鴛鴦。 特約通訊員 趙志 攝
■ 通訊員 陳小翠
10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以視頻方式出席在昆明舉行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領導人峰會并發表主旨講話時指出,生物多樣性使地球充滿生機,也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我們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地球家園。
今年9月,新調整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目錄》正式發布,金佛山的野生植物獲得“更高級別的保護”: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從6種增加到7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從30種增加到86種。
“雖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只增加了麻栗坡兜蘭這1種,但全市11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超過一半在金佛山都有生長和分布。”重慶市藥物種植研究所研究員林茂祥說。
近年來,南川區厚植生態本底,守護綠水青山,守護金佛山“生物基因庫”,守護好8000多種野生動植物的家園。
留住300萬年前的“來客”
銀杉,300萬年前的“來客”,是我國特有的珍稀瀕危植物,自然繁育困難、數量稀少,被稱為“植物大熊貓”。
金佛山,銀杉分布的最北界。
正值金秋,銀杉結果,金佛山自然保護局工程師周洪艷迎來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時節。“今年恰逢銀杉結果小年,只收了400多顆果實。多少顆能成為種子、成功育苗,還不得而知。”
金佛山珍稀植物繁育科研基地,生長著200多株珍貴的銀杉幼苗和少量的崖柏幼苗。周洪艷介紹,這些都是2018年采集的種子培育而成,經過兩年的生長,大多才長到3~5厘米。很多人工繁育的銀杉樹苗,30年才能長到5米高。
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南川著手開始銀杉繁育,累計育苗3000余株,野外回歸1700株。
同時,南川對野生銀杉的保護從未停止。該區對每一株野生銀杉的生長地點、樹高等進行測量、記錄,全部都編號在冊,給予嚴格和精心的保護。
一次,周洪艷與護林員巡護時發現,長在斜坡上的一株銀杉根部大半裸露出來,面臨著被風吹倒、被雨水沖刷滑坡致死的危險。主管部門立即召集林業、土壤、植物等領域的專家研究制定救助方案,清除競爭植物,通過護坡、培土,修建樹池,這株銀杉得以存活。
去年10月,周洪艷牽頭完成金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第三次野生銀杉調查,發現金佛山現存1米以上的野生銀杉數量從362株增加到572株,是全市唯一的野生銀杉分布地,也是全國野生銀杉群落分布最多的地方。
為黑葉猴建“智慧家園”
山王坪鎮廟壩村,金佛山支脈的天山坪深處。灰矸河峽谷和后河峽谷緊緊環繞,谷內峭壁上零星分布的天然巖洞,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葉猴日常生活、繁衍后代的家。
黑葉猴身材短小,行動敏捷,一撮毛直立在頭頂,拖著一條長尾巴,渾身烏黑,只有兩頰至嘴邊才有一道白毛。它對野外生存環境非常挑剔,是喀斯特森林或河谷里特有的靈長類野生動物。
據統計,全世界黑葉猴只有2000多只,廟壩村就有151只。它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瀕危動物,也是我國的一級保護動物。
因峽谷水能資源豐富,1994年,廟壩村建立了龍塘水電站,家家戶戶用上了電燈、用上了電器,生產生活條件發生了極大改善。電站年產值60萬元,每年還為村里分紅。
但人們逐漸意識到一個問題:由于電站處于黑葉猴的核心生活區域,電站的持續運行對黑葉猴的生存環境帶來一定影響。一邊是集體分紅,一邊是生態保護,廟壩村面臨兩難抉擇。
“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自然生態環境。”2018年,廟壩村全體村民集體投票決定關停電站,全力守護黑葉猴的家園。
灰矸河恢復了往日的寧靜,廟壩山水又成了黑葉猴的自由樂園。而廟壩村依托青山綠水,建設黑葉猴主題村,發展生態旅游業,摘掉了貧困的帽子。
近年來,南川區還與高校合作,開展金佛山黑葉猴種群調查,運用智能化和網絡技術建設“智慧保護區”,默默守護野生動物。隨著野生動植物棲息環境得以恢復,黑葉猴、林麝等珍稀動物的種群數量持續增加。
“追鳥人”鏡頭下的260種鳥
龍巖河,攝影愛好者的追鳥基地。74歲的楊小萍習慣在河邊搭起帳篷,等待鳥兒的到來。為了捕捉各種鳥兒的風姿,他可以坐等半天、連續蹲拍半月。
楊小萍說,吸引他長期在龍巖河拍攝的原因,是因為這里有著豐富的生物多樣性,鳥兒們在這里筑巢、孵蛋、誕生……有大量的鮮活場景可以拍攝。
追鳥的濃厚興趣源于6年前,楊小萍打開一本2010年出版的《重慶金佛山生物資源名錄》,其中記錄的金佛山鳥類共有228種。熱衷攝影的他給自己設定了一個目標——完整拍下這228種鳥。于是,他不拍風景人物了,成了專門“追鳥人”。
楊小萍每天早出晚歸,蹲守進南川的山林里、溪水邊。除了龍巖河,楊小萍堅持蹲守拍攝的地點還有半溪河上游的雙河水庫。今年開春后,成群結隊的鳥兒常常出現在雙河水庫。楊小萍發現,不僅有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鴛鴦,還第一次出現了鳳頭。
6年時間里,楊小萍的鏡頭不僅留下了各種鳥兒的俏麗身影,也記錄了南川生態環境的變化。
南川劃定以金佛山為核心的生態保護紅線管控面積,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持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域森林覆蓋率達到55.2%,天更藍、水更綠,滿目蒼翠、鳥語花香。
“我鏡頭中的鳥兒數量已經遠遠超過了目錄里的228種,達到260多種。”楊小萍說,自己拍攝的數萬張鳥類照片里,有猛禽,有水鳥;有花開鳥鳴的美好瞬間,也有鳥兒們在野外爭斗的難得場景。“這種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場景讓人愜意。”
(原載《重慶日報》10月14日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