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城街道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疑難雜癥” 把群眾的“煩心事”變成“順心事”
發布時間:2021-09-03 09:07:42 來源:南川網
新聞摘要:     ■ 記者 劉曉娟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東城街道把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作為檢驗黨史學
  

  ■ 記者 劉曉娟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東城街道把“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作為檢驗黨史學習教育成果的重要內容,以新時代文明實踐“壩壩加油站”為載體,動員廣大基層干部、志愿者積極投身“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用心、用情、用力把群眾的“煩心事”變成“順心事”。

  聽民聲

  了解群眾所需所盼

  日前,東城街道灌壩社區黨委班子到黃金海岸小區,與該小區黨支部、居民小組、業主委員會、黨群小家等代表座談,收集小區“城市民宿”工作面臨的困難。

  灌壩社區在黨史學習教育中,結合我區“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由社區黨委牽頭,黨支部、黨群互助小家采取每周進一次小區樓棟擺民生“龍門陣”的方式,面對面聽民聲、知民意,并依托“好鄰居”黨群志愿服務隊、黨群互助小家、紅色幫幫團等,想方設法為民解憂。

  “為民辦實事不能‘只說在嘴上、寫在紙上、講在會上’,要帶著‘耳目’全身心走到群眾中察民情、聽民需,廣泛聽取群眾的意見建議,才能把群眾的事辦好。”東城街道黨委宣傳統戰委員宋貴會說。

  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東城街道通過44個新時代文明實踐“壩壩加油站”開展“壩壩問計”、民生問題征集座談會、進小區院壩擺“龍門陣”、走訪調查等活動收集社情民意,并結合全區重點民生實事工作,制定了實施人飲、污水管網、老舊小區改造等鎮街一級民生實事任務清單57件。同時,結合“開門問計”收集到的意見建議,細化到村(社區)制定了160件“我為群眾辦實事”任務清單,并落實責任人和完成時限,通過爭取項目、一事一議、鄉村經費解決等多種方式,打表推進完成。

  解民難

  解決群眾煩心事

  針對收集到的社情民意,街道領導班子成員、村(社區)書記帶頭深入工作領域、城鄉基層,聚焦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開展調查研究,對群眾關心、關注的難題,想方設法解決。

  北郊社區4組三灣塘邊上有一條人行小道,小路邊上就是花山公園安置還房的生活污水管網,因為多年沒有管護,管網破損,污水漏到小路上,有些還流到了莊稼地里,附近的居民對此苦不堪言。

  “熱天臭得不得了,下雨天又被沖得到處都是,完全下不去腳,往下就是田土,田里經常都有污水。”住在附近的曾凡志說起這段路就皺眉。

  在前期收集群眾意見后,北郊社區向東城街道申請資金,將破損的污水管網更換為直徑為0.5米、長100米的波紋管,用水泥覆蓋,并修建了一個24立方米的化糞池。至此,污水橫流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

  長亭社區維豐村小區內樹木常年未修剪,存在安全隱患,社區與區園林綠化管理所對接,對維豐村小區30余棵綠化樹木進行修剪;灌壩社區年老黨員、生病黨員不能參加集中學習,社區便建立了黨員互幫互助機制,年輕黨員與各支部困難黨員、生病黨員、年老黨員結成對子,開展送學上門……

  自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以來,東城街道機關干部、村(社區)干部下沉一線,聯合各級部門群策群力,為群眾解決各項“疑難雜癥”,截至目前,共計解決困擾群眾的各項“揪心事”“煩心事”140余件。

  接下來,東城街道將繼續用心用情用力落實好涉及東城街道的16件區級重點民生實事,加大力度,按時按質完成街道的57件民生實事,并督促各村(社區)盡快保質保量完成“我為群眾辦實事”任務清單,努力讓群眾得實惠,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相關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