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泉水”流進了住在下游的村民家里。記者 劉曉娟 攝
南川網訊(記者 劉曉娟)8月26日,東城街道黃淦村1組村民黃開偉打開水龍頭,一股清涼的水從水管里流出。“以前我們要自己帶著水桶到廟林溝去排隊接水,現在水直接引到家里,太方便了。”黃開偉說。
黃淦村廟林溝有一處涓涓細流,終年不斷,水質清澈、甘冽可口。以前在水流下有一個1立方米大小的小水凼,很多村民會專程到此處取水。后來有人在細流下方修了一個大約2立方米的小水池蓄水。因為水質很好,附近及城內前來取水的人逐漸增多,小水池遠遠不能滿足取水群眾的需求。特別是到了夏天,前來取水的人常常一大早就排起了長隊,村民便建議村里在這里修建一個蓄水池。
收到建議后,黃淦村黨委立即召開會議專題研究該問題。最終,經過向上申請得到審批后,決定在小水池的下方,同時也臨近該村公路的山腳處,修建一個100立方米的抗旱蓄水池,并將小水池里的水,用水管引到大水池里蓄水,同時安裝水管讓這股“山泉水”流進村民家里。
“廟林溝的水流常年不斷,修了水池后不僅方便村民白天取水,而且還能滿足下游村民的人畜飲水和灌溉用水。”該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周賢華說,村里還單獨將一根水管連接到路邊,安裝了水龍頭,方便群眾取水。
在黨史學習教育中,黃淦村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通過走訪、座談、征求意見等形式收集群眾需求,將不能立即解決的難事、煩心事整理成清單,建立“我為群眾辦實事”臺賬,通過黨委會研究,想方設法解決,目前已完成清單任務的70%。
周賢華表示,將繼續踐行為民服務宗旨,持續將黨史學習教育學習成效轉化為工作實效,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切實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