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功能布局 提升城市能級
南川 打造生態美生活美人文美的都市后花園
盛夏的南川,客流如織。今年入夏以來,南川區已接待游客400余萬人次。
人們或在金佛山上縱情山水,盡享18℃的清涼;或在大觀的原鄉別院里小憩片刻,體會心靈深處的靜謐;抑或入夜后,到南川城里逛上一圈,在習習江風、燈火闌珊中,品味獨特的城市記憶……
“城依景、景融鄉、鄉伴城”的南川魅力愈發凸顯。
近年來,南川區加快建設同城化發展先行區步伐,堅持從大局中找準發展方位,著力優化功能布局,持續提升城市能級,在打造城市新地標東街文旅小鎮的基礎上,規劃連接中心城區第一站的田園新城,布局高鐵新城,建設商貿物流園區東部新城……
一座生態美生活美人文美的都市后花園正在崛起。
建設一百平方公里的景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
“南川城品質越來越高。”這是近年來南川市民的直觀感受。不光東街成為近悅遠來的打卡地,尹子祠、金佛山書畫院等文化地標也“拔地而起”。更為重要的是,城市功能布局漸次清晰。
向北,南川區正在以北固片區的渝湘高鐵南川北站為原點,規劃建設7平方公里左右的高鐵新城,將重點布局TOD綜合體、濱河公園、品質居住區等產城融合項目;
向東,依托商貿物流園區打造的6平方公里東部新城加速崛起,一大批高品質住宅拔地而起,婦幼保健院、南川中學初中部投用,東勝小學完成改擴建,金華體育公園即將開園;
在大觀,正在規劃建設30平方公里的產城景、農文旅融合的大觀田園新城,打造南川同城化發展的“第一門戶”。其中,布局了約10平方公里的大學城小鎮片區,已與重慶工職院、重慶旅職院達成落地意向。
……
城市基礎設施和服務功能不斷完善。
近年來,南川堅持貫徹景城鄉融合發展理念,規劃建設100平方公里景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通過持續實施金佛山景區提檔升級、推動東街煥新重生、重塑大觀園的形象和內涵等方式,串聯起一個又一個節點性、支撐性項目,基本形成“城依景、景融鄉、鄉伴城”的發展態勢和格局。
對“金佛山—南川城—大觀園”三個片區實施景城鄉一體規劃、一體布局,加速構建“一核兩帶多點”的空間格局,推動各區域組團式、特色化發展。
——“一核”即以城區為核心,以舊城改造和新城建設為抓手,拓展城市空間,提升城市功能。
——“兩帶”即以景城大道為主軸,構建城區至金佛山的“景城一體”旅游經濟帶;以大觀原點為牽引,構建城區至大觀的“景村一體、農旅融合”鄉村振興試驗示范帶。
當前,景城大道正在提速建設,有望年內完工通車。屆時,南川區將以此路為聯結,把沿線金佛山景區、天星溫泉小鎮、良瑜國際養生谷、東街等項目串珠成鏈。
——“多點”即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突出主體功能,分類推進重點鎮、中心鎮和特色小鎮建設。當前,興隆、木涼、黎香湖、河圖等一個個特色鮮明、各美其美的特色小鎮,正在加速呈現。
未來,這100平方公里的景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將成為南川區同城化發展的主戰場,成為重慶主城都市區中心城區空間拓展首選地、功能疏解承接地。
同時,南川正在做足“含金量”文章,推進金佛山提檔升級九大工程建設,形成“金佛山下南川城、南川城里有東街、東街之外是原鄉”全域旅游格局,不斷延伸產業鏈、完善供應鏈、提升價值鏈。
構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
產業,是區域發展之基。產業水平,直接決定著南川景城鄉融合發展的成色和品質。
經過充分、深刻審視自身的使命定位和資源價值,近年來,南川區堅持把“三優稟賦”“三富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積極踐行和探索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產業之路,為景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提供“硬實力”支撐。
打造大健康產業集聚區,積極培育中醫藥、康養等產業,是南川踐行“生態產業化”的生動實踐。
在南川中醫藥產業科技園區,上藥慧遠慶龍藥業的生產車間里日漸忙碌,一群穿著白大褂、戴著口罩和帽子的工作人員正在對生產線設備做最后調試。正式投產后,將產出500多種藥飲片、保健品等中藥材精深加工產品,預計年產量可達5000噸。
近年來,南川區依托金佛山“中華藥庫”的寶貴資源,加速構建“種加銷、產學研、醫藥養、教文旅”為一體的中醫藥產業全鏈發展格局,有序建設百億級的中醫藥產業科技園區。
同時,南川區還在聚力發展康養產業,培育壯大森林康養、文旅康養、運動康養、中醫康養四大業態,打造重慶四季康養“第一居所”,加速形成“重慶康養看南川”態勢,良瑜、興茂、金佛東麓等八大康養旅游綜合體項目競相發力,養老、溫泉、運動等康養產品體系日漸完善。今年上半年,實現康養物業銷售5.2萬平方米、3.6億元。
深耕旅游產業,是南川“生態產業化”的又一堅持。
近年來,南川區圍繞“金佛山”這一核心資源,持續深化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推動金佛山景區全面提檔升級的基礎上,推出山王坪、萬卷書臺、窯灣森林公園、金山湖等一大批新晉熱門打卡地,在“四季觀光”的基礎上,創新推出運動體驗、休閑康養、親子研學、精品民宿等業態產品,推動南川旅游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三鏈齊升”。
同時,以景城鄉融合發展為引領,南川區還加大了在文旅融合、農旅融合方面的探索。例如,東街、尹子祠、金佛山書畫院、龍巖城等大批文旅項目持續上新;大觀原點、鹽井梯田、“稻香漁歌”等農旅項目加速涌現。
此外,南川工業、農業的“綠色嬗變”,正是推動“產業生態化”的真實寫照。
工業領域,南川區堅持以綠色創新發展為引領,一手抓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一手抓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聚焦產業結構高端化、能源結構低碳化、循環經濟、清潔生產、數字化轉型等,培育壯大鋁材料、頁巖氣、現代建筑、機械制造等四大產業集群,打造先進制造業基地。上半年,頁巖氣、新型建材等工業六大主導產業實現產值88.5億元、增長18.2%,占規上總產值比重提升至70.4%,支撐作用加強。
農業領域,南川區結合富氧、富硒、富鍶的優勢,加速構建古樹茶、方竹筍、中藥材、南川米、藍莓“3+2”特色農業體系,推動農業“接二連三”,生產高品質、生態化的優質農產品。
打造內外兼修、城鄉共美的都市“后花園”
城市里,大街小巷互聯互通、干凈整潔,老街區、老社區持續煥新,公園游園加速落地,推窗見綠,出門見景,四季見花;
鄉村中,道路寬闊平坦,村舍院落煥然一新,房前屋后花團錦簇,田間地頭生機盎然,隨處都散發著巴渝風情的濃濃鄉愁;
……
以人為本,聚焦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升城鄉人居品質,讓近者悅、遠者來,正是南川推動發展最根本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城市品質提升,一頭連著發展,一頭連著民生。
近年來,南川區按照“9+18+N”(9大板塊、18個重點專項、N個子項目)的思路,持續開展城市品質提升工作,著力規劃塑造“到城區就是到景區”的城市印象,加速建設美麗宜居的主城都市區后花園。
截至去年底,南川區累計投資274億元,滾動實施景城大道、東街等175個城市提升項目。
其中,有別于傳統的“微改造”或“大拆大建”,南川區在東街改造中積極探索出的既拆遷又改造的“留舊生新”之路,已成為未來南川區實施城市更新提升的范例和樣本。
今年,南川區堅持將“城市更新提升”作為全區工作四大基本面之一,以建設宜居城市、綠色城市、韌性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為目標,通過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管理,不斷提升城市人居環境質量、人民生活質量、城市競爭力。
城市品質是建出來的,更是管出來的。為此,近年來,南川區堅持在“大城細管、大城智管、大城眾管”上下功夫,不斷提升城市綜合管理精細化、智能化、人性化水平,加快建設人民滿意的現代化品質城市。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農村讓人們更向往。
近年來,南川區堅持以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為目標,全力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扎實開展“五清理一活動”專項行動,深入推進農村廁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提升,宜居宜業美麗鄉村雛形初現。
一幅青山綠水間的“富春山居圖”正在南川廣袤鄉村徐徐展開。
未來,南川區將進一步推動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社會事業向農村覆蓋,建設兼具現代功能、本土特色、鄉土氣息的品質鄉村,并依托旅游產業實現農村高顏值、高品質的價值變現,讓農村共享城市發展紅利,真正實現景城鄉融合發展。
城鄉品質、能級的加速提升,進一步拉近了南川與中心城區的距離。在同城化的相向而行中,一座山清水秀的都市“后花園”近在眼前。
王靜 劉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