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特”字上下功夫 “同”字上做文章
發布時間:2022-05-25 09:11:24 來源:南川網
新聞摘要:
  

  ■ 七一客戶端暨重慶市委黨建全媒體記者 唐余方

  春節假期結束后,南川區全區上下都呈現出開局爭先的干勁:

  中鐵十八局集團有限公司重慶至黔江鐵路站前5標項目啟動了“百日大戰”行動,確定要完成39個橋梁墩臺身建設等任務,全力做好渝湘高鐵南川段配套基礎設施建設;

  2月,金佛山管理委員會確定了2022年工作要點,將抓住同城化契機,重點推進生態旅游資源改革、四大類旅游重點項目建設、金佛山“兩山”價值轉化機制等任務;

  時隔5年,重慶金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事務中心啟動了新一輪國家一級二級動植物專項調查行動,將進一步更新自然保護區內動植物資源信息……

  高效率才能贏得高效益,快節奏才能換來大發展。無論是“百日大戰”行動,還是新一輪國家一級二級動植物專項調查行動,都體現了南川牢牢把握立足特色化、面向同城化的“兩化路徑”,加快建設同城化發展先行區的鏗鏘步伐。

  特色化,是南川獨有的資源稟賦;同城化,是南川新的發展契機。如今的南川,正加快進入同城化、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軌道。

  交通同網

  在中鐵十八局集團有限公司重慶至黔江鐵路站前5標項目經理部辦公樓前,一進門就能看到“高標準、高質量傾力建造西南艱險山區生態鐵路、精品工程”的標語。

  “生態鐵路、精品工程”是指渝湘高鐵。而渝湘高鐵南川段正是這條“生態鐵路、精品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渝湘高鐵南川段是南川交通網絡的核心組成部分,在南川境內約50公里,設南川北站、水江北站。其中,5號標段全長29.7公里,包含5.5條隧道,17座橋梁,23段路基,1座車站。

  “自2020年3月進場至今,隧道工程已完成一半,橋梁下部結構和路基土石方工程已完成60%,50余個施工作業點都在如火如荼地推進。”5標項目計劃部部長李棟介紹。

  渝湘高鐵南川段建成通車后,南川與中心城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雙核的時空距離將進一步縮短,南川也將全面融入全國高速鐵路網絡,進一步加強與京津冀地區、長三角地區、粵港澳大灣區等發達地區的聯系。

  如果說渝湘高鐵南川段是南川交通網絡的核心組成部分,那么高速公路、快速通道則是推動南川行穩致遠的交通骨架。

  如今,這副骨架正日趨強健。

  前不久,南川西環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鳳嘴江特大橋2號墩的樁基施工基本完工。與此同時,渝湘復線高速南川段也在緊鑼密鼓的建設。

  高速公路、高速鐵路等是實現“快進”金佛山的基本保障,金佛山周邊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則是“暢行”“慢游”金佛山的現實需求。

  “南川在不斷強健交通骨架的同時,還在持續打通環金佛山交通的‘毛細血管’。”南川區交通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目前,南川正在加快建設環金佛山道路、上金佛山快速通道等,全面構建金佛山“快進、暢行、慢游”的旅游交通體系,“1小時從中心城區上金佛山”的同城化時空愿景即將實現。

  產業同鏈

  作為主城都市區唯一的世界自然遺產地,金佛山擁有世界一流的生態資源、旅游資源。

  近年來,隨著南川推動旅游從“小我經營”向“景城鄉”一體化發展轉變,產業鏈、價值鏈不斷延伸,金佛山也在持續釋放它的潛力。

  位于金佛山西坡的良瑜國際養生谷,正是金佛山稀缺性價值的受益者。

  在良瑜國際養生谷營銷副總經理鐘軼看來,良瑜國際養生谷與金佛山的適配度非常高。一方面,金佛山為其提供了眾多優質的康養旅游資源;另一方面,南川正在大力發展大健康產業,更讓良瑜國際養生谷走出了一條“森林康養+中醫康養”的發展路徑,生態資源、旅游資源、產業資源等形成一條可持續發展鏈條。

  目前,良瑜國際養生谷布局了休閑娛樂、運動健康、森林康養、謐林度假四大功能板塊,配套建設大地花海、星空露營基地、智慧康養平臺、中醫文化長廊等文化旅游項目,深受市民喜愛。

  “得益于地處‘1小時從中心城區上金佛山’的區位優勢,來此度假和置業的市民80%來自主城都市區中心城區,南川有效承接了中心城區的康養需求和人口流動。”鐘軼說。

  旅游產業的轉型升級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只是南川產業能級提升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南川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著力擴規模、提質量、增效益,全區產業結構持續優化,正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強力引擎:

  在先進制造業方面,六大主導產業集群雛形漸顯,“一園四組團”工業格局逐步形成,40多家企業落地中醫藥產業科技園區,頁巖氣產業從無到有;

  在文旅康養方面,累計引進重點文旅項目103個,完成投資192億元,打造四季康養品牌,布局“森林康養、文旅康養、中醫康養、運動康養”四大業態,“文旅商農學養”融合發展,逐步形成“重慶康養看南川”的態勢,助力重慶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特色消費集聚區;

  在現代農業方面,中藥材、古樹茶、方竹筍和南川米、藍莓“3+2”特色農業體系實現規模和品牌“雙提升”,綜合產值超過30億元,南川因此入選首批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創建區縣。

  生態同保

  2021年4月,重慶金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安裝的紅外線監測設備拍到了珍稀鳥類白鷴,這是金佛山境內首次觀測到白鷴。

  這一發現,讓重慶金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事務中心黨支部書記鐘偉激動不已。

  “第一次發現白鷴,而且還是一雄兩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群體,說明自然保護區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了。”鐘偉說。

  這樣的激動時刻,過去5年里時常出現在鐘偉和同事們的日常工作中。

  金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重慶市第一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動植物種類極其豐富,被譽為國家珍貴的生物物種“基因庫”。

  珍貴就意味著要傾心保護。重慶金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事務中心自建立以來,就肩負起自然保護區內動植物資源的保護、監測、巡護等工作。,2018年以來,鐘偉見證了金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動植物保護體系的不斷完善、生態監測隊伍的持續壯大和管護平臺的數字化、智能化、智慧化發展。

  得益于完善的制度體系,2018年以來,自然保護區自然生態系統得到有效保護,主要保護物種數量穩步提升、棲息地面積明顯增加,主要保護區自然遺跡狀況穩定。

  生態是南川獨具特色的“家底”。近年來,南川一直在堅決守好“家底”。

  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南川聚焦突出環境問題,堅持源頭管理防范污染和精準施策治污相結合,出臺《南川區環境保護工作責任規定(試行)》等24個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有關制度,率先在全市建立生態環境領域信訪投訴舉報工作制度等責任體系,進一步壓緊壓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

  坐擁金佛山“天然寶庫”和空氣富氧、土壤富硒、水源富鍶“三富”資源,全域森林覆蓋率達56%;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連續5年領跑主城都市區,獲評“中國氣候宜居城市”國家氣候標志;主要河流出境斷面水質穩定達到Ⅱ類……如今的南川,正逐漸成為主城都市區一抹靚麗的生態底色。

  (原載《當代黨員》2022年第08-09期)

相關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