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岳南川,金佛山下城亦燃
發布時間:2021-07-13 08:48:41 來源:南川網
新聞摘要:     金佛山云海    任筱楠  重慶是一座美麗的山水之城,無論是流光溢彩的山城夜景、輕軌穿樓
  

  金佛山云海

  

  任筱楠

  重慶是一座美麗的山水之城,無論是流光溢彩的山城夜景、“輕軌穿樓”的魔幻場景,還是鬧市中琳瑯滿目的巴蜀小吃、影視劇中常常出現的江邊民居都在社交媒體上被廣泛傳播,吸引著眾多游客前去打卡。近來,重慶連續登上全國熱門旅游目的地榜單。根據重慶文旅委發布的數據,今年“五一”假期,重慶A級旅游景區共接待游客1019.8萬人次,同比增長146%,按統計口徑較2019年增長10.4%。在后疫情時代,這座城市依然火熱。

  如果將目光向重慶中心城區周邊拓展,你會發現這里山川旖旎、自然秀美。76%的山地面積不僅成就了山城的魔幻多姿,更是造就了金佛山、武隆等世界遺產。山地是重慶最為寶貴的自然資源之一,也是開展山地旅游的重要依托。如何將這些優質的山地資源轉化為發展旅游經濟的優勢,讓多元豐富的山地旅游產品成為目的地從城市打卡觀光游到深度體驗休閑游轉變的推動力?位于重慶主城都市區的南川,或許能給出答案。

  自然遺產:守護與開發并行

  從重慶中心城區一路向南,便來到了花園之城——南川。1300平方公里的金佛山占據了南川區的一半面積。金佛山是典型的臺原喀斯特地貌,因其巍峨的山峰神似一尊仰臥的大佛,在落日余暉下映射出萬丈霞光而得名。2014年,金佛山憑借其“超乎尋常的自然現象和美學價值”和“地球演化歷史的杰出范例”成功入選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行至金佛山,你能感受到自然景觀的迤邐多姿,數步之間,景致已變化萬千。一路上碧野修竹、絕壁瀑布、溶洞石林令人目不暇接。更令人贊嘆的是一條凌空棧道橫掛絕壁之上,行走其上恍如凌波微步,一側是云海蒸騰、層巒疊嶂,另一側是萬丈絕壁、燕飛溶洞。此外,金佛山中自然形成的巨大喀斯特溶洞——金佛洞也堪稱一絕,其已探明的長度達11.8公里,面積約9萬余平方米,洞內還有兩尊高達十多米的巨型天然鐘乳佛像。除了自然的鬼斧神工,金佛山優良的生態環境和氣候條件也是吸引游客前來休閑度假的重要因素。這里森林覆蓋率達95%,25萬畝原始常綠林為5900余種植物、2200余種動物提供了棲息之地。良好的生態使空氣中每立方厘米負氧離子濃度高達2萬多個,年平均氣溫為16.6℃,非常適合休閑康養。而在金佛山之東,還有山王坪國家喀斯特生態公園;山之西,是擁有碧潭飛瀑的神龍峽。自然之美,生態之佳,讓金佛山成為南川旅游當之無愧的金字招牌。

  2020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讓旅游業飽受沖擊,同時也深刻影響了旅游業的發展態勢。健康和養生成為關注的焦點。而山地憑借清新自然的戶外環境滿足著后疫情時代人們的旅行需求。今年,金佛山旅游的逆勢增長也從一方面反映了這一態勢。據金佛山管委會主任梁正忠介紹,目前金佛山整體的旅游態勢已經完全恢復到疫前水平。“尤其是進入2021年以來,金佛山接待的游客呈井噴態勢。截至目前,金佛山接待的游客數量同比翻番,旅游收入達去年同期近3倍。”除了疫情讓游客更加重視自然和健康這個原因以外,金佛山和南川抓住疫情對旅游業重塑的機遇,加快文旅融合和產業升級,推出更加多元的產品也是其旅游業得以迅速恢復的重要原因。據了解,目前,南川已經形成了“春賞高山杜鵑,夏享避暑天堂,秋觀層林盡染,冬品南國雪原”的全季節產品格局,并培育了完整的康養產業鏈,構建了中藥康養、文旅康養、森林康養、運動康養四大業態,還打造了集冬季滑雪、山地越野、滑翔傘、飛拉達、瀑降、漂流、自駕等于一體的山地戶外運動品牌。

  其實對于金佛山這座珍貴的世界自然遺產,除了開發,南川強調更多的是保護。“生態保護永遠是首位的。”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梁正忠說道。因為山地生態系統本身具有復雜性和脆弱性,必須在保護優先的基礎上善加利用。南川區也在積極主導綠色發展之路。據了解,南川實行了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政策,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管控面積達456平方公里,在發展山地旅游的同時,堅守生態保護的底線。“在保護中發展,于發展中保護。”南川在平衡名山保護與山地旅游發展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和示范。

  連接山地精彩,提升國際影響力

  擁有獨特豐富的山地資源、開發與保護并舉的南川也在嘗試著通過共享與交流進一步提升自身旅游品牌的國際影響力。2021年5月29日,2021國際山地旅游日世界遺產名山(金佛山)峰會在南川舉行。此次峰會以“世界遺產保護與山地旅游綠色發展”為主題,聚焦山地旅游、溫泉旅游、康養旅游新發展,推動世界遺產的保護與利用。來自16個國家的駐華機構、國際組織、專家學者、目的地管理機構及旅行商代表齊聚南川,共同探討山岳型世界遺產的保護與利用,以推動世界遺產名山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可持續山地旅游發展之路,實現山地旅游發展與世界遺產名山保護的良性互動和同生共濟。

  據了解,“國際山地旅游日”是由國際山地旅游聯盟于2018年正式發起設立的國際性山地旅游紀念日。此次于南川舉辦的峰會也是第三個國際山地旅游日活動。在活動開幕式的致辭中,國際山地旅游聯盟副主席邵琪偉提到,“作為以保護山地資源、傳承山地文明、促進山地經濟、造福山地民眾為宗旨的國際組織,國際山地旅游聯盟有責任促進山地旅游業界形成共識,引領山地旅游領域堅持走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文明之路,這也正是本次活動主題定位為‘世界遺產保護與山地旅游綠色發展’的出發點。”他還代表國際山地旅游聯盟發布了《2021國際山地旅游日金佛山倡議》。該倡議呼吁:利用世界名山資源,發展可持續山地旅游,讓社會關注名山及山地資源的保護和可持續發展,讓公眾了解世界遺產名山的自然和文化價值;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可持續發展之路;豐富山地旅游業態、活化遺產資源;推動綠色、低碳技術在山地旅游領域的應用和推廣;開展山地旅游與名山保護的良性互動,實現共生共濟。在主題論壇環節,國際山地旅游聯盟秘書長何亞非作題為《新時代旅游治理和山地旅游振興》的演講。他提出:“隨著后疫情時代的到來,世界旅游業需要重振旗鼓,以全新姿態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構建新時代旅游命運共同體。”

  南川也在這個國際平臺上更進一步地推進了國際合作。世界自然遺產金佛山與世界地質公園印度尼西亞林賈尼——龍目島線上簽署《友好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在生態保護與資源利用等多方面開展合作,進一步打造國際化的山地旅游目的地。南川區文化旅游委與上海景域驢媽媽集團、復星旅文集團、托邁酷客國際旅行社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進一步布局和整合旅游全產業鏈,為旅客創造獨有的出行旅游品質體驗。通過舉辦有國際影響力的活動,南川不僅將旅游發展和世界遺產的保護與利用與世界共享,也進一步擦亮了“金佛山·福南川”的品牌,讓南川和金佛山的國際范和影響力得到提升。

  景城交融,南川不止金佛山

  “游客奔山而去,下山即走。”對于不少名山而言,這是一個常態,甚至很多游人都不知道山下的城市在何方。曾經的南川也面臨這樣的窘境。游客停留時間短,過夜游客少。不過,隨著南川老城中心東街的重新亮相,這一切正在發生改變。

  夜晚,走進燈火通明、流光溢彩的東街,兒時的記憶頓時化成現實的畫面。屏幕上閃著雪花的黑白電視機、小巷上空掛滿衣服的晾衣繩、布滿墻壁的電影海報……眼前的一切將人帶回了上世紀八十年代。舊時的家庭場景、別有意趣的景觀小品讓人忍不住打卡拍照;傅記米粉、韋豆花、油茶、油醪糟、方竹筍排骨等美食讓人品味到“最南川”的味道。南川的風物和記憶就在街巷間一一展開。據了解,嶄新亮相的東街是南川打造的以小鎮青年文化記憶為主調的文旅體驗項目。這里曾經是城中的棚戶區,卻也承載著厚重的南川記憶。因此,東街在開發過程中,本著修舊如舊、記住鄉愁的原則,在保持原有空間肌理的基礎上,將南川人生活點滴和金佛山上的山水奇觀、草藥文化、植物生態等特色融入其中,開發多個主題性創意業態,讓游客在東街游憩過程中,更能體驗南川的文化特色。

  東街的夜有著滿滿的煙火氣。川流不息的人群里有從夢想摩天輪上走下的情侶、街邊大快朵頤的游人、巷尾嬉笑玩樂的孩童、家庭記憶館中給孩子講述曾經的父母……東街不僅僅是一個能提供多種體驗的文化景點,更是一個最能感受南川記憶的“城市會客廳”。東街也讓游客能夠慢下來,去觸摸和體味這座城市的肌理。南川區文旅委主任曾祥友表示,未來南川還將繼續豐富東街的內容和業態,“做實東街,讓它的生命力越來越強”。東街的興起讓南川城更添趣味,也讓“金佛山下南川城,南川城里有東街”的圖景更為具象。如今,一條景城大道將東街與金佛山連接起來,“山”“城”聯動、景城融合,在推動城市景區化的道路上,全域南川逐漸展現。

  鄉野宜游,助推鄉村振興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走進南川的鄉野,這句話便躍然腦海。有山有水,亦有花有林,位于渝湘高速大觀互通口的大觀鎮依托與重慶中心城區、南川城區距離較近的位置優勢,早已有了成熟的鄉村田園觀光項目基礎,而一個嶄新的項目——大觀原點的落地,讓人對鄉村旅游的更多可能產生期待。據了解,大觀原點是重慶首個鄉村旅游游客集散中心,項目集合了一流的游客中心、鄉村文旅商業街、沉浸式自然劇場、沉浸式主題游戲、鄉村會員制酒店等示范功能區與創新體驗項目,是一個“一站式”的鄉村旅游服務平臺。依托這一項目,南川的鄉村旅游有了新面目,游客不僅能夠更加便捷地暢游大觀園,還能體驗到特色民宿,購買到特色文創產品,感受到南川的鄉村之美。

  在大觀原點的“風物集”,方竹筍、中醫藥、玄參、南川大米、古樹茶等當地農副產品經過統一的標識設計和包裝成為了“鄉頌”系列文創產品,吸引了很多游客的注意。其實農副產品只是一個縮影,以鄉村旅游為牽引,大觀原點這一項目融合帶動了大觀園的文化、農業、中醫藥業、工業等產業,可以說整合聯動了大觀園及南川全域旅游資源。

  據了解,去年南川中藥材、古樹茶、方竹筍和南川米、藍莓等特色產業實現年產值30多億元,入列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創建先導區。通過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南川鄉村人口人均純收入較往年有了顯著的增長。文旅相融、農旅相融。山水相依、山城一體的南川如今還在打造“景城鄉”一體的南川經濟帶,未來景城鄉旅游交相輝映的景象將在南川呈現。

  (原載《環球時報·環球旅游周刊》7月5日B4版)

  圖片為資料圖片

相關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