撂荒地“復活” 村民腰包鼓
發布時間:2021-10-26 09:42:44 來源:南川網
新聞摘要:     南川網訊(記者 聶靈靈)10月20日,沿著大觀鎮鐵橋村通村路前行,沿途120畝的土地里,不少村民忙
  

  南川網訊(記者 聶靈靈)10月20日,沿著大觀鎮鐵橋村通村路前行,沿途120畝的土地里,不少村民忙著平整土地、測量面積、搭建大棚等,為即將開始的大棚精品蔬菜發展做準備。

  “今年這片地可看到了希望。”鐵橋村村民張學倫說,這片土地早些年有業主流轉過來發展水蜜桃,可因為技術欠缺沒有成功,現在的年輕人大多出去務工,老一輩的又不愿太操勞,長此以往土地就閑置了。

  據了解,這片土地在發展水蜜桃種植后,土質、土壤都受到不同程度影響,導致土地積水嚴重、營養成分不夠,村民想按照原來的技術在這片土地上再種植農作物,卻發現很難產生較好的效益。

  去年底,這片閑置地有了變化。

  一直在大觀鎮發展精品蔬菜的騰春蔬菜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姜國強說:“土地雖然有缺陷,但是土地周邊的基礎設施卻非常好,只要用心管理、整合起來,這塊土地就能發揮出應有的效益。”

  同時,區農業農村委相關工作人員前往現場考察后,也決定提供相應的技術指導和政策支持。于是,姜國強看準發展機遇,以每畝地300公斤谷子的流轉費,將這120畝撂荒地從村民手中流轉過來用于發展精品蔬菜和水稻。同時,在農技人員指導下,姜國強在今年春耕春播時就栽種下100余畝精品蔬菜和10畝水稻。

  “土地‘活’了,我們的腰包又鼓起來了。”村民田學容把土地流轉給姜國強以后,在合作社找到一份工作,負責管理家門口的蔬菜,每月能收入2000余元。

  因為撂荒地“復活”,村民增收的情況,如今在大觀鎮并不少見。據了解,近年來,我區加強撂荒耕地的治理,通過引導業主和種植大戶利用撂荒地發展產業,同時開展農作物秸稈還田、有機肥替代化肥和土壤酸化治理,扎實推進化肥農藥減量,提高耕地地力,助力村民增收。

相關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