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橋社區黨員巡邏隊在背街小巷巡邏。記者 李佳遙 攝
■ 記者 李佳遙
在南城街道清橋社區常常會看到這樣一群人,他們胸別黨徽,手臂上佩戴“紅袖章”,帶著小喇叭,穿梭大街小巷、巡邏在老舊樓院,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成為清橋社區基層自治的“觸角”,往往能夠在第一時間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這支隊伍有40多人,他們大多是社區黨員,居民們常常親切地稱呼他們為‘清橋守護者’。”清橋社區黨委書記辜朝輝說,黨員巡邏隊主要負責轄區內多個非物管小區和多條背街小巷社會面巡邏巡查,維護社區平安穩定。
黨員巡邏隊是清橋社區基層自治的一個縮影。清橋社區共有14個物管小區、4個非物管小區,近年來,為提升基層治理質效,統籌管理物管小區和非物管小區,清橋社區以黨建為引領,深化落實城市基層黨建“五進五聯”行動,因地制宜探索出了兩條路子——對于物管小區,推行“黨支部+業委會+物業”工作機制;對于非物管小區,則通過“黨支部+樓棟長”的模式進行治理,黨建引領、黨員帶頭,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硫磺小區建于2009年,屬安置還房小區。多年來,小區存在道路、花園、下水道等基礎設施不完善;居民在小區內散養家禽、占用公共花園種菜、亂搭亂建、車輛亂停亂放等問題,居民抱怨連連,鄰里矛盾糾紛不斷……
2019年,硫磺小區被納入A級社會治安重點整治地區。社區黨委痛定思痛,下定決心改造硫磺小區——對接區城投集團對小區進行改造升級,完善小區基礎設施及附屬設施;社區黨委引導小區建立小區黨支部,引進物業管理公司,成立業主委員會;籌資建成法治文化長廊和清風議事亭,打造“法律診所”,邀請法律專家定期開展法律咨詢、普法宣講等志愿服務活動,多措并舉提升居民法律素養……
功夫不負有心人,如今的硫磺小區已從掛牌整治小區轉變成法治示范小區。小區黨支部牽頭實施網格化管理,常態化開展環境衛生整治、治安巡邏、家庭及鄰里矛盾糾紛調解等;重新規劃停車位,增植補綠完善綠化帶,小區監控全覆蓋;大家自覺愛護公共衛生,積極參加小區志愿服務活動,小區面貌煥然一新。
清橋花園小區是非物管小區,在去年的老舊小區改造中,小區順利安裝完成8臺電梯。電梯安裝需要業主自籌40%的資金,個別業主不愿意出資是開展工作的一大難題。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清橋社區組織小區黨員挨家挨戶上門宣傳政策,認真聽取業主意見建議,每一棟樓選舉產生一名樓棟長,組織業主代表開會討論方案,所有業主同意安裝并簽字后方能進行安裝……
清橋花園河濱南路4號樓是小區電梯安裝工作推進最快的一棟樓。該樓樓棟長鄭開仲介紹:“我們由黨支部牽頭,選出黨員和群眾代表共8人成立一個小組,從宣傳政策、選擇電梯公司、質量監督到后期維護,全部由我們小組黨員群眾共同商量決定。”
通過多年的摸索,清橋社區的“黨建+”基層治理模式成效顯著,居民滿意度不斷提升,黨員群眾齊心協力共同打造和諧社區。接下來,清橋社區將繼續弘揚“激濁揚清、遇水疊橋”的黨建文化,健全完善“社區黨委+小區黨支部+樓院黨小組+黨群小家”組織體系,全覆蓋推行“黨員雙亮”工程,力求讓社區基層治理水平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