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 民生大事件件抓實 幸福答卷張張暖心
發布時間:2022-05-29 21:54:13 來源:重慶日報
新聞摘要:

五年來整合資金138億元,累計實施重點民生實事163件
南川 民生大事件件抓實 幸福答卷張張暖心

    美麗的鄉村學校 攝/汪新

    家庭醫生為居民體檢 攝/任前蔚

    鳳嘴江健身公園 攝/夏于洪

  核心提示

  為政之道,民生為本。

  近年來,南川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圍繞脫貧攻堅、教育、醫療、就業、住房、養老等重點民生領域,堅持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問效于民,累計實施民生實事163件,解決老百姓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民生問題——

  困難群眾告別土墻房,住進嶄新的房屋;創業政策變好了,就業培訓增多了,腰包鼓起來了;塑膠運動場、美麗的教學樓,城鄉教育從基本均衡邁向優質均衡……“扎扎實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南川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辦一件實事,暖一片人心,聚一份力量。民生實事清單就像一張張答卷彰顯了南川區委、區政府不忘初心的使命擔當,凸顯了以人為本的民生情懷。而“幸福”,就是這份答卷最美的底色。

  醫療服務提質增效

  衛生事業穩步發展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

  基層首診率達60%以上,城區內就診率90%以上;優化大規模核酸采樣點134個;孕產婦死亡率為0;公共場所母嬰室配置率達100%;19家醫療機構分別與29家養老機構全覆蓋實行醫養簽約服務;65歲以上老年人中醫藥健康管理率達65.02%……一個個健康水平指標的變化,猶如一份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書寫著2021年南川衛生健康系統在全民健康領域的堅守和奮進。

  2021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形勢下,南川衛生健康系統始終堅持以外防輸入為重點,落實各項疫情防控措施,積極推進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全方位構筑疫情防控屏障,全力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南川成為重慶唯一、全國少有的“零疫情”區縣。

  同時,南川全覆蓋核酸檢測衛生、文旅、交通、教育、商務等重點行業工作人員8400余名,常態開展市外低風險區返南來南人員核酸檢測8萬余人。

  南川還按照《2021年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要點》,進一步細化全年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目標任務,不斷加強基層醫療機構建設,推動醫療衛生事業穩步發展,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2019年,南川試點大觀中心衛生院托管河圖鎮、木涼鎮衛生院,建立緊密型醫共體,不僅節省了開支,還提高了診療服務水平,受到周邊村民的一致認可。

  2021年,南川在鳴玉、大有中心衛生院推廣實施“大觀”醫共體模式,初步構建起公立醫院為主導、民營醫院參與、中心衛生院為樞紐的“三位一體”醫共體新模式。

  在此基礎上,南川完善區域“智慧健康”平臺,推進三期“醫防融合”建設,完成公立醫療衛生機構和民營醫院的數據接入,實現公共衛生與醫療業務的“功能融合”,升級改造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系統,植入個性化體檢包,建成數據集成交互統一入口管理;整合醫療信息數據,融入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實現居民電子健康卡“川渝互通”;管控藥品通過售藥管理系統實現常態化運用,“學生晨午檢監測系統”助力疫情防控;完善基層醫療機構移動支付管理系統,優化服務流程,改善患者就醫體驗。

  從“有學上”到“上好學”

  教育從基本均衡邁向優質均衡

  不僅是醫療,在同樣事關千家萬戶、關系民生福祉的教育領域,南川圍繞群眾最現實、最緊迫的需求,著力補齊教育短板,辦好優質教育,讓孩子們從“有學上”到“上好學”,推動社會事業發展再上新臺階。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教育的發展水平決定著一個地區的未來走向,攸關民生幸福,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石。

  一直以來,南川始終把教育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凝心聚力促改革、求真務實謀發展,努力辦好每一所學校,成就每一位教師,惠及每一名學生,造福每一個家庭,讓教育優質均衡的春風吹拂南川大地。

  近5年來,南川加大投資力度,教育投入年均增幅近10%,新(改)建學校38所,建成寄宿制學校35所,義務教育由基本均衡邁向優質均衡。

  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當今教育事業面臨的根本問題。

  南川區始終立足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多措并舉,將“五育并舉”的道路走得更寬更廣。

  南川投入資金9000余萬元,實施“校園文化提升”“校園保潔”兩大行動,學校內涵發展與硬件建設同步提升,建成市級及以上特色學校40余所,全區學校一校一品、百花齊放,學生多元成才有了保障。

  不僅如此,南川秉承“要讓每一個孩子享有公平受教育的權利”的承諾,讓更多孩子享受到教育福祉。

  楊力(化名)此前一直在福建和父親一起打工。

  為把楊力從校外“拉”回校園,東勝初級中學的老師可真費了一番功夫。

  得知楊力退學外出打工,老師千方百計聯系到他的父親,苦口婆心做工作,還將書本、考試卷子快遞給楊力,隨時答疑解惑。

  回到校園后的楊力在老師的關心輔導下,沒把功課落下,后來還順利通過隆化職中春招,開啟了自己新的人生。

  教育是一份責任,一份關愛。守好教育初心,讓教育路上的孩子一個都不落下,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和擔當。

  南川建立了學生資助聯席會議制度,完善學生資助體系,健全控輟保學聯控聯保8個工作機制,全面開展教師大家訪活動精準摸排,對標對人按時落實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學生資助6大類25項,受助學生35萬人次、資金3.5億元,農村義務教育學校營養改善計劃全覆蓋,全區無一名學生因貧輟學失學。

  回應群眾所盼所思

  事事有回應件件抓落實

  今年,南川計劃投資16億元,聚焦鄉村振興、教育醫療、就業創業、住房改善、養老扶助、文體惠民、便民設施、生態環保等領域,實施區級民生實事19件。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

  2021年,南川在學習教育中開展“以實學促實干、以實干出實績”行動,既立足于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具體問題,又著眼于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力推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走深走實。

  2021年,南川征集“我為群眾辦實事”民生需求和意見建議4379條,梳理形成區級民生實事69項、各級各部門擬辦實事3040項、基層黨組織擬辦實事983項,并建立“一制兩化六定”(“清零”銷號管理制,項目化、清單化,定目標、定任務、定標準、定時間、定人員、定責任)工作機制,倒排工期、打表推進,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增強。

  “這里都是老年人,我們共同語言多,還可以一起唱歌跳舞,也不用自己做飯、做清潔,這才真正是養老生活。”去年7月底,東城街道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剛開業,70多歲的楊奶奶便住了進來,不到一個月時間,便把親家薛奶奶也拉了進來一起住。

  作為南川首家街道養老服務中心,東城街道社區養老服務中心設有32張養老服務床位,為入住老人提供食宿、醫護、娛樂等一站式服務,同時也為社區其他居家老人提供個人清潔、助餐、人文關懷等上門服務。

  提高養老服務供給能力、提升社區養老服務質量,正是南川回應群眾所盼所思,為民辦實事的生動體現。

  位于大觀生態園的中海黎香湖項目,是南川康養度假的一張名片,這里常住居民達到1600多戶,每年還要接待20多萬人次的游客。

  此前,該片區供水水源由水庫更換為大觀水廠,供水水質雖然提高了,但停水、水壓小等問題卻時有發生。

  在廣泛收集群眾意見的基礎上,開發企業采取多舉措臨時保障供水,并將“供水難”的問題集中反映給南川區相關部門。

  隨后,南川為其新增一條供水主管網、新添一套備用電源設備、新建一座備用水廠,徹底解決了區域供水問題。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近5年來,南川整合各類資金138億元,圍繞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教育、醫療衛生、養老、住房、環保等重點民生領域,累計實施民生實事163件,用干部的辛苦指數換來群眾的幸福指數。

  王靜 劉廷

相關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