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人大常委會強化監督促發展工作綜述
■ 記者 盛余多
隆冬時節,瑞雪籠罩金佛山,原點綻放大觀園,金山大地開始孕育新一年的希望。
回望五年來時路,櫛風沐雨,追夢前行,時間已為人大工作寫下了生動的注腳。
這五年,是南川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五年,也是南川人大工作砥礪奮進的五年。執法檢查、視察調研、專題詢問、工作評議、審議報告……一項項監督工作的開展,一項項創新舉措的實施,清晰地勾勒出區人大常委會依法履職、助推發展的工作軌跡。
這五年,區人大常委會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堅持依法監督、正確監督和有效監督,堅持問題導向,創新監督方式,提高監督實效,為推動南川同城化、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推力和重要保障。
走訪服務推動工業提質增效
工業是南川的立區之基、強區之本,工業穩則全局穩,工業興則百業旺。近年來,區人大常委會將助力工業經濟發展作為人大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履職行權的“發力點”,深入園區各組團調研,走訪服務企業,提出意見建議,加強建議督促,努力推動工業發展邁上新臺階。
“產業結構不優、總量不大;招商引資難度加大;園區企業存在融資難、融資貴……”2019年,區人大常委會聽取區政府關于工業園區開發建設情況的報告時,提出了我區工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有問題我們解決問題,有困難我們共同想辦法,辦法總比困難多。”在指出問題的同時,區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一句句暖心的話語,給了企業信心和力量。為了開出“良方”,區人大常委會調研組深入園區一線,走訪調研民營企業85家,梳理影響民營企業發展的困難和問題,廣泛收集意見建議,切實幫助企業找辦法、解難題、強信心,為加快全區工業提質發展出謀劃策。
有了人大的支持、監督,區政府積極行動,從招商引資、項目建設、要素保障、基礎配套、企業服務等多方面發力,主動幫助企業獲取項目資金扶持等各項政策,為超群輪轂等企業獲取上級補助資金4366萬元;簽約34個項目,協議引資223億元,當年到位資金34億元;完成工業總產值155.22億元、增長17.2%;新開工企業28家,新投產企業15家,新培育規上企業6家……
五年來,圍繞工業發展提質增效,區人大常委會聽取區政府科技創新、工業經濟發展、工業園區開發和建設等情況報告,調研視察工業園區建設37次,要求強化科技支撐、完善產業布局、積極招商引資、強化要素保障、優化營商環境,積極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助力構建了“一園四組團多基地”工業版圖,推動開啟了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為創建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打下了良好基礎。
持續關注打造旅游發展升級版
金佛山云海、日出、佛光等自然氣象奇觀神秘而多彩,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游客。2021年國慶節期間,金佛山景區共接待游客7.74萬人次,同比增長73%。
可喜的成績得益于近年來區委、區政府克服困難、積極創新,推動旅游產業不斷發展,也離不開區人大常委會長期堅持關注南川旅游工作,積極推動文旅融合發展,助力全域旅游結出豐碩成果。
2018年,區人大常委會對區政府旅游產業發展工作開展評議,并提出評議意見,推動旅游業大發展、大提升、大跨越。評議不只是“評”,還要跟蹤督辦,更要看結果,推動今后工作。于是,區人大常委會持續開展跟蹤監督,深入金佛山、大觀園等景區景點,通過查看現場、詢問了解、座談交流等方式,對20余個項目進行調研,詳細分析區政府研究處理評議意見的情況,督辦落實效果。2019年,區人大常委會聽取區政府關于旅游產業發展工作評議意見研究處理情況的報告,并進行滿意度測評,結果為滿意。此項工作也促進了大觀原點、天馬旅游公路等一批旅游基礎設施重點項目的加快建設、鄉村旅游提質增效,推動了景城鄉融合發展。
2020年,區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二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區人民政府關于文旅康養產業發展工作情況的報告,并將審議意見交區政府辦理。會前,區人大常委會深入一線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情況資料,積極開展建言獻策,著力為文旅康養產業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
五年來,區人大常委會圍繞旅游發展提檔升級,積極出謀劃策、多方呼吁,推動完成金佛山經營管理體制改革;全力服務推進旅游項目,助力興茂、良瑜等旅游綜合體加速建設,構建全域旅游共建共享新格局,打造南川旅游發展升級版。
靶向施策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千畝茶園里,新栽茶苗長勢喜人;藍莓基地里,各類產品琳瑯滿目……2021年8月26日,區人大常委會再次對鄉村振興試驗示范核心區產業發展情況進行視察。特色產業帶的逐步成型,一二三產業的加速融合,不僅讓與會人員充分感受到了鄉村振興發展的迅猛勢頭和無限希望,更體現出人大連續五年對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監督支持的成效。
黨的十九大作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擘畫了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鄉村時代圖景,也為人大指明了工作方向。
2017年以來,區人大常委會圍繞全區“三農”工作重點,先后對茶葉、中醫藥、生豬、南川米、特色水產等產業,以及“三社”融合和農村金融改革工作開展視察、調研,聽取工作報告,查找問題、提出建議,推動特色產業凸顯優勢、發展壯大、形成支撐。同時,通過開展田園綜合體建設試點工作專題詢問、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評議,推動逐步實現“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
2018年5月,我區入列全市6個鄉村振興綜合試驗示范區之一。區人大常委會緊密圍繞區委戰略部署,立即將此納入監督重點,連續三年聽取鄉村振興試驗示范核心區建設情況報告和脫貧攻堅工作情況報告,通過監督與支持并重,推動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鄉村振興戰略目標有效實施。
隨著鄉村振興三年行動計劃的實施,全區鄉村產業不斷發展壯大,方竹筍、古樹茶、中藥材、南川米等特色優勢產業已成為農業經濟發展的新支撐,累計建成規模化茶葉基地3萬畝,特色水果種植標準基地10余個,水果總面積達到1.6萬畝,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27個,“三品一標”認證62個,“金山紅”“金佛玉翠”“金佛山貢米”“南川米”等系列品牌逐漸獲得市場和消費者認可。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起步之年。在年初召開的人代會上,區人大常委會再次將鄉村振興綜合試驗示范核心區產業發展情況納入監督重點,并多次開展實地調研,聽取部門情況匯報,同鄉村振興示范村第一書記、村(居)支部書記座談,準確了解核心區產業發展情況,并召開主任會議,聽取相關工作報告,結合前期調研情況點出了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提出明確建議,持續激發農業農村新活力,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專項督導催生城市美麗蝶變
推進城市品質提升,是回應群眾期盼、改善人居環境、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舉措。近年來,區人大常委會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圍繞推動景城共榮、近悅遠來旅游名城建設,對區政府城市管理情況開展工作評議,對城鄉規劃條例實施開展執法檢查,專題調研城市供水、森林城市建設工作,全力助推城市品質提升。
城市管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對提升城市品質有著重要作用。近年來,我區城市管理工作有亮點、有成績,但也存在城市規劃與城市管理銜接不夠;城市精細化管理還存在死角和盲區;如廁難、停車難、行車堵等問題不同程度存在,成為群眾關注的焦點。
群眾有關注,人大有行動。為了回應群眾關切,區人大常委會成立了專項工作評議調查組,深入區城管局環衛所、數字城管監控中心、花山公園等,了解城市管理工作開展情況,實地查看東城、水江、大有等鄉鎮(街道)的垃圾收運、清掃保潔等,聽取城管干部工作建議,開展市民問卷調查等,并在評議后提出12條整改意見清單,要求區城管局及時研究處理。
區城管局變壓力為動力,照單整改,攻克城市管理的難點堵點。2019年,累計開展“馬路辦公”2651人次,發現問題1247件,完成整改1243件,整改率達99%,推動城市管理精細化、智能化、人性化管理水平提升。
區人大常委會不僅緊盯城市管理,還對我區貫徹執行《重慶市城鄉規劃條例》情況開展了執法檢查,針對我區老城區、偏遠村規劃建設欠賬多,點狀征地政策亟須落實等問題,列出了六個方面10條整改清單。
對照清單,區政府整改“大棚房”違法違規問題29個,糾正違規占用并恢復農業用途耕地105.6畝,整治工業園區、東街片區等地存量違建4萬平方米,有效遏制全區違法占地和違法建設行為……最終,整改工作在滿意度測評中獲得“滿意”結果,向全區人民交出了一份漂亮答卷。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展望未來,新征程承載新使命,新目標激發新動力。區人大常委會將主動擔當,奮楫篤行,為實現南川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