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黎明
“如今,南川特產已入駐江北機場T3航站樓。公司旗下‘圖個吉栗’、南川土雞在線、‘淘鄉村’三個品牌通過線上線下展示,把我們南川好的農產品賣得更遠,賣得更好。”近日,重慶紅曼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魏先曼高興地說。
擴大種植規模,提高板栗品質,打造“圖個吉栗”品牌,加工板栗產品,成立電商平臺,推銷全區農產品……回望近8年的發展軌跡,紅曼農業積極探索,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之路。
擴規模創品牌
有效延長產業鏈
河圖鎮騎坪村自1997年開始種植板栗,但全村逾千畝的板栗樹卻并沒帶來高產量、高收益。其原因是鄉親們不懂技術,也不懂銷售。
“當時農民種植的板栗每千克只賣2元錢,農戶基本掙不到錢。”魏先曼說,要想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得讓種植科學化、板栗產業化,提高產量是第一步。
2013年,重慶紅曼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成立。魏先曼在騎坪村做規劃、引技術、跑項目、找資金,擴建板栗種植基地,創辦“圖個吉栗”品牌。
紅曼農業與各規模種植戶簽訂了訂單收購合同,按照高于市場價5%~10%的價格收購板栗,此模式減輕了市場價格波動對種植戶造成的不利影響,讓農業產業持續穩定發展。
2015年8月1日,農村電商平臺“淘鄉村”上線,通過電商和農產品品牌化,板栗價格從0.5元/千克漲到2元/千克,為騎坪村的板栗種植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增收。
目前,河圖鎮板栗產量已突破250噸,累計收益近200萬元。
“互聯網+農業”
打通產業“腸梗阻”
2015年,該公司聯合市內科研單位,研發、生產“圖個吉栗”新型系列休閑食品,現已開發出熟制板栗仁、無糖板栗酥、板栗罐頭三個系列產品。
魏先曼說,公司結合板栗加工的實際,還把開辦板栗加工廠與親子游結合起來,讓游客帶著孩子參與板栗餅、板栗酥的制作,既提升板栗附加值,又同步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有了加工廠,小顆粒板栗也可以利用起來,加工成板栗餅、板栗糕等。”魏先曼說,發展村集體經濟和板栗加工業,可以把只有一季的板栗買賣做成全年的生意,讓更多村民借板栗致富。
同時,該公司利用旗下的“淘鄉村”電子商務平臺進行銷售,建起面向重慶市內外的快速銷售渠道。
有了銷售板栗的經驗和渠道,紅曼農業的“觸角”伸向了更加廣闊的農村。
公司利用“互聯網+農業”“電商+扶貧”“市場+公益”,打造連接城鄉、服務農民的“淘鄉村”農村電商平臺,并與多個脫貧村簽訂“電商扶貧”合作開發協議。電商平臺與區內5000多戶農戶建立農產品銷售合作關系。
目前,“淘鄉村”電商平臺對外銷售的農產品覆蓋了32個鄉鎮(街道)、48個行政村、54家農業公司和農民專業合作社,打通了農產品銷售“最后一公里”,累計交易額已突破5000萬元。
推動農旅融合
民宿帶動鄉村游
為了豐富鄉村游內容、提高鄉村旅游文化品質,河圖鎮黨委、政府不斷加大板栗重點基地的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并逐步與二三產業有機結合起來,舉辦采摘板栗體驗賽、板栗豐收攝影賽、歌舞比賽等旅游文化活動。
2015年9月,紅曼農業聯合區板栗協會舉辦了重慶生態大觀園第五屆鄉村旅游暨河圖鎮首屆金秋板栗采摘文化節。活動還設置了以板栗產品為主的農副產品一條街,農戶除出售板栗外,還出售自己生產的其他農副產品。
河圖鎮“板栗之鄉”的美名得到傳播。板栗種植核心區騎坪村更是先后被國家和重慶市命名為“全國綠色小康村”“綠色村莊”“森林村鎮”。
在基礎設施等各項條件成熟之后,魏先曼又籌備發展民宿,用城里人的“田園夢”實現農村人的“致富夢”。
河圖鎮漫居·有點田民宿在騎坪村的青山綠水間拔地而起,開業后為騎坪村帶來了人氣。“平時的入住率在70%以上,周末常常爆滿,既解決了部分村民就業,又帶動了農產品銷售。”魏先曼說。
魏先曼表示,下一步,該公司還將在村莊美、產業興、農民富方面發力,以“互聯網+”為營銷手段,帶領村民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