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壯麗的金佛山云海景色。(南川區委宣傳部供圖)
黎香湖皮劃艇大賽。(南川區委宣傳部供圖)
核心提示
近年來,南川區深學篤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所作重要講話和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堅持“跨越崛起、率先突破”主調,始終鎖定建設同城化發展先行區目標,牢牢把握立足特色化、面向同城化“兩化路徑”,緊緊圍繞建設山清水秀旅游名城、大健康產業集聚區、先進制造業基地、景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主城都市區后花園“五大定位”,奮力實施綜合實力、開放水平、生態品質、民生福祉、治理效能、黨的建設“六個提升”,以更加開放、更高平臺、更大能級的發展迎接黨的二十大和市第六次黨代會勝利召開。
金佛何崔嵬,縹緲云霞間。陽春三月,微風送暖,金佛山綠意萌動,岡巒滴翠。上周末,攝影愛好者羅彬一大早就驅車上山,拍攝云海、流瀑、晚霞和落日。
這里雄奇峻峭的美景,已經成就了他多張“大片”。從北坡索道上山,拍攝古佛洞、藥池壩、生態石林等景點后,羅彬一路游覽,走到西坡地界,拍攝了牽牛坪、金佛寺、絕壁棧道等景點,再乘坐西坡索道下山,實現“不走回頭路”的大環線游。
“一張門票,就能玩轉整個大景區,在國內眾多風景名勝中,并不多見。”羅彬獲得感滿滿,不僅是因相機儲存卡上一張張美景照,更因景區打破“一山多主”的經營管理體制桎梏,讓游客“玩得起”“玩得好”。
提升含“金”量
打造山清水秀旅游名城
在我國,不少自然資源類風景名勝區開發,由于規模大、投資多、開發周期長等,常常造成“一山多主體”,各自“圈景”賣票。這不但不利于統一規劃、統一保護、統一定位、統一布局、統一監管、統一營銷,還會讓游客“重復掏錢”,以及沿著圍欄“走回頭路”,體驗感下降。
作為世界自然遺產地,金佛山擁有世界一流的生態資源、旅游資源,總面積1300平方公里,風景區規劃面積441平方公里,保護區面積522平方公里。
絕佳的風景、廣袤的土地,數十年來,金佛山像自然磁石般吸引著眾多市場主體“爭搶”。
早在1998年,一家民營房地產開發公司(后變更為旅游公司)就與原南川市金佛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簽訂金佛山核心景區整體開發經營協議,經營期40年。
該公司隨后以金佛山北坡為重點進行了開發建設,主要投資經營金佛山北坡上山索道、古佛洞、藥池壩、假日酒店、滑雪場、生態石林等旅游設施和景觀景點。
2006年,一家國有投資公司又正式入駐金佛山,實施了以金佛山西坡為重點的核心景區開發建設和運用,經營期為50年。
與國內不少自然資源類風景名勝區一樣,此舉雖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金佛山開發,也導致了“一山多主”“管理掣肘”等問題,制約和影響了金佛山的統一規劃。
如何厚植綠色本底,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向金佛山要“含金量”?“唯有改革,整合資源,統一規劃、統一打造、統一監管、統一營銷,才能實現金佛山旅游的良性發展,才能成功打造金佛山旅游升級版。”金佛山管委會主任郝位翔稱。
2019年9月,南川區成立以書記、區長為雙組長的旅游改革領導小組,全面啟動了金佛山旅游體制改革。經艱苦談判,南川區惠農文旅集團于2020年對北坡實現整體收購,于2021年對西坡實現絕對控股。
金佛山景區提檔升級的序幕由此全面拉開。2021年3月,金佛山北坡上山公路開工建設;同年12月,金佛山北坡滑雪場升級投用。與此同時,以“一索二路三中心”(一索即北坡3S索道,二路即北坡、南坡進山通道,三中心即北坡游客中心、西坡游客中心、南坡游客中心)為重點的旅游基礎設施提升項目,以滑雪場、藥池壩、古佛洞等為代表的“金佛+春夏秋冬”產品提升項目加快推進。
“實踐證明,經營管理體制改革之后,金佛山不僅在開發建設上駛入快車道,資源保護、品牌提升、服務品質、游客體驗等均得到質的飛躍。”郝位翔稱,2021年,金佛山入選“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新地標”。五年來,游客接待人次、旅游綜合收入分別增長102%、181%,游客服務滿意度位居全市前列。
城鄉一體化
打造景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
內觀青山、外觀花海,與山石林田為伴,鄉村集市琳瑯滿目,可嘗遍地方美食,滿足舌尖誘惑……走進南川大觀原點旅游綜合體,這里以山、水、林、田為基底,以賞花為特色,以旅游休閑和度假體驗為方向,融山居村落、民藝體驗、浪漫花田等于一體,用藝術手法將綠水青山轉化為文旅精品,吸引大量游客“回到故鄉、回到原點”。
“不僅風景優美,體驗項目也非常有趣,巨大的圓環酒店更是造型別致,太好玩了。”不少游客紛紛點贊。
事實上,作為我市知名鄉村旅游目的地,南川大觀園經過多年發展,已涵蓋大觀、黎香湖、木涼、興隆、河圖5個鄉鎮,游客在這里可以賞花、摘果、劃船、釣魚、游湖、露營等,幾乎滿足了人們對鄉村旅游的所有期待。
但隨著南川建設同城化發展先行區的號角吹響,積極承接中心城區空間拓展、功能布局、人口流動,更好傳導、放大主城都市區對周邊的輻射帶動作用,成為南川區應盡之責。
為此,南川提出了景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新思路,著力讓城依景、景融鄉、鄉伴城,將南川打造成為景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
該區制定了《重慶市南川區景城鄉一體化發展規劃》,景城鄉一體化范圍達到了1562平方公里。其中的“景”以金佛山景區為核心,“城”包括南川城區,“鄉”以生態大觀園區為重要功能區域。
景依托于做大旅游,旨在打造國際一流的名山旅游度假目的地和世界遺產地;城以服務旅游為定位,打造專業旅游城市,景城一體發展先行區;鄉則要融合旅游,爭做全國鄉村旅游度假典范。
大觀原點旅游綜合體就是南川發力鄉村的一個大手筆,也是南川景城鄉一體化建設的重要節點。該項目以服務于大觀園景區為核心,致力打造成為鄉村旅游“一站式”服務平臺和“農文旅融合”高品質鄉村綜合體。
去年國慶節,大觀原點甫一亮相,就成了熱門打卡新IP。超大圓環鋼結構的酒店繞山而建,村落、青山、梯田與主題民宿、風物集、商業街錯落有序,自然野趣,詩意美好,建筑的美與自然的美渾然天成。同時,配套國內一流游客中心、特色商業街、鄉村精品酒店等功能區和體驗項目,以及行李寄存處、母嬰休息室、醫務室、殘疾人衛生間、殘疾人專用通道、咖啡輕餐廳、多功能會議廳、親子空間等人性化服務設施,滿足游客多元需求。
今年1月,大觀原點入選重慶鄉村振興十大示范案例。如今的南川大觀園,新項目新業態頻出,“十二金釵”、油菜花海、鹽井梯田,喚醒著都市人的山水鄉愁,已然成為大都市居民的第二居所。
城依景、景融鄉、鄉伴城——南川景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步履更加堅實。
聚焦大健康
打造大健康產業聚集區
健康,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生活方式。
周五,下班出城;周末,和父母在林間漫步,與愛人在茶室品茗,陪孩子在農莊游戲;周一一早,再以全新的姿態出發。
對很多市民來說,這樣的生活方式是一種美好理想,而南川正在讓這一理想照進現實。
在金佛山西麓,良瑜國際養生谷就是秉持這種理念打造的集生活、休閑、娛樂、康養、度假為一體的森林康養四季住假綜合體。項目布局了休閑娛樂、運動健康、森林康養、謐林度假等四大功能板塊,配套建設大地花海、特色民宿、星空露營基地、度假酒店、青少年營地中心、避暑療養居住區、智慧康養平臺、中醫文化長廊等文化旅游項目。
2020年,經過國家度假休閑旅游發展案例課題組層層篩選,良瑜國際養生谷入選由文化和旅游部資源開發司編著的《中國度假休閑旅游發展示范案例精編》,向全國推廣。
事實上,良瑜國際養生谷只是南川大力發展大健康產業的一個縮影。大健康產業一頭連著民生福祉,一頭連著經濟發展,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的內在要求。作為同城化發展先行區,南川擁有區位條件優越、生態環境優良、文旅資源優厚的“三優稟賦”,為發展大健康產業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近年來,南川立足特色化、面向同城化,搶抓“健康中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一區兩群”等重大戰略機遇,積極順應大健康產業加快發展、創新發展、融合發展、聚集發展的趨勢特點,加快建設中醫藥科技園區,培育壯大森林康養、文旅康養、運動康養、中醫康養“四大業態”,建設八大康養旅游綜合體,努力形成“重慶康養在南川”新格局。
做大“藥”文章。近年來,南川中醫藥產業簽約項目40余個,協議引資近500億元。截至目前,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區已形成10平方公里制造基地,以中藥飲片、中藥配方顆粒、中成藥、中醫藥保健品、特色植物資源化妝品、特醫食品等為特色的中醫藥產業蓬勃發展。建成生態中藥材種植基地30萬畝,成為全市唯一的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
做精“養”文章。建立健全“健康+”產業新體系,促進醫療與文化旅游融合、醫療與養老融合、食品與健康融合,不斷拓展健康旅游、健康旅居、健康養老、健康食品應用場景。目前,天星溫泉小鎮、良瑜國際養生谷、中海黎香湖、興茂樂村旅游度假區、金山文旅小鎮等項目,吸引著絡繹不絕的市民游客。
數據顯示,南川以八大康養旅游綜合體為代表的康養產業產值突破100億元。去年7月,《康養藍皮書:中國康養產業發展報告(2020)》發布,南川入選“2020年度中國康養可持續發展100強縣(區)”名單。
“世遺凈土·康養勝地”品牌愈加響亮。
突破“天花板” 創新打造全國一流政務平臺
重慶日報 記者 韓毅
“真沒想到,材料交過來,施工許可證當場就辦好了,效率居然這么高。”前不久,當南川一家公司負責人張慶民一身輕松地走出南川區政務服務大廳時,他看了看時間,前后用時不到兩個小時。
近年來,南川區堅持“黨務+政務+服務”工作機制,聚焦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和突出問題,用干部的“緊張指數”換取群眾的“滿意指數”、地方的“發展指數”、政府的“信任指數”,持續改革創新,打通政務“堵點”,化解企業“痛點”,解決群眾“難點”,不斷提檔升級政務服務,積極營造近悅遠來的一流營商環境。
南川區政務辦在全國率先推行介于行政服務中心和行政審批局之間的第三種“審批+服務”模式,切實打通群眾辦事“最后一扇門”。
“該模式主要是為因部門之間的政策壁壘,造成群眾辦事難而制定的。”南川區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副主任李沁逾介紹,具體做法是,遇到部門之間政策“打架”,造成群眾辦事難的情況,由區政務辦牽頭召集相關部門召開專題協調會,以出臺會議紀要的方式,針對不同問題共同制定新的辦事路徑,使群眾能夠辦成事。
不僅如此,南川區全面落實“三集中三到位”,實現一個窗口受理、一站式審批、一條龍服務,創新和完善行政審批服務模式,構建起了行政審批、公共服務、一站式收費、效能監察“四位一體”政務服務平臺。
同時,南川在全國率先設立了“大廳金融街”,引進7家銀行入駐政務服務大廳,讓銀行在大廳擺擂臺、比政策、比服務、比效率,實現1家企業同時與7家銀行談判的先例,讓企業融資變被動為主動。
數據顯示,近年來,南川區政務辦在政務服務事項辦理中,即辦件率89%、辦結率100%,群眾滿意度96.66%,企業開辦全流程縮減至1個工作日,施工許可、竣工備案等事項均當場辦結。南川區政務服務大廳先后榮獲全國政務服務優秀單位“模式革新金雷獎”、重慶市優化營商環境“十佳創新案例”,多項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接下來,南川區將進一步突破“天花板”,推動“放管服”改革向縱深發展,減少審批事項、縮短辦理時間,構建智慧化、標準化政務服務體系,打造全國一流營商高地。
重慶日報 2022年04月01日 星期五 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