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 全力創建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發布時間:2021-08-24 09:20:37 來源:南川網
新聞摘要:   智造崛起 智慧賦能  南川 全力創建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南川城 攝 汪新    同昶科技
  智造崛起 智慧賦能

  南川 全力創建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南川城 攝/汪新

  

 

  同昶科技全自動精密沖壓線上,機械手臂的生產效率比傳統人工提高10倍以上,精度可以達到微米級 攝/袁治衛

  

 

  2021智博會南川展區

  

 

  目的地“旅游+農特”智能化產業平臺

  

 

  工業園區龍巖組團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

  近年來,南川區堅持以創建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打造“千億工業”為抓手,持續實施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加快建設先進制造業基地和消費品工業高質量集聚區,著力提升“南川智造”競爭力和“智慧南川”新形象。

  智能制造提質增效

  去年剛落戶南川的愛之窩科技公司,打造了5條智能化家具生產線,年加工能力達到10萬平方米,同時還開發出集家具購物、全屋定制、虛擬預覽、流程跟蹤等功能于一體的互聯網家居平臺,為客戶提供一站式的線上服務。

  同樣,作為南川招商引資的重點企業之一,生產金屬及塑膠制品制造的同昶科技在投資建廠之初就決定配備同行業最先進、最智能的生產線,生產效率是傳統工廠的10倍。

  目前,該公司二期正在建設中,全部建成后將形成13條全自動精密沖壓線、2條全自動烘烤線、3條全自動注塑線,實現年產家電金屬制品1500萬件。

  “招大引強”,正是南川“智造”崛起的路徑之一。

  近年來,南川區大力引進一批市場前景好、核心競爭力強、科技含量高的科技智慧企業,為南川工業的智慧化發展提供基礎支撐。

  截至2020年末,南川區共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0家、重慶市科技型企業321家,建成區級企業研發中心23個、規模以上工業建立企業研發機構65個。

  與此同時,推動存量企業的“智慧提檔升級”,成為南川“智造”加速發展的又一支撐。

  專門生產新能源汽車電池托盤的鋁器時代,通過購置工業機器人、智能化數控線等方式,對原有車間進行智慧改造,降低不良品率75%,降低運營成本23%,提高能源利用率30%,提高生產運營效率185%。

  專注鋼構生產的金鴻緯公司投入了大量資金進行生產線大面積智能化改造,用智能機器人工作站、數控等離子切割機等設備替代傳統勞動力,實現關鍵工序的智能化,企業生產成本大幅降低、生產效率和產品品質大幅提高。

  ……

  近年來,南川區積極推進工業企業上云上平臺,實施智能改造項目60余個,建成超群科技、鋁器時代等5個市級數字化車間,獲批市級企業技術中心5家、市級中小企業技術研發中心8家,“智能基因”在企業中不斷壯大。

  智慧應用“多點開花”

  “目前,基地內設有數據采集、數據設定和預警、自動化生產作業、病蟲害收集和圖像上傳系統等智能系統,可進行遠程監控和操作。”在南川區大觀鎮金龍村,騰春蔬菜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姜國強坐在家中,一邊介紹情況,一邊掏出手機,開始對菜地澆水施肥。

  “智慧+農業”正是南川區各行各業積極推動智慧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南川區以產業融合、公共管理、公共服務為重點,積極嘗試和探索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在旅游、農業、商務、政務、城管、醫療、交通等領域的應用,成效顯著。

  例如,在公共衛生方面,南川區打造了區域智慧醫療健康服務平臺,聚合了全區40家公立醫療機構、12家民營醫院和個體診所(村衛生室)的服務和數據,可提供公共衛生服務、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等在內的26項日常應用,基本實現了“區—鄉—村”三級醫療健康數據的互聯互通。

  在政務服務方面,南川區大力推動政務服務事項“應上盡上、全程在線”,形成網上審批大廳與實體政務服務大廳有機結合,實現線上線下功能互補、融合發展。目前,南川區各部門、各鄉鎮(街道)的政務服務事項上線率均達100%。

  在城市管理方面,升級智慧城管系統、運行視頻監控、路燈控制、危險源管理等8個子系統,智慧城管APP開通定位查看、搜索及投訴等功能。

  在旅游方面,聯合騰訊公司打造的全域智慧旅游2.0系統已經上線,屆時將通過實時定位、信息推薦等功能,為游客提供全天候、智慧化的專屬服務。

  ……

  與此同時,為了讓更多行業、更多群體享受到信息化、智能化帶來的紅利,南川區進一步加大信息基礎設施方面的投入和建設。

  當前,南川區5G建設及開通數量767個,實現城區、金佛山景區5G網絡全覆蓋,全域4G網絡覆蓋率100%;完成Wi-Fi熱點建設,重點覆蓋政府、商圈、醫院、學校等人流密集區域。

  “以創促建”驅動創新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了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重慶市“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推動南川等創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國家戰略有指引,市級規劃有部署,發展現狀有要求,創建高新區,南川勢在必行。”南川區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南川將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創建為契機和抓手,加快推動建設先進制造業基地和消費品工業高質量集聚區,構建千億工業集群。

  今年7月,南川區委、區政府印發《南川區創建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工作方案》,明確了舉全區之力推進高新區創建工作,提出“以創促建”,力爭2023年創建成為重慶市級高新區;“以升促建”,力爭2026年創建成為國家高新區。

  創建高新區,園區平臺是載體。

  按照規劃,南川高新區將涵蓋龍巖、南平、水江、大觀組團和商貿物流園等范圍。下一步,南川將進一步優化“一園四組團”的功能布局和產業布局,升級園區生產生活配套,推動園區平臺的特色化發展、差異化發展、協調化發展、聯動化發展。

  創建高新區,產業集群是基礎。

  未來,南川將堅持集群化、智能化、特色化和綠色化發展的基本思路,加快構建以中醫藥、新型建材、機械制造為主導產業,頁巖氣、精細化工、鋁材料為特色產業,智能產品、消費品為新興產業的產業體系,力爭到2025年實現全區工業總產值達到1000億元。

  前不久,南川區委、區政府印發《關于進一步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全市重要先進制造業基地和消費品工業高質量集聚區的意見》,繪制出南川進軍“千億工業”的時間表、路線圖。

  創建高新區,環境生態是支撐。

  基于高新區的“高”“新”特質,創新生態勢必成為關注焦點。

  為此,今年下半年以來,南川區在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基礎上,又陸續出臺了《關于深入推動科技創新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決定》《支持科技創新和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若干財政金融人才政策》《南川區“為科技工作者辦實事助科技工作者作貢獻”工作清單》等“一攬子”支撐政策,以進一步培育創新土壤,優化創新生態,激發創新活力。

  王靜 劉廷 圖片除署名外由南川區委宣傳部提供

相關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