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川區創新開展“最難辦事科室群眾評”。2020年8月,“‘最難辦事科室群眾評’行政權力監督機制”被中央依法治國辦評為第一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項目”,全國僅24個項目入圍。

黨員干部在廉政文化公園開展廉政教育活動。
近年來,南川區各級紀檢監察組織全面貫徹落實十九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五次全會及市紀委五屆四次全會、五次全會精神,營造良好政治生態,服務改革發展大局,為推動南川區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強有力的紀律保證。
營造良好政治生態——
加強廉政教育,強化監督執紀問責
象棋地雕,提醒干部群眾“走好人生每步棋”;圍棋地雕,提醒黨員干部提高警惕,守住清廉,防止被“圍獵”;“廉石園”的“四慎”石雕告誡黨員干部不放縱、不越軌、不逾矩,嚴以修身,防微杜漸……走進南川區廉政文化公園,一座座“融廉于景、廉景交融”的雕塑令參觀者印象深刻。
在南川區鳳嘴江畔市民廣場至南商廣場之間,這座依托原有的小游園而建的廉政文化公園,將廉政元素與園林景觀藝術相結合,成為當地黨員干部接受廉政教育、加強黨性修養、筑牢拒腐防變思想防線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據介紹,該公園依托小游園原有的廣場、步道、綠化等基礎設施,以地雕、浮雕、石刻等為表現形式,通過設置清風林、廉政故事長廊、廉石園等景觀,引導黨員干部筑牢“不想腐”的根基,并為廣大市民提供了休閑健身的場地。
截至目前,南川區已有50余家單位4000余名黨員干部在廉政文化公園開展主題黨日、廉政教育活動。
將廉政文化與鄉村振興相結合,借力鄉村振興示范點建設,南川區還在大觀鎮龍川江畔打造廉潔文化長廊,與城區廉政文化公園相呼應,與大觀片區“川軍血戰到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相串聯,整合南川區黨性教育資源。
近年來,南川區紀委監委著力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強化監督執紀問責,監督調查處置,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有效機制。
去年以來,南川區深化“以案四說”,推動“以案四改”。督促各級黨組織開展“以案四說”警示教育180余場次、運用案例90件次、受教育黨員干部1萬余人次。印發《開展“以案改治理、以案改監管、以案改制度、以案改作風”實施方案》,召開全區“以案四說”暨“以案四改”動員部署會,以南川區近期查處的4件典型案件為案例制作警示教育片,開展警示教育,取得良好效果。聚焦征訂教輔資料、失地農民養老保險指標分配、征地補償資金監管、規范人員聘用、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等開展“以案四改”。
去年以來,南川區持續深化紀檢監察體制改革,制定深化派駐機構改革實施方案,調整13個派駐機構監督單位,監督單位增加至80個,實現對區一級黨和國家機關監督全覆蓋。全面推進區管企事業單位紀檢監察體制改革,對尚未設立紀委的13個區管企事業單位黨委設立紀委,配備專職紀委書記,實現區管事業單位監督全覆蓋。
打造最優發展環境——
持續開展“最難辦事科室群眾評”活動
“現在路少跑了、彎少繞了、辦事時間縮短了,政府工作人員的服務意識普遍得到增強,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近日,剛剛在南川區政務服務大廳辦理完身份證的劉先生感慨地說。
事實上,這一變化得益于南川區推出的“最難辦事科室群眾評”,“自下而上”的考核方式強化了制度的約束,為權力戴上“緊箍咒”,成功破解了“中梗阻”,暢通了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南川區是國務院確定的第三批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發展壓力巨大。經過調查發現,作風問題是表象,其根源是權力的缺位、錯位、越位。尤其是部分單位的科室,它們看似權力不大,實則是權力的最終執行者,是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特別需要從嚴從實對其監督制約。
為了打破這一僵局,南川區近年來開展了“最難辦事科室群眾評”活動,將35個區級部門具有行政審批和行政服務職能的102個科室作為評議對象,每季度評出10個“最難辦事科室”。
一方面,南川區將評議前10科室位次及主要問題在《南川日報》公示曝光,一個季度評一次(后因干部作風好轉,改為半年評一次)。另一方面,南川區紀委監委對評議前10科室所在單位分管領導(或主要領導)談話提醒、所在單位黨委(黨組)對科室負責人談話提醒;科室主要負責人3個月內不得提拔重用。同時,將評議結果納入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年度綜合考核,考核結果直接與年終績效獎掛鉤。
此外,“最難辦事科室群眾評”還注重評議整改,評議結束后組建暗訪督查組,采取模擬辦事、暗訪、電話咨詢、走訪群眾等方式殺“回馬槍”,對被評議科室和評議前10科室報送的問題整改情況進行暗訪督查,發現問題責令整改,檢驗評議整改成效,確保問題得到全面徹底整改,讓群眾體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便利服務
曾經,南川區教委某科室被評為“最難辦事科室”第7名,“怎么讓群眾滿意”成為該科室每天思考的大難題。科室從改善窗口形象入手,熱情接待群眾來訪。科長主動對外公布電話,24小時提供政策咨詢,最多一天接了53個電話,最晚的一個電話是凌晨1點。辦事群眾紛紛來信反映:“‘最難辦事科室群眾評’震懾作用大,干部作風有很大好轉!”
2019年,南川區政務服務大廳榮獲全國優秀政務大廳“服務優化獎”,全區營商環境考核排名全市第3位。2020年,南川區“‘最難辦事科室群眾評’行政權力監督機制”榮獲首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項目命名。
筑牢堅強紀律保證——
助力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
今年春節期間,南川區紀委監委聯合區市場監管局組成疫情防控及作風督查組,走進部分農貿市場、小區、超市、大中型餐館等,嚴肅查處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等行為,并開展作風督查,緊盯“四風”問題,強化典型問題通報曝光,堅決防止不正之風反彈回潮。
據了解,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南川區實現了“零感染”“零確診”的目標。在這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中,南川區做好疫情防控的紀律保障功不可沒。
去年疫情期間,南川區紀委監委發揮職能作用,保障防控措施落實。抽調50余名干部會同區委辦、區政府辦組建8個督查組,對防控責任落實、重點人員隔離監測等進行“滾動”監督、每日匯總,累計入戶抽查2570戶,電話抽查3600余人次,匯編督查專報32期,發現問題378個,提出工作建議182條。同時,對疫情防控工作中不擔當、不作為、亂作為的黨員干部,綜合運用提醒談話、通報批評等處理28人。
同時,聚焦常態化防控要求,推動經濟社會秩序加快恢復。南川區紀委監委圍繞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加強監督,對全區70家規模以上企業和30個重點項目開展專項督查,督促整改各類問題50個。
去年疫情期間,南川區紀委監委還會同人民銀行南川支行等部門,對全區10家金融機構、51家中小微企業及13家規上企業落實、申報享受金融扶持政策情況進行督查,發現并交辦問題21個;對48所中小學復學復課情況開展專項督查,倒查區教委、區衛健委等單位有無履行職責不力問題,全區社會經濟恢復發展成效居區縣前列。
王靜 劉廷
圖片由南川區紀委監委提供
(原載《重慶日報》3月8日1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