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聶靈靈
近日,德隆鎮隆興村村民李時群背上背簍準備上山管護古樹茶。“你換雙鞋不?”老伴韋濟書看到李時群腳上的布鞋提醒到。“路這么好,不用換鞋了。”李時群邊說邊朝茶山走去。
以前的隆興村地勢偏遠、道路不通,出行難、產業差制約著該村發展。如今,一條1.2公里長、4.5米寬的水泥路連接起全村,產業路、觀光步游道也逐步覆蓋茶山,虎皮石鋪設的入戶路直通村民院壩。有了路,村里的3個蓄水池、觀景臺、村民的院壩等基礎設施也跟著建設完成。
李時群對這些變化深有感觸,以前家門口全是田坎、泥巴路,不管走哪里都要穿上雨靴,來回一趟就是一腳泥,想發展產業灌溉條件又不夠,農作物產量就低。記者在她家附近看到,水泥路連通她家的院壩,屋前一個30立方米的水池已經蓄滿水,再往前走便可看見一個100多平方米的觀景臺,縱覽整個隆興村茶山。
“茶山都按照標準化打造,從蓄水池鋪設水管到茶山保證茶樹正常灌溉,土地也進行了整治,自家的2畝撂荒地都種上古樹茶。”李時群說,不出門就能增加收益。
目前,該村已通過專業合作社發展古樹茶800畝,為茶旅融合發展打下基礎。據了解,隆興村在實施鄉村振興過程中,以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和道路、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結合茶旅融合發展對“山水林田湖草”進行綜合整治,著力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養老養生等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