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設主城都市區東向南向出渝大通道重要走廊

渝湘高速南川立交趙志 攝

南兩高速公路北固收費站

工業園區大道 汪新 攝

S532鳴玉至峰巖段 汪新 攝
2020年10月20日,南川至兩江新區高速公路通車。從此,從南川50分鐘就能開車到兩江新區,南川、中心城區“1小時通勤”又多了一條便捷通道。
百業勃興,交通先行。走入南川,四通八達的道路,優美的線條在2600平方公里大地上交織成網;高速公路穿山越壑,一日生活圈、1小時通勤圈正在形成;農村公路串聯城鄉,致富路在腳下延伸……
交通建設“三年行動”期間,南川區累計建成高速公路68公里(總里程達到145公里)、國省干道451公里、農村公路2335公里,全區公路總里程增加至5245公里,公路總里程增長率達到22.6%,三年交通發展跑出的“加速度”為南川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作為我市4個同城化發展先行區之一,南川區互聯互通的交通運輸體系正破殼而出。
“四好農村路”
鋪就康莊道
去年7月,金山鎮嶄新的院星村便民服務中心投用,一面記錄村里變遷的照片墻分外醒目。其中有一組攝于2014年的照片:便民服務中心的位置還是農田,通村路是泥巴路,還有不少土墻房……
這一年,院星村被識別為貧困村,全村共有貧困戶68戶、248人。“好山好水好無聊”是當地人自嘲的口頭禪之一——道路坑洼,游樂項目少,游玩渠道單一,難以形成回頭客。
作為全市的100個定點攻堅村之一,脫貧攻堅開展后,當地交通部門多次到院星村現場核查,大力建設,定期督辦。
隨著鄉村公路的完工,以前南川城區到金山鎮開車需要2個半小時,現在不到1小時即可抵達。
路通,人和,業興。村民把民宿、觀光、采摘結合,走出一條致富路。周末去院星村吃方竹筍、小米河粉,耍刺激的鐵道攀巖……成為越來越多城區自駕族的選擇。
鄉村旅游同時帶動了農旅發展,這里種植的4000余畝晚熟李成為村民增收的重要產業,去年就新發展紅提30畝,涉及土地流轉戶15戶,其中貧困戶3戶。
“哪里有院落,哪里就有路”。“十三五”以來,南川全力推動“打通對外大通道、暢通對內扶貧路產業路”,通過科學編制全區農村公路發展規劃、廣籌資金、以獎代補等政策,建設完成投入使用農村公路里程已達2100多公里,農村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4000多公里,全區34個鄉鎮(街道)全部通油路,全區行政村通暢率、村民小組通暢率均達到100%,進村入戶不通不暢的交通短板基本補齊,“四好農村路”目標任務完成率全市第一。
改造干線路
暢通內循環
“村里公路修好了,我們去城里賣藥材方便了,運輸成本也大大降低了!”在南川區頭渡鎮玉臺村,看著滿載中藥材的貨車駛出村子,村民唐吉強感嘆。
玉臺村位于金佛山南麓,山路崎嶇,農產品運輸一度是個難題。近年來,當地將連接玉臺村的機耕路改造提升為路基寬度8.5米的柏油路,并依托沿線景觀,建成了一條高質量的產業路和旅游公路。
玉臺村的發展,是南川交通帶動產業騰飛的一個生動縮影。
如今,在西城街道來游關社區,景城大道項目正在緊張建設中:挖機轟鳴,貨車拉著施工材料進進出出……
作為南川區景城鄉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的重點項目,景城大道投資12.4億元,有望今年建成。建成后,從南川城區往來南萬高速文鳳互通將縮短至10分鐘,將直接串聯景區與城區,成為連接渝湘高鐵南川北站、南川城區、金佛山西坡的南北主軸線,實現“快進慢游”,促進旅游景區資源串聯,實現景城融合。
“景城大道和山王坪片區路網都是南川區重要的旅游道路項目,將在提高南川景城鄉互聯互通水平、打通內部循環、優化出行方式、改善旅游環境、優化產業結構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南川區交通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圍繞“1小時從主城上金佛山”目標,立足現有道路,科學規劃、系統構建“快進、暢行、慢游”旅游交通體系,南川先后謀劃啟動隆化大道延伸段(新城區至檬梓林)、繞城貨運通道(南段)、昌達(東勝)貨運物流園等項目,并正在規劃建設連接金佛山南坡的萬正高速公路、連接金佛山北坡的三泉人民壩至拜佛臺的二級旅游公路,打通完善金佛山、山王坪等區域交通環線,大力推動交旅文旅農旅融合發展。
近3年,南川普通干線、旅游公路聚焦“提級”,實施了金山至頭渡、水江至樂村等460余公里普通國省道改造提升,實現大有至合溪、黎香湖至太平場、天星至馬鞍山、金佛山南坡等公路項目相繼開工并竣工通車。天馬路、大觀中醫藥產業園區路等一批旅游路、產業路、扶貧路的建成,加快了城、景、園、村融合發展。
下一步,該區將規劃建設一批具有旅游、資源、產業、開發性質的特色產業路,通過“交通+電商快遞”“交通+特色產業”“交通+旅游休閑”等建設模式,讓產業騰飛走上快車道。
構建大通道
提速同城化
去年5月,重慶主城都市區工作座談會明確,重慶主城擴圍,南川入列主城都市區,并躋身同城化發展先行區。
更高的戰略平臺,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為南川發展再添新翼。處于主城都市區與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黔北地區連接帶的南川,作為東向、南向出渝大通道的重要節點。如何利用區位優勢,立足同城化發展先行區?
南川打出的牌是,強化基礎設施一體化規劃、建設、運營,大力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進高鐵、高速公路、城際鐵路等連接通道規劃建設,加快建設“一日生活圈”“1小時通勤圈”。
去年,南川在交通重點建設方面的利好消息可謂接二連三。
去年6月,渝湘高鐵重慶段進入全面開工建設階段,預計5年后將建成通車。屆時,從南川出發,15分鐘可到達中心城區、30分鐘到黔江、3小時到達湖南長沙。
這標志著南川即將進入高鐵時代。
除了渝湘高鐵,渝湘復線高速項目也實現開工,萬正高速及其支線、西環高速等項目納入相關規劃,其中西環高速公路項目公開招標成功并即將開工建設。三南鐵路聯網運行實現渝黔、渝懷鐵路互聯互通,南兩高速建成通車使得高速路網進一步完善,大坪黃泥埡隧道貫通、渝湘高速南川互通和大觀互通連接道改造投用、南萬高速文鳳互通改造均有效緩解交通卡點和堵點。此外,渝桂高鐵、渝柳鐵路、重慶至銅仁城際鐵路、中心城區至南川市域鐵路、中心城區至南川快速干道等項目初步納入相關規劃……
接下來,南川一批新的項目正在醞釀和規劃中,包括中心城區至南川市域鐵路、中心城區至南川城區快速通道、廣安經涪陵至柳州貨運鐵路經由南川并設站等。
如今,一個個交通重點建設項目已在南川大地上鋪展開來,一張張交通規劃圖正逐漸變為“實景圖”,互聯互通的交通主骨架日益清晰。
劉欽 黃偉
“十四五”織好三張“網”
“十四五”時期,南川將重點圍繞建好三張“網”,力爭更多交通項目納入國家、重慶市有關“十四五”規劃。
建設發達的快速網,加快建設以市域鐵路、快速通道、高速鐵路、城際鐵路、高速公路為主的快速網,縮短南川與中心城區和四面八方的時空距離,全面融入重慶主城都市區“一日生活圈”“1小時通勤圈”。
建設順暢的干線網,加快改造以普通國省干道、旅游通道及出境銜接道路為主的干線網,全面提升路網等級和運行效率,構建運行順暢的交通集疏運體系,“十四五”爭取改造國省縣干線600公里。
建設廣泛的基礎網,升級建設以“四好農村路”為主的基礎網,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暢通群眾出行“最后一公里”,“十四五”爭取新建改建“四好農村路”1500公里。
三年行動筑樞紐
交通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啟動以來,南川交通已基本實現了4個“半小時計劃”,“九高四鐵多環線”格局已初步形成,渝南黔北交通樞紐地位已基本奠定,南川在重慶東向、南向出渝大通道中的重要節點作用逐漸凸顯,去年交通行業累計完成投資140.43億元。
鐵路完成投資28.75億元。渝湘高鐵南川段去年3月進場,渝柳鐵路經由南川并設站,重慶中心城區至南川市域鐵路納入市級規劃。
高速公路完成投資50.32億元。南兩高速竣工通車;渝湘復線高速南川段控制性工程全部動工;南兩高速支線(南川西環高速)、萬正高速及支線合大高速力爭盡快開工;全區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已達到145公里,路網密度達到每百平方公里5.51公里,鄉鎮高速公路覆蓋率達到50%以上。
普通干線公路完成投資30.05億元。計劃內項目完工348.9公里,較計劃完工里程332公里提高5個百分點;在建102.5公里,其中G243拙耕園至大觀高速路口段、S103團結橋至南平段等61公里將于春節前建成通車。全區普通干線公路達到800公里以上,國省道鄉鎮覆蓋率達到90%以上,形成以G353、G243國道為十字形骨架,S103、S532等5條省道及多條重要縣鄉道串聯環繞的干線路網。
“四好農村路”完成投資19.73億元。先后下達建設計劃2149個、2334.35公里,現已建成1674公里,提前一年超額完成市交通局下達的1400公里建設計劃。安裝波形護欄300余公里,建成農客招呼站點157個,新開通農客線路5條。交通民調連續多年名列全市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