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心為民聚合力 奮力邁向新征程
——區政協五年工作綜述(三)
■ 記者 黎明
過去的五年,區政協聚焦民生熱點,回應百姓呼聲,善謀富民之策,多辦利民之事,始終把履職實踐與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緊密聯系;
過去的五年,區政協凝聚共識、匯聚力量,以政協會議為平臺、調研視察為載體、界別活動為紐帶,團結合作畫好同心圓;
過去的五年,區政協堅持黨的領導,旗幟鮮明講政治,自身建設新風拂面。
牢記為民初心
情系民生促和諧
區政協著眼推動綠色發展,班子成員加強巡河巡林工作,20多名委員河長堅守“五水共治”一線,連續四年開展聚焦污水“偷排漏排直排”問題明察暗訪,瞄著問題去、盯著問題督、助推問題改,守護好綠水青山“最美素顏”。
小切口,大視角;小民生,大社會。這五年,區政協緊緊抓住人民群眾關心關注的民生議題,通過專題調研、視察走訪、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界別協商、提案督辦等方式,替大眾發聲,為群眾代言。
提案“金點子”惠及民生。出臺《區政協提案工作規則》,嚴把提案源頭知情、調研、論證、撰寫、審查“五道關”,實施區領導領銜督辦重點提案、民主評議提案新舉措,推行提案辦理“陽光工程”,組織各黨派團體、政協委員與承辦單位“面對面”協商,推動提案撰寫、辦理、服務質量“三提升”。
五年來,區政協共收到涉及城市交通治理、人行天橋修建、城區二次供水、鄉鎮水廠監管、公租房分配管理、老舊住宅電梯改造、農村衛生廁所改建、免費婚前醫學檢查等一大批民生提案1147件,經審查立案提案1103件,委員滿意率達98%以上。促進相關問題解決,讓群眾感到政協委員就在身邊、人民政協離自己很近。
發揮社情民意信息反映民生、直擊問題的特點,緊扣社會民生熱點,及時反映情況,并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
五年來,共編報社情民意信息385篇,內容涉及城鄉公共設施建設、環境保護、醫療衛生、教育、養老、交通出行等諸多方面。其中,《關于打通養殖用地瓶頸加快生豬產業發展的建議》等13篇信息,被市政協采用轉報全國政協;《關于統一社區用房政策標準和執行要求的建議》等16篇信息,被市政協采用轉報市領導;《當前民辦非企業職業培訓機構發展面臨的困境及建議》等12篇信息,被市政協采用轉報市級有關部門;《關于加強山王坪景區周邊環境整治的建議》等69篇信息,獲區委書記、區長批示督辦;《關于改建鄉鎮養老服務中心的建議》等5篇信息,被區政府納入民生實事辦理,獲得社會各界廣泛點贊。
圍繞補齊民生短板,就電動車整治、水源工程建設、“四好農村路”管理、中小學教育資源規劃建設、公共醫療設施建設、降低群眾就醫成本等開展重點視察,切實把群眾關心的事當作政協大事。
著力提升為民服務效能,先后對區教委、區林業局、區生態環境局、區文化旅游委、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5個部門開展民主評議,切實反映民心民意,幫助改進工作。
圍繞食品藥品監管、農產品質量安全、小區物業規范管理、老舊燃氣管網設施改造等議題,邀請300余名群眾代表走進政協,與相關單位互動交流,找到共治共建最大公約數。
圍繞全國文明城區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復檢、城鄉生活垃圾處理、社區網格化治理等議題,組建小分隊,深入社區小區、背街小巷開展調研督導,提出整改建議85條。
圍繞老城區停車難、村級學校資產管理、村衛生室建設等議題,開展協商式監督,促進花山公園停車場等項目加快建成,推動農村撤并校閑置資產處置等政策出臺。專題調研學前教育普惠發展,助推新建小區與配套幼兒園同步規劃建設。專題視察公共文化場所建設與文物保護,促進尹子祠、龍濟橋等文物保護項目加快修繕。
廣泛凝聚共識
描畫發展同心圓
五年來,區政協堅持把凝聚共識、匯聚力量擺在更加突出位置。以政協會議為平臺、調研視察為載體、界別活動為紐帶,加強與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的團結合作。
五年來,組織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參加政協各種會議、調研視察活動。
以“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委員聯系服務群眾”和“界別活動日”為載體,引導各參加單位和各界委員勇擔社會責任,弘揚真善美、傳遞正能量,在奉獻中彰顯為民初心。
委員送醫下鄉,走進邊遠鄉鎮,免費義診體檢4000余人,免費發放常用藥品價值20萬余元;委員扶貧助學,走進山區學校,結對幫扶困難家庭學生300余名、捐贈校服680余套;委員送技術入戶,走進田間地頭,指導農戶發展特色產業,幫助群眾脫貧增收;委員送崗上門,走進社區院壩,向新畢業大學生、返鄉農民工等提供就業崗位1000余個。
工商聯界舉辦“萬企幫萬村”行動,累計捐款捐物1500余萬元。民革南川總支、民盟南川總支持續開展 “送法律服務進企業”“送化肥助春耕”“送春聯下鄉村”等活動,辦理法律援助案件300余件,幫助困難群眾800余人次。
五年來,區政協常委會團結帶領廣大政協委員,緊扣經濟社會發展協商,關注民生福祉改善議政,聚焦促進社會和諧監督,共開展調研視察活動160余次、協商議政活動210余次、學習考察活動120余次,聽取專項情況通報48次,建立“渝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室3個,形成調研報告89篇、視察報告72篇、協商報告38篇,向全會提交委員發言71篇,提出監督意見和建議540余條。
堅持黨的領導
行穩致遠強基石
區政協始終堅持黨的領導,政治保證更加堅強,政治引領堅定不移。組織帶領廣大政協委員和各界人士旗幟鮮明講政治,把堅持黨的領導落實在行動上。
認真落實區委四大班子“一盤棋”工作機制,做到一切重要工作在區委領導下開展,一切重要活動圍繞區委中心工作任務進行,一切重要安排上報區委審批后實施。
建立完善制度,修訂實施《區政協黨組工作規則》,制定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清單,扎實履行黨建、黨風廉政建設、意識形態工作責任。著力推進區政協黨組織建設,成立區政協機關黨組,建立黨組成員聯系黨員委員、黨員委員聯系黨外委員制度,完善集體外出學習、重大履職活動成立臨時黨組織等規定,加強對黨員干部、黨員委員的黨性鍛煉、教育管理、監督服務,有效實現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
五年創先爭優,位列全市前列。區政協被市政協確定為“推進協商民主向基層延伸”試點單位;信息通聯工作年年榮獲全市政協系統年度優秀單位;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位居全市政協系統前列;“聚焦黨政中心工作開展履職研究”被市政協列入重點理研課題;28篇文章榮獲市政協年度優秀論文、好新聞;38名機關干部和政協委員分別榮獲重慶市鄉村振興貢獻獎、重慶市抗疫先進個人、“重慶好人”、全市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市政協新聞宣傳先進工作者、明星通訊員等榮譽稱號;我區政協助力脫貧攻堅的典型做法被市政協推薦入選全國政協“脫貧攻堅工作紀實”文史資料集。
新時代賦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喚新擔當。區政協將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接續奮斗、勇毅前行,不斷開創政協工作新局面,為加快推動南川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