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紅色記憶,傳承紅色基因,繼續來看《金佛山火種——尋訪南川黨史》全媒體主題系列報道。今天我們的紅色之旅,將探尋解放戰爭時期,中共在南川建立革命據點的光輝歷程。回憶南川大地那段崢嶸歲月,一個耳熟能詳的傳奇人物走進了我們的視野。
【出像 記者 曹淋杰:我現在來到了楠竹山鎮中心小學校,在學校操場旁邊的這一尊塑像特別的引人注目,她英姿颯爽,手持雙槍,是小說《紅巖》中,“雙槍老太婆”的原型之一,也是1949年,南川縣委書記,她的名字叫劉隆華。】
楊益言是小說《紅巖》的作者之一,他說:作為"雙槍老太婆"形象的原型有三人,分別是鄧惠中、劉隆華、陳聯詩。她們三人都是共產黨員,而指揮華鎣山地區武裝起義和游擊戰爭的劉隆華,更接近"雙槍老太婆"的原型。
1948年8月,華鎣山武裝起義失敗后,黨組織安排劉隆華從華鎣山撤到南川,開展川黔邊游擊區工作。1949年1月,按上級精神,由于解放戰爭全面勝利,決定革命斗爭轉入隱蔽階段,保存實力,做好迎接解放大軍的工作。
【同期聲 楠竹山鎮黨委副書記 程在兵:1949年4月,劉隆華同志來到鐵村小學,以任教為掩護,開展革命活動,吸引老師紛紛入黨,在學校編創革命歌曲,發動農民抗丁,建立了沙窩、松橋等六個黨支部,黨員達79人,使鐵村成了堅實的革命據點,建立了石墻區委。】
1949年6月,劉隆華接任中共南川縣委書記,現在的楠竹山鎮中心小學校,就是當時的縣委機關所在地。縣委領導下的有石墻、合溪、縣城3個區委和1個特支以及24個支部,全縣有黨員350多名,發動農民開展抗糧、抗丁、抗稅的“三抗”斗爭,迎接解放戰爭的徹底勝利和全中國的全面解放。
楠竹山中心小學校校歌 創作于1949年3月
我們是一群農村孩子,生長在可愛的鄉村,這兒群山環抱,這兒鳥語花香,這兒真是一個美麗的地方啊。
“雙槍老太婆”的原型之一劉隆華,她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是關輝的一生,她為南川的解放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1949年11月2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進入南川城區,與劉隆華領導下的中共南川縣委勝利會師,南川人民迎來解放。隨后劉隆華奉命調入重慶市委組織部,踏上革命建設的新征程,在重慶先后擔任重要領導職務,于2004年12月去世,享年8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