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 搭建實踐大舞臺 文明新風撲面來
發布時間:2021-03-12 09:43:35 來源:南川網
新聞摘要:       大觀鎮金龍村壩壩加油站,志愿者姜國強給村民宣講《文明行為促進條例》記者 汪新 攝  
  

  

 

  大觀鎮金龍村“壩壩加油站”,志愿者姜國強給村民宣講《文明行為促進條例》記者 汪新 攝

  

 

  頒發南川志愿者“身份證”記者 任前蔚 攝

  南川區是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全國試點區縣,同時也是重慶市首批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的區縣之一。試點啟動來,南川區始終把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工作作為重大政治任務來抓,嚴格按照市委部署要求,主動擔當使命任務,積極開展創新探索,高質量落實好、完成好試點工作任務。

  目前,南川區已建成標準化中心、所、站、點四級陣地826個,同步建設“云”平臺,形成“布局合理、群眾便利、出戶可及”的文明實踐陣地網絡;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培訓基地,分初、中、高三個年級進行志愿者“學歷”教育,孵化骨干志愿者1.8萬余名;1017支志愿服務隊伍、8.4萬余名志愿者累計開展理論政策宣講、道德法治教育、科學技能培訓等文明實踐活動1.7萬余場次,惠及群眾53萬余人次,群眾參與率達85%。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成為了基層黨建的新引擎、鄉村振興的助推器、文明創建的加油站。

  凝聚民心民意

  “大家看我手上的這套書,這是我們現在文明實踐最新推出的‘微’讀本。”在南川區松峰村,宣講員手中的這套“微”讀本一套共7冊,分別是:學點理論、懂點救援、會點技術、知點法律、贊點榜樣、播點文明、愛點家鄉。

  在宣講現場,“微”讀本內容因聚焦群眾生產生活,語言通俗易懂,結合南川區先進典型進行闡釋,受到群眾歡迎。松峰村四社社長吳勝剛說:“這個是我們南川的讀本,更貼近我們的生活,里面從政策、講話到柑橘怎么栽種都有,使我們的知識面更廣了。”

  南川區已將“微”讀本分發到各個鄉鎮,讓志愿者“按需取用”,有效擴大受眾面,讓“六講”活動真正落地見效。

  “學不漏篇、行不漏項”。農村的地壩、曬壩,是村民經常聚集聊天拉家常、干農活的場所。為將宣傳、教育、服務群眾從“最后一公里”推進到“最后一米”,南川針對農村生產生活特點,把村民家門口的地壩、曬壩利用起來,開設“壩壩加油站”,設置壩壩宣講、壩壩學技、壩壩議事等文明實踐活動類型,每個加油站確定1名骨干志愿者固定聯系,每月至少到壩2次收集群眾意見,由群眾“點題”確定加油類型,“點將”確定人員,“點評”提升效果。

  “壩壩加油站”開設以來,一支支來自本土、扎根群眾身邊的宣講志愿服務隊,充分利用農閑、周末、飯后等時間,圍繞理想信念、核心價值觀、技術技能、健康科普等方面,通過“微宣講+文藝演出”“微宣講+志愿服務”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百講進百村”志愿服務活動近萬場,發放《新時代文明實踐“微”讀本》3000余套2.1萬余本,解答群眾疑難問題6549件,收集建議7346條,調解矛盾糾紛235起,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及時“飛入尋常百姓家”的同時,有效密切了干群關系、凝聚了民心民意。

  改善民本民生

  “坐到中間,面帶笑容,看著鏡頭笑一個。”2020年9月29日,石蓮鎮便民服務中心廣場上搭起了“百姓影棚”,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李大倫正在給貧困戶拍登記照。“原來想拍全家福的,可惜孩子上班去了。不過我們夫妻倆能留張合影也不錯。”一對老年夫妻領到照片后喜笑顏開,連說老兩口的小心愿實現了。

  李大倫介紹,考慮到貧困村有的村民年紀大,出行不便,所以專門組織攝影志愿者將便攜式移動影棚帶到鄉鎮街道村社擺攤設點,免費為百姓拍攝全家福、登記照、生活照,受到村民歡迎。

  “先把茶苗放入坑中,左手扶直,右手刨土壓緊,再澆定根水……”近日,南川區木涼鎮漢場壩村一片山坡上,區農業農村委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張成一邊示范一邊手把手指導村民栽種茶苗。

  這片山坡有175畝,因土壤貧瘠成為撂荒地,村集體打算流轉后種植茶葉。農技人員不僅現場指導,還將茶苗栽植技術拍成視頻,上傳到相關QQ、微信群等供農戶學習。

  南川區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無不體現為民、惠民、利民的不變初心。

  近年來,南川區堅持將文明實踐工作與全區中心工作有效融合,策劃開展各類惠農惠民志愿服務項目73個,為群眾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3758件,文明實踐活動如同甘霖,澆開了百姓生活的“幸福”之花。

  “百姓影棚”志愿服務項目就組織全區160多名攝影志愿者,為群眾定點、上門、定制拍攝全家福、登記照、農副產品宣傳照等6500余幅,鼓勵180余名群眾變滿月酒、生日宴為滿月照、全家福,幫助470余戶貧困戶通過“電商助銷”“直播帶貨”等進行農產品銷售,戶平均增收5000元。

  匯集民智民力

  南川區在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中廣泛吸納群眾需求意見,按需定制配送志愿服務活動,讓群眾從“當觀眾”轉變為“唱主角”,共同參與到基層治理當中,搭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2020年疫情期間,南川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發揮統籌協調作用,迅速組織發動各類志愿力量,助力聯防聯控,關愛特殊群體。特別是推出的“健康宅”系列活動,引導群眾自覺參與群防群控,自覺安心居家、健康居家,全區至今保持“零疫情”的記錄。

  壩壩舞微信群就是其中之一。“區里建立大群,里面全是壩壩舞領隊,領隊再各自建立小群,吸收自己的舞蹈隊員入群,并帶頭在群里開展文體活動、宣傳防疫知識。”壩壩舞愛好者曾祥志說,疫情發生以后,習慣每天外出活動的隊員們總覺得待在家里不自在。自從有了壩壩舞微信群,他和隊員們每天上午10點和下午3點就會“線上聚會”,大家一起在線跳壩壩舞、玩柔力球、做健身操,還打卡分享自己的運動視頻,群里充滿了歡聲笑語。

  對于年輕人,南川區也有妙招,區里組織年輕人參加“我是健康宅”短視頻比賽,鼓勵大家拍攝短視頻,記錄在家的健身活動,交流健身知識。每周,南川區廣播電視臺都會篩選部分優質短視頻,全媒體推送,并隨機抽取5個作品,給予一定獎勵。活動開展以來,居民參與熱情高漲。

  轉變民風民氣

  南川區緊盯破解高價彩禮、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等陳規陋習,組建“吼班大哥”“知心大姐”“好鄰居”勸導隊等志愿者開展“移風易俗大家說”“宴席簡辦好處多”等活動,糾治大操大辦等不良風氣。

  “去年的人戶比前年少一半都不止。”“國慶節我只去侄兒家喝了一個結婚酒。”“人情客往少了,錢都多存了1萬元。”在大觀鎮金龍村,朱明壽、張忠于等8個村民圍坐在丁優福家的烤火爐前拉家常,說起村里實行“創新村民自治狠剎泡酒歪風”后的新變化。

  在大觀鎮,鄉村小喇叭天天都會宣傳“狠剎泡酒歪風”的村規民約。去年,金龍村村民游紹倫準備為孫女操辦滿月酒,在與家人商議辦宴席事宜時,想到村里正在“狠剎泡酒歪風”,自己作為黨員不能作出這種不好的表率,隨即放棄了“泡酒”的想法。

  發掘美德善行,砥礪奮進力量。南川區還常態開展“好人在身邊”微訪談活動,推樹中國好人、重慶好人等典型123名,在實踐活動中立德樹人。

  新時代文明實踐為城市賦能的同時,也讓鄉村舊貌換新顏。南川區實施星級文明戶、清潔戶常態評比評選活動,通過2.7萬余戶文明戶、清潔戶的示范引領,全區城鄉處處呈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景象,獲評全國“十佳魅力城市”,文明實踐推動了村美、民富、人和、業興。

  肖蕭

  (原載《重慶日報》3月1日8版)

相關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