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政協五年工作綜述(二)
■ 記者 黎明
冬日的周末,不少游客在游完金佛山后,到東街體驗懷舊時光,再驅車前往大觀原點,欣賞田園美景,購買鄉土風味農產品,感受青山綠水、野趣鄉愁……
城依景,景融鄉,鄉伴城。我區正在建設“景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全域旅游示范區,成效明顯,這其中包含了區政協的助推之力。
五年來,區政協緊扣助推南川高質量發展重大使命,放眼全局,務實擔當,助推發展更有作為。
服務大局
強化一線思維
我區交通工作“三年行動計劃”啟動以來,全區交通行業累計完成投資128.85億元,基本實現了四個“半小時計劃”,“九高四鐵多環線”格局初步形成,“渝南黔北交通樞紐”地位基本奠定,我區在重慶“東向”“南向”出渝大通道中的重要節點作用逐漸凸顯。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慶主城區擴容,為南川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區政協服務“同城發展”聚智聚力,自2020年5月以來,搶抓機遇、發揮優勢、擔當盡責,共同推動率先實現同城化發展。近年來,《南川融入主城都市區1小時通勤圈》等4篇報告被《重慶行政》刊發,《發揮南川在主城都市區的功能作用》等16篇報告被市政協采用。
著眼與重慶中心城區互聯互通、共建共享、功能布局、產業集聚等課題,組織委員赴區內外考察學習,形成21篇調研報告。
著眼高等院校引進、大健康產業發展、城市快速通道及市域鐵路規劃建設等重大事項,主動爭取市政協主席及多位副主席蒞臨南川調研助推,并在市級層面為南川鼓與呼,有力促成了一批政策在南川落地落實。
著眼市級項目布局、主城產業轉移、特色產業扶持、物流大通道建設等重要事項,組織駐南市政協委員利用會議發言、小組討論、提案辦理等多種渠道,積極爭取上級重視和支持,推動解決了一批制約南川發展的問題。
助推發展
聚焦中心大事
聚焦“四個重點”獻計出力。把服務工業提質、旅游升級、鄉村振興、城市提升作為政協履職的重心。著力建言助推,聚焦“四個重點”精選調研、視察、協商課題98個,組織委員深入現場、深入實際,了解情況、查找問題、提出建議,推動相關工作扎實開展。
區政協著力推進項目落在實處,區政協班子成員牽頭負責28個重點項目,經過五年耕耘,推動水江氧化鋁、中涪南熱電、江南化工二期、中佳信、百味珍、頁巖氣等18個項目復產達產、落地投產;推動金佛東麓、金佛山飛拉達攀巖、山王坪國際旅游度假區、中海黎香湖等項目相繼出形象、成規模、見效益;推動棚戶區改造、東街片區改造、鳳嘴江濱河公園、尹子祠公園等項目精細建設、精致呈現;推動中醫藥產業鏈體系初具雛形、園區拉開3.5平方公里骨架。
著力招商引資,組織相關部門赴河北保定、深圳龍華、上海虹口、江蘇泗陽等地開展企業對接洽談,引進金木藥業、華潤三九、上藥慧遠、華綠生物等20多個大項目、好項目,與30多家企業達成合作意向,為經濟發展帶來新的增長點。
持續發力“專項助推”,先后就全國衛生城區創建、全國森林城市創建、特色小鎮建設、美麗鄉村建設、鄉村旅游發展、科技創新等52項專題,組織委員在參與中出力、在助推中服務,助力相關工作走深走實。
通過連續五年助推,方竹筍、古樹茶、中藥材、南川米、藍莓“3+2”特色農業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品牌效益持續提升。
我區入列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全國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創建名單、20個市級重點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名單,創成國家級茶葉標準化示范區,獲評全市高標準農田建設激勵區縣,建成全市首個藍莓科技產業園。
把鄉村旅游嵌入全域全季旅游的大局中謀劃布局,充分挖掘旅游資源,配套完善基礎設施,讓小山村成為遠近聞名的旅游村、人氣飆升的打卡地。
“大觀原點”鄉村旅游集散中心成為重慶鄉村振興十大示范案例之一,“十二金釵大觀園”等四條線路獲評市級鄉村旅游精品線路,輻射帶動周邊5個鄉鎮全面發展鄉村旅游,帶動全區2000多名脫貧人口吃上“旅游飯”。
區政協連續三年助推富硒資源普查,推動完成土地質量地質調查,促進我區“土地富硒”成果利用。興隆鎮金花村地塊入選全國首批富硒土地名錄,也是全市唯一一個入選的綠色富硒土地。
廣袤的南川田野、整潔秀美的村莊處處涌動著鄉村振興的勃勃生機。
持續助推民營企業發展,開展走訪服務民營企業、助推民營企業融入資本市場等活動,幫助牽線搭橋、解決融資難問題。
持續關注營商環境建設,針對政務環境、市場環境、法治環境等開展專題調研,有力推動各項惠企政策落地見效。
持續助推川渝兩地文旅合作,聯合舉辦兩次“攜手助推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專題協商會,促成簽署景區戰略合作協議。
盡顯擔當
傾力“脫貧防疫”
在脫貧攻堅一線精準發力,區政協開展“助力脫貧攻堅,政協在行動”履職活動。
班子成員定期深入聯系鄉鎮和貧困村,駐點摸情況搞調研,制定脫貧措施,研究脫貧事宜,幫助解決問題。先后選派8名機關干部和政協委員擔任貧困村第一書記和隊員,積極為脫貧攻堅獻智出力。
廣大委員和機關干部深入扶貧一線、各盡所能,致力傳授職業技能、扶持特色產業、開展電商扶貧、推進消費扶貧、吸納貧困戶就業,推動新修道路600余公里,捐款捐物4500余萬元,確保幫扶的7個鄉鎮12個貧困村如期脫貧,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彰顯了人民政協的初心,贏得了廣泛民心。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廣大政協委員勇于擔當作為,積極落實防控責任,充分發揮界別優勢,慷慨捐款捐物,開展志愿活動,凝聚起萬眾一心、共克時艱的磅礴力量。
第一時間發出“齊心協力、共抗疫情”倡議,班子成員率先投入抗疫大戰,組織機關干部加強疫情防控督促檢查,動員和組織全體委員積極參與一線診治、蹲點值守、志愿服務、物資保供等防控工作,全力助推復工復產復學復市,累計捐款560余萬元、捐物27萬余件,涌現了許多逆行志愿者和感人事跡,體現了全區政協委員的家國情懷和大愛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