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路四通八達 攝/凌云霄

生產中的勝頁二平臺 攝/喻梵

超群工業汽車輪轂 攝/甘昊旻

鴻路鋼構生產車間 攝/甘昊旻

騰飛的中醫藥產業園 攝/蔣小波
全區實現規上工業產值45.8億元,較2020年同期增長30%;完成工業投資15.2億元,較2020年同期增長67.1%,增速在全市排第6位;其中技改投資占比為58.6%,占比在全市排第2位……
今年一季度,南川工業發展迎來了“開門紅”。這一連串亮眼數據的背后,是南川區對工業高質量發展的努力堅守和不懈追求。
“十三五”以來,以打造先進制造業基地、消費品工業高質量集聚區為目標,南川區始終把“工業提質”擺在經濟發展的重要位置,聚焦高質量、供給側、智能化,以科技創新推動制造業綠色轉型、提檔升級,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成效明顯。
促集群
“一園四組團多基地”的工業版圖
園區,是南川工業發展的“主戰場”。
近年來,南川區加快了關于工業集群化的探索步伐,不斷育龍頭、補鏈條,推動既有產業加快串成“鏈”、連成“片”,基本繪制出一幅“一園四組團多基地”的工業版圖。
“一園四組團”包括龍巖、南平、水江、大觀4個組團;“多工業基地”包括鳴玉、神童、興隆等。
目前,南川工業園區入駐企業數量由“十二五”末的110戶增加到現在的244戶。2020年實現產值178.2億元,占到全區工業總產值的7成以上。同時,依托不同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龍巖、南平、水江、大觀4個組團也各具特色,產業集聚效應逐步顯現。
其中,龍巖組團控規15.88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5.2平方公里,重點發展智能制造、機械制造、鋁材料等產業,現有入駐企業90多家,其中包括鋁器時代、超群工業、西友幕墻、海塑南邦等一大批鋁加工鏈條企業。
南平組團控規面積6.2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1.7平方公里,重點發展新型建材、緊固件產業等產業。該組團是南川打造我市“建筑產業現代化試點區縣”的重要支撐,引入了鴻路鋼構、泰日建材等裝配式建筑頭部企業。同時,該組團還獲授牌“重慶市特色產業(緊固件)建設基地”,配套有國家級緊固件檢測中心、重慶市級研發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
水江組團控規12.38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4.33平方公里,重點發展新材料、精細化工和頁巖氣等產業,目前聚集了博賽礦業、江南化工、中望固廢、吉鑫冶金等企業。
大觀組團控規5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1.2平方公里,主要發展中藥飲片、中藥配方顆粒、中成藥、中醫藥保健品、醫療器械、生物醫藥等產業。目前引入了天圣制藥、康美藥業、中佳信集團等企業。
優結構
從“一黑一白”到“六大主導產業”
驅車駛入南川南平鎮,4棟白墻紅底的高層住宅建筑格外顯眼。
這個名為“南平杉樹林安置房”的項目是我市首個“鋼結構裝配式”住宅示范項目。該項目所使用的裝配式建材,基本實現了南平組團自給自足。
目前,南平組團入駐了鴻路鋼構子公司金鴻緯、泰日建材等一批裝配式建筑頭部企業,同時聚集了裝配式建筑相關加工企業約70家,構建起較為完善的裝配式建筑產業鏈條。目前金鴻緯的三期廠房預計將于今年6月底實現試運營,這里未來有望發展成西南地區最大的裝配式綠色建筑基地。
面對這些新興產業,很難想象,倒退20年,南川竟然是一座“靠礦吃飯”的資源型工業城市。
黑色的原煤和白色的氧化鋁,曾被譽為南川工業“一黑一白”兩大支柱。氧化鋁產業最高峰的時候,占全區工業總產值的70%,全區煤炭相關企業最多的時候有50多家。
隨著資源紅利的時代逐漸過去,優化調整產業結構是南川轉型發展的必由之路。
“水泥企業從過去的12家減到現在的1家;硫化堿企業從過去的5家減到現在1家。與此同時,綠色裝配建筑、鋁材料加工、固廢利用等產業頭部企業越來越多。”南川區工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李毅勇見證了這些年南川工業的“騰籠換鳥”。
近年來,南川區堅定貫徹新發展理念,聚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轉變發展方式、培育新發展動能,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一手抓工業存量的提質,一手抓工業增量的引育,調整優化產業結構,逐漸培育出中醫藥、鋁材料、頁巖氣、新型建材、機械制造、精細化工六大主導產業,新培育億元以上企業32家、規上企業54家。
數據顯示,機械制造、新型建材、中醫藥3個產業在南川工業總產值規模中的占比,從2015年的10.74%、8.43%、3.82%,分別提升至2020年的18.76%、21.78%、7.31%;同時,鋁材料和精細化工產業則從2015年的49.73%、18.16%下降至23.42%、6.4%。
由此可見,南川在不斷做大工業規模的同時,工業結構優化效果也很明顯。
強引領
開啟生態轉型、科技創新“雙引擎”
當前,“生態效益”,已然成為南川招商引資的第一門檻和標尺。
“哪怕企業產值、稅收再誘人,只要過不了生態這個門檻,都不會成為招商對象。”南川區招商投資促進局負責人介紹,過去招商首先看的是稅收,如今選擇標準變了,他們更看重的是企業生產過程中是否兼顧了生態效益。
近年來,南川區在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始終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引領,堅持走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的綠色發展路徑。
此外,科技創新是南川驅動工業提檔升級的另一個引擎。
金鴻緯投入了大量資金進行生產線的智能化改造,包括智能機器人工作站、數控等離子切割機、端面銑床、智能埋弧焊機等,基本實現關鍵工序的智能化升級;
鋁器時代主要生產電動汽車電池鋁托盤,坐擁80多項專利技術,年產能達到50萬套,成為比亞迪、吉利、廣汽、小鵬汽車和上海大通等品牌汽車制造商的合作企業,從2019年到2020年實現營業額10倍增長;
超群工業生產的超輕量化鋁合金汽車輪轂,深受TSW、Wheel pros等美國汽車后市場知名品牌商家的認可和親睞,成功闖入F1世界錦標賽美國大獎賽舞臺;
……
一方面是傳統工業企業的高新改造;另一方面是高新企業的引進。截至2020年末,南川工業園區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8家,當年實現工業總產值40.14億元,占園區工業總產值的22.51%;市級科技型企業94家,年度實現工業產值100.79億元,占園區工業總產值的56.53%;累計建成區級企業研究開發中心14家,有35家企業獲得104項發明專利。
此外,南川區還實施傳統工業智能改造項目52個,建成超群輪轂、華仕威智能技術、鋁器時代3個市級數字化車間;獲批市級企業技術中心5家、市級中小企業技術研發中心7家。
下一步,南川還將在發展數字經濟上持續用力,敢于“無中生有”,大膽融合創新,推動數字經濟與南川工業結合,加強大數據智能化在傳統產業中的應用,推進企業經營活動加速“觸網”“上云”,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插上智能翅膀、提供數字引擎。
前不久,南川區召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創建工作領導小組2021年第一次會議,明確提出舉全區之力創建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標志著南川的科技創新驅動發展即將開啟新篇章。
精服務
讓“營商環境”成為南川的一張名片
從2016年以來,南川工業園區龍巖組團企業服務科的韓玉龍,幾乎每周都會到超群工業的廠區進行走訪。由于太熟悉企業的情況,在企業負責人不在的情況下,他還會經常幫忙接待來訪客商,客串一下“講解員”。
“超群工業是我的‘一對一’服務對象,從項目前期的審批落地建設,到后期的運營,他們有任何要求和困難,都會第一時間給我打電話,隨叫隨到。”韓玉龍說,在南川,像他這樣的“一對一”服務人員還有100多名。
近年來,南川區始終堅持“一切圍繞企業,一切服務企業”的工作理念,建立“一個項目、一套班子、一個方案”的服務機制,全力服務項目建設,進一步壓減審批事項、縮短辦理時限、降低企業稅負,為入駐企業提供“一對一”、保姆式服務,讓企業家在南川放心投資、安心發展、舒心生活。
2020年,南川區辦理政務服務事項118.45萬件,即辦件率89%、辦結率100%,群眾滿意度96.66%;企業開辦全流程縮減至1個工作日,施工許可、竣工備案等事項均當場辦結;全區各部門、各鄉鎮(街道)的所有服務事項上網率100%,行政許可事項承諾時限較法定時限平均減少81%以上;
……
這一組組數據,正是南川區“營商環境”最直觀的體現。
近年來,南川區堅持“黨務+政務+服務”工作機制,聚焦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和突出問題,用干部的“緊張指數”換取群眾的“滿意指數”、地方的“發展指數”、政府的“信任指數”,持續改革創新,打通政務“堵點”,化解企業“痛點”,解決群眾“難點”,不斷提檔升級政務服務,積極營造近悅遠來的一流營商環境。
2019年,南川區政務服務大廳榮獲全國優秀政務大廳“服務優化獎”,全區營商環境考核排名全市第3位。“廢除46項證明事項、優化辦事流程”入選2020年度重慶市優化營商環境十佳創新案例。
此外,南川區還創新開展了“最難辦事科室群眾評”,將35個區級部門具有行政審批和行政服務職能的102個科室作為評議對象,每季度評出10個“最難辦事科室”,予以通報。去年8月,該評選機制被中央依法治國辦評為第一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項目”,全國僅24個項目入圍。
良好的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競爭力。營商環境,正在逐漸成為南川區的一張城市名片。
南川頁巖氣日產500萬立方米
為70多個城市提供清潔能源
綦南線、長南線,是南川當前正在使用的4條主要燃氣外輸管道中的2條,目前每天都有近百萬平方米的燃氣能源,經這兩根管道,源源不斷送到綦江、長壽等區域,以滿足當地生產生活的能源需求。
又有誰能想到,10多年前修建這兩根管道時,初衷竟是為了給南川區域供氣。目前,已然形成了“反輸”的格局。那么,南川的氣到底哪里來的?
2011年,我國舉辦首次頁巖氣探礦權出讓招標,中石化中標渝黔南川頁巖氣勘查區塊。經過多年的前期勘探準備,2016年,中石化正式啟動對南川頁巖氣的規模建設和商業開發。2017年9月,南川頁巖氣項目首次對外輸氣。
2020年,南川新增一個探明儲量達到1918億立方米的頁巖氣新區塊,這也是中國國內首個得到確認的常壓頁巖氣資源區塊。自此,南川頁巖氣探明儲量約3000億立方米,預測儲量5000億立方米以上。
去年,南川區的頁巖氣產業雖然受到疫情和低油價雙重影響,但依托全電力開采、常壓頁巖氣開采等技術突破,有效降低成本,順利完成增產增銷預期目標。去年,該區頁巖氣全年產氣量突破15億立方米,是我市第二個年產量超過10億立方米的規模化氣田。
截至目前,南川區累計建成頁巖氣平臺50個,開鉆井188口,累計完成投資88.6億元,已實現年產20億立方米的產能,預計今年有望達到30億立方米。
當前,南川每日的頁巖氣產量達到的500多萬立方米,其中100多萬立方米可覆蓋南川本地工作、生活的能源需求,剩余的燃氣將通過“長南線”“南涪線”“南武線”“綦南線”等外輸管道,接入國家“川氣東送”管網,向重慶至上海沿線的70多個城市提供清潔能源,為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做出應有貢獻。
王靜 劉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