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雙城經濟圈發展新格局要找準抓手
發布時間:2021-10-25 09:52:37 來源:南川網
新聞摘要:   構建雙城經濟圈發展新格局要找準抓手  ——論認真貫徹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①
  構建雙城經濟圈發展新格局要找準抓手

  ——論認真貫徹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①

  重慶日報評論員

  近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正式發布,明確提出“構建雙城經濟圈發展新格局”,對打造區域協作的高水平樣板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和期望。

  空間格局決定發展格局。《綱要》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空間格局作了明確規定:以發揮優勢、彰顯特色、協同發展為導向,突出雙城引領,強化雙圈互動,促進兩翼協同,統籌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發展,促進形成疏密有致、集約高效的空間格局。這一空間格局,充分考慮了成渝地區的現實條件和特色優勢,具有很強的操作性,為我們構建雙城經濟圈發展新格局提供了指引,意義重大。

  一子落而全局活。《綱要》作為“施工圖”,將實質性地推動國家重大戰略部署落地落實。全市上下要認真貫徹落實《綱要》要求,把提升雙城發展能級、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促進雙圈互動兩翼協同、分類推進大中小城市和縣城發展作為有效抓手,唱好“雙城記”,共建經濟圈。

  不斷提升雙城發展能級。《綱要》的原則之一就是“雙核引領,區域聯動”。優化重慶主城和成都功能布局,有利于發揮雙核引領作用,全面提升發展能級和綜合競爭力。對重慶而言,就要以建成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新范例為統領,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中先行先試,建設國際化、綠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現代城市,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中心、西部金融中心、西部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和國際門戶樞紐,增強國家中心城市國際影響力和區域帶動力。

  加快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都市圈介于大城市和城市群之間,其中成員的行政邊界雖然存在,但限制逐漸被打破,勞動力、資金、技術等要素實現有序流動、合理布局。因此,圍繞重慶主城和成都培育現代化都市圈,也要把握要素流動和產業分工的規律,做到順勢而為、因勢利導。對重慶而言,重點要關注“梯次推動重慶中心城區與渝西地區融合發展”“率先實現同城化”“打造川渝合作示范區”等方面,在經濟區和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等方面下好“先手棋”。

  大力促進雙圈互動兩翼協同。攜手者并進,合作者共贏。依托資源稟賦、人員往來、產業聯系等方面優勢,強化區域中心城市互動和毗鄰地區協同,是優化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協同發展格局的必經之路。要從四個方面唱響“協奏曲”:推動重慶、成都都市圈相向發展;推動渝東北、川東北地區一體化發展;推動川南、渝西地區融合發展;輻射帶動川渝兩省市全域發展。以此為突破口,與四川齊心協力、相向而行,重慶大有可為,也必將大有作為。

  分類推進大中小城市和縣城發展。堅持分類指導、科學施策,推動公共資源在各級各類城市間合理配置,對于優化城市規模結構和功能布局至關重要。作為中心城市的重慶,要在提升發展能級的同時,統籌兼顧多元需求,實現瘦身健體。大中城市既要立足特色資源和產業基礎,提升產業水平,又要增加醫療、文化、體育資源供給,提升功能品質。縣城是城鄉融合發展的紐帶,要推動公共資源適當向縣城傾斜,提升重慶縣域經濟發展能力。要分類引導小城鎮發展,加強對都市圈范圍內重點鎮的規劃統籌,下功夫培養專業特色鎮,增強一般小城鎮服務農村、帶動周邊的功能。

  開局關系全局,起步決定后勢。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規劃實施開局之年,也是落實《綱要》起步之年。堅持“干”字當頭、“實”字為要,我們就一定能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為全國發展大局作出新貢獻。

  (原載《重慶日報》10月22日1版)

相關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