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2日,區人大常委會對區政府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開展視察。 夏于洪 攝
綠色是農業的本色,也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與工業污染不同,農業面源污染具有廣泛性、隨機性、潛伏性、隱蔽性等特點,在污染防治攻堅戰中,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
如何發揮人大優勢,守護好南川的綠水青山,擦亮農業底色,打造山清水秀旅游名城、主城都市區后花園?區人大常委會聚焦熱點、矛盾,從廣度、深度著手,堅持問題導向開展評議,用法治的力量保護生態環境,以法律的武器防治農業面源污染。
三級聯動——凝聚評議合力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人大責無旁貸。”3月15日,在區人大常委會第八十五次主任會議上,區人大常委會主任康紀強的講話擲地有聲。
“這次評議,我們要不要延伸到鄉鎮?”在討論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評議方案時,有人提出了疑問。
本來,按照市人大的要求,今年,市、區人大常委會將上下聯動對政府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開展評議,而由“規定動作”到“自選動作”,實行市、區、鄉三級聯動評議,區人大常委會有自己的考慮。
“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的基礎在農業,關鍵在農村,鄉鎮理所當然是評議的重點。”
“鄉鎮人大季會制是我們的一大優勢,鄉鎮人大每季度都要召開人代會,在會上評議鄉鎮政府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符合我區實際。”
“三級聯動全覆蓋、無死角,可以更好凝聚合力,打通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的‘最后一公里’。”
為扎實推進評議工作,區人大常委會決定實行三級聯動評議,區人大常委會對區政府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開展評議,各鄉鎮人大結合本地實際,對本級政府開展評議,各街道人大工委在轄區開展專題調研。
三天之后,區人大常委會召開評議工作動員部署會,各鄉鎮人大主席、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全部到場,與區政府及其相關部門負責人一道,領取任務、參加培訓,三級聯動評議正式拉開序幕。
五類問卷——深入調查研究
“老李,麻煩您填一下種植戶的調查問卷,這里需要統計2019年和2020年的化肥農藥農膜使用情況。”
“與往年相比,施用的化肥量是增加還是減少?”
在冷水關鎮冷水村4組,該鎮人大主席蘭桂全正在指導花椒種植大戶李偉填寫農業面源污染防治調查問卷。
李偉的花椒基地肥料來源主要是旁邊的蛋雞養殖場。“我的雞場每年要產出大量雞糞,將這些雞糞加工成有機肥,每年可生產1000多噸,半個月施一次有機肥,既處理了糞污,減少化肥用量,也促進了花椒樹的生長。”李偉一邊填寫問卷一邊介紹。
“以往幾乎是一張問卷‘問’到底,這次針對不同的5類領域采用不同的問卷,調研更加精準。”蘭桂全說。
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是人大做好監督工作的內在要求,是決定評議能否取得實效的關鍵。區人大常委會農工委主任金明文介紹,區人大常委會評議調查組專門邀請國家統計局南川調查隊的工作人員協助設計調查問卷,提高問卷的科學性。問卷包括畜禽養殖、水產養殖、果樹種植、蔬菜種植、糧食作物種植5類,要求各鄉鎮人大、街道人大工委在本轄區選擇具有一定規模的5類農戶各5戶,開展問卷調查。每類問卷都有不同的側重點,比如,畜禽養殖戶側重畜禽糞污處理;水產養殖戶側重投入品使用管理、尾水治理;種植戶側重化肥農藥農膜使用等。
這只是區人大常委會深入調研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一個縮影。3月至5月,為確保調研的廣泛性、深入性和調研結果的客觀性、真實性,區人大常委會盡銳出擊、分兵作戰,由常委會領導帶隊分片區赴全區34個鄉鎮(街道)全覆蓋調研,并組織召開區政府相關部門專題座談會4次,著力把基礎數據弄清楚,把關鍵癥結找出來,把深層原因搞明白,有針對性地提出對策建議,為集中評議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十四項清單——精準提出意見
5月20日,在區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七次會議上,區政府副區長鄭遠學作了關于全區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情況報告。
報告顯示,自2017年以來,全區化肥、農藥使用量分別下降3.9%、2.6%;關閉、搬遷禁養區內養殖場253家,連續兩年實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成為國家級秸稈綜合利用重點區縣之一;累計回收廢棄農膜398.9噸,完成市級下達目標的110.2%。
“大力推進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一項項可喜的成績得到了評議調查組的認可。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比如青一銀升生態農業有限公司,采取畜禽養殖廢水離子交換·混床技術將污水深度處理后再次利用,實現了種養結合、循環利用。”
……
區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評議時紛紛點贊。
評議不是“唱贊歌”,也不是“挑刺”,是為了推動問題解決。在總結、肯定成績的同時,區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也積極提出意見。
“將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納入村規民約,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區人大常委會委員劉川建議。
為提高評議意見的精準性,區人大常委會將評議意見細化,形成14項整改清單,比如,鼓勵推廣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技術;嚴格落實畜禽規模養殖環評制度;啟動水產養殖尾水監測工作;加快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項目建設;開展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試點;健全監管協作機制等。
“每一項都進行了量化,有相應的測評分值,整改什么、權重多少,具體明確、一目了然。”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趙明中說。
評議的落腳點在于督促落實,監督壓力也是改進工作的動力。區政府將于今年11月向區人大常委會報告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評議意見研究處理情況,對照14項整改清單一一進行回應,并接受滿意度測評。
向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