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此青綠映金山
發布時間:2022-10-12 09:15:32 來源:
新聞摘要:

  

  

111111111

 

  景美水清的鳳嘴江濱河公園。 特約通訊員 夏于洪 攝

  ■ 記者 羅苑瑜

  全區森林覆蓋率達到55.2%;

  城區空氣質量年均優良率保持在90%以上,連續五年領跑主城都市區;

  全區出境斷面水質均穩定保持在Ⅲ類及以上,大溪河由2017年的劣Ⅴ類水質變為持續穩定在Ⅱ類并上榜重慶市十大最美河流;

  ……

  近年來,我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一段時間以來,我區污染防治攻堅戰完成階段性目標,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榮獲“重慶市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稱號,人民群眾生態環境獲得感顯著增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綠色底色和質量成色日益彰顯。

  打好環保戰

  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顯著

  “以前河水受了污染,連灌溉都不敢抽河里的,現在河水變清澈了,真是舒服!”如今,家住黑溪河一帶的村民劉能武提起黑溪河滿臉高興。

  黑溪河起源于楠竹山鎮,經石墻鎮、峰巖鄉流入大溪河。原本是流域一帶村民賴以生存的河流,前些年卻因畜禽污染、生活污染變得黑、臟、臭,沿線村民避之不及,怨聲載道。

  為了治理污染頑疾,我區啟動了黑溪河保護治理工作,全面關停了黑溪河沿岸200米內的養殖場,對生豬存欄量20頭以上的養殖大戶規范修建化糞池,徹底解決畜禽養殖面源污染;整治集鎮污水管網,防止生活污水排放入河;推行河長制,啟用智能監測設備,層層落實監管職責,常態化保護黑溪河……

  經過系統化、規范化治理,黑溪河河水由“濁”變“清”,河岸由“黑”轉“綠”,如今還成了村民休閑、散步的好去處。

  黑溪河的蝶變,正是我區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寫照。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區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累計投入生態環保資金24億元,高質量完成兩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取得階段性目標。

  在守護藍天方面,扎實開展大氣污染防治攻堅行動,強化交通污染、揚塵污染、工業污染、生活污染防控力度,完善了大氣環境質量監管體系,加強大氣污染聯防聯控、預警預報和應急響應。近年來,我區空氣質量年均優良率保持在90%以上,最高達到354天,連續5年領跑主城都市區。

  在守護碧水方面,采用重點污染源治理、沿途畜禽養殖規范管理、面源污染治理等方式對地表水進行整治,不斷強化水污染源頭管控。重點加強對水源地的保護和管理,實現智慧化可視管理的全覆蓋。當前,大溪河、藻渡河、蒲河、黎香溪河流出境斷面水質均達到Ⅱ類,大溪河上榜“重慶十大最美河流”,49個城鄉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100%達標。

  在守護凈土方面,持續加大污染地塊的風險防控和治理修復力度,提升城市生態景觀品質,實施“人居環境整治”和“美麗村莊清潔行動”,打造花園鄉村。目前,我區城鄉土壤安全利用率達到100%,城區環境噪聲和交通干線噪聲達到功能區標準。

  念好“生態經”

  全民共享生態福祉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民群眾的殷切期盼,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趁著天氣晴好,約上三五好友,在河邊安營扎寨,何其美哉!”國慶假期,市民聶女士和朋友在鳳嘴江濱河公園體驗了一把城市公園露營樂趣。

  聶女士本是露營愛好者,南川及周邊露營地都有過她的身影。但自從鳳嘴江濱河公園建成后,家門口的小河、青草地成了她最常去的地方,她說,“有綠植、有小溪、有美景,這里就是最好的露營地,家鄉就是我的詩和遠方。”

  鳳嘴江濱河公園建在鳳嘴江來游關社區流域兩側,這里綠樹成蔭、花團錦簇,還專門打造了適宜露營的場地。建成后,這里不僅圓了市民家門口的“露營夢”,還成為夏季市民親水、戲水的好去處。

  鳳嘴江濱河公園的建成是我區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又一典范。我區把大力實施河道岸線生態治理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布局的鳳嘴江生態廊道,既重顏值又重氣質,還打造了鳳嘴江文化帶,實現人文與自然共融共美。

  我區不僅享有“三富”資源,還坐擁金佛山“天然寶庫”。如何守護好“生態家底”是檢驗我區生態文明建設成效的一把尺子。

  在守護生態家底方面,我區不斷念好“生態經”,以金佛山為核心,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管控面積590.68平方公里,持續開展生態修復,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持續夯實生態基礎。

  全面推行林長制,實施退耕還林、重要支流植被恢復、天然林保護、退化林修復、低效林改造、封山育林等一系列森林提質工程,持續開展國土綠化提升行動。大力開展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工作,在花山公園、永隆山森林公園、九鼎山森林公園打造3200公頃森林屏障,提升城市公園綠化,使全區森林覆蓋率達到56%。

  全面落實河長制,金山湖水庫下閘蓄水,魚枧水庫、沿塘水庫等大型水利設施順利落地。按照“生態修復為主、工程修復為輔”的原則,實施礦山復墾復綠生態修復392畝。以大觀生態農業示范園區為重點,集中連片實施以茶葉、藍莓產業為龍頭的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工程。

  算好“生態賬”

  綠水青山轉出金山銀山

  我區在不斷厚植生態優勢、改善生態品質的同時,還積極探索多元化的“兩山”轉化路徑,把“三優”稟賦、“三富”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讓南川人民真正吃上“生態飯”。

  進入十月,秋意愈濃,坐落于金佛山西坡的良瑜國際養生谷仍是一片郁郁蔥蔥,四周青山環抱。“選擇在南川發展康養地產項目,看中的就是南川發展康養地產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和廣闊的發展前景。”良瑜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

  良瑜國際養生谷項目是我區2018年招商引資重點項目,目前部分住宅樓已交付使用,還配套建設了度假村酒店、商務中心、康養中心、兒童樂園等,適合全年齡段、全季節度假生活,2020~2021年已連續兩年成為重慶文旅度假項目銷冠。隨著項目的不斷建設完善,常年解決200余村民就近務工。

  近年來,我區依托資源優勢,打造森林康養、文旅康養、運動康養、中醫康養四大業態品牌,建成了山王坪國際旅游度假區、中海黎香湖、良瑜國際養生谷等八大康養旅游綜合體,“重慶康養看南川”態勢日漸顯現。

  另一方面,我區加速培育大健康產業,構建種、加、銷、醫、養、研中醫藥全產業鏈,40多家醫藥企業落地中醫藥產業科技園區。培育壯大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和都市休閑觀光農業,構建起中藥材、古樹茶、方竹筍和南川米、藍莓“3+2”特色農業體系,打造了一系列“金佛山珍”區域公用品牌農特產品,“富硒”品牌方興未艾,鄉村旅游持續升溫,迅速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我區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積極探索“兩山”轉化的制度路徑,推動生態資源價值轉化增效,用實際行動揭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深刻內涵: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生態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讓綠水青山的“生態顏值”和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數”得到同步提升。

相關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