添風采的同時也厚植了文化底蘊,讓市民在城中就能近距離欣賞美景、感受文化,讓城市成為了景區,更讓整個城市充滿了文化氣息。
王譽潔委員說,“尹子祠文化公園是立足自身人文底蘊實施的城市品質提升項目,是非常具有城市文化內涵的地標性建筑。身處這樣一座有故事有情懷的城市,想邀請更多的朋友來到南川、感受南川。”
視察結束后,委員們紛紛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將積極履職盡責,高質量協商建言,充分發揮好政協委員聯系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同時,不忘初心,不負重托,積極圍繞全區中心工作建言獻策,努力為南川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