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特別支委:點燃南川土地革命的火焰
發布時間:2021-06-04 20:13:10 來源:南川廣播電視臺
新聞摘要: 尋訪紅色記憶,傳承紅色基因,繼續來看《金佛山火種——尋訪南川黨史》全媒體主題系列報道。今天我們繼續沿著中國共產黨在南川奮進的足跡,追溯土地革命那段轟轟烈烈的歷程。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

尋訪紅色記憶,傳承紅色基因,繼續來看《金佛山火種——尋訪南川黨史》全媒體主題系列報道。今天我們繼續沿著中國共產黨在南川奮進的足跡,追溯土地革命那段轟轟烈烈的歷程。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斗爭進入最艱苦年代,當時迫在眉睫的任務就是,清理恢復大革命失敗后的黨組織。中國共產黨南川特別支委,就在這樣的歷史大背景下成立了。

【出像  記者 曹淋杰 我們這次尋訪紅色之旅,從探尋土地革命時期,中共在南川建立秘密活動據點開始。我現在所處的農家小屋,是早期中共黨員李燦的故居//94年前的1927年,這里秘密成立了南川特別支委,在南川這片熱土,點燃了土地革命的火焰。】

1927年9月,中共四川臨時省委派遣共產黨員陳問緒來南川,以教師身份作為掩護,清理恢復大革命失敗后南川的黨組織。就在乾豐籍中共黨員李燦居住的這個小木屋里,也就是現在的乾豐鎮順豐村一個小地名叫長塝的地方,恢復了韋奚成、張若余、謝德璋的黨籍,秘密成立了南川特別支委,陳問緒任中共南川特支書記,并傳達了上級“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頑固派斗爭”的精神。1928年3月,中共乾豐支部成立,謝德璋任支部書記,以乾豐王家溝小學校長的身份,組織開展農民運動,發展農民協會會員500多人。

在乾豐鎮順豐村村干部的帶領下,我們找到了謝德璋的孫子謝佰海,年過七旬的謝佰海,從小就聽到父親講爺爺的事跡。

【現場同期  謝德璋的孫子 謝佰海 我爺爺是在貴州師范學堂畢業 也在師范學堂入的黨 就擔任了三縣一市的(地下黨)聯絡員 就是重慶市 南川 巴縣 涪陵 (有一次)我們房子的前前后后 都是圍緊了的 國民黨來包圍 當時他(爺爺)就在書房寫字什么的 就發現這個事 從書房爬上去 從屋檐木梁的口子跳出來 從后面就跑脫了 就消失了。】

【現場同期  記者來到謝德璋烈士之墓 1933年,謝德璋在太平場被團閥抓捕,就義于縣城外蒿芝壩,終年31歲。

1928年秋,中共南川特別支委升格為中共南川縣委,陳問緒成為中共南川縣委的首任書記。

陳問緒組織領導南川早期的革命活動,1937年奔赴抗日前線,1940年在山東與日軍作戰中壯烈犧牲。

在中共南川縣委的領導下,縣城、合溪、白沙井、鳴玉、石牛溪等黨支部先后建立,發展共產黨員55人,建立南川平民革命軍,鼎盛時隊伍超過2000人。

【出像  記者 曹淋杰 我現在的所在地是乾豐鎮新元村的5組 這個看起來不起眼的農家小院名叫德星垣 據南川黨史資料記載 這里曾經是西南地區最大的地主莊園之一 1928年 中共南川縣委組織平民革命軍 三次攻打了德星垣 打擊地主武裝和土豪劣紳。】

【現場同期】乾豐鎮新元村黨支部書記 謝朝進 整個德星垣(以前)共有48條屋脊 12個天井 它是三面環山、是一個易守難攻的地勢 當時有3個炮樓 也就是碉樓】

平民革命軍攻打地主莊園,遭到地主武裝劉瑞廷的負隅頑抗,德星垣終未能攻破。隨后,中共南川縣委在南川、涪陵、巴縣邊區,建立了方圓300平方公里的紅色根據地,在川黔邊區的合溪、古花、慶元、大有、德隆及貴州省部分鄉場建立方圓500平方公里的中心游擊區,開展襲軍閥打土豪濟貧民的土地革命運動,將南川土地革命戰爭推向了高潮。

相關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