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娜委員
目前部分中學生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健康問題。普遍表現出焦慮、厭學、考場恐懼、自卑抑郁、親子矛盾、認知缺陷、交往適應障礙、社會環境適應困難、社會逆反等多種現象。情緒障礙導致的心理健康問題嚴重影響到青少年今后的學業和生活,導致他們逃避社交、增加孤獨感。此階段如果出現心理疾病而得不到有效治療,極有可能給學生自身和社會長遠發展帶來不良影響。
建議各中學校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學校師資培訓計劃。指定專職心理輔導教師,區教委對其進行集中統一培訓、統一管理、交叉服務,推動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提高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的認識,扎實掌握該領域的知識和技能,在學校建立一支專業知識過硬、實踐經驗豐富、理論基礎知識扎實的心理健康師資隊伍。
各中學校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教育預防和咨詢治療并重,每學期至少一次系統地對學生、教師乃至家長全方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識的重要性。把心理健康檢測計入常規體檢,關注每位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對心理壓力較大的學生加倍關注,定期舉辦挫折教育、自我情緒調節、人際交往等專題心理健康知識講座,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檔案建立有利于實行連貫性的跟蹤教育。將學生每一階段的心理狀況作為檔案保存下來,方便進行后期比較和分析,從而制定科學的教育計劃。同時,科學的心理檔案不僅可以為心理學和教育學的研究提供豐富資料,還可作為評價學生身心發展和學校教育效果的可靠指標。
記者 李崎君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