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觀鎮金龍村黨員志愿者在村民家門口張貼衛生評比結果。記者 任前蔚 攝
■ 記者 聶靈靈
在大觀鎮金龍村,說起“文明”帶來的改變,大家都會夸夸村民劉進民,自從參加了“金龍村農民素質提升”,她好像“脫胎換骨”一樣。近日,記者在金龍村聽說了劉進民身上的新鮮事。
以前,劉進民總愛東家長、西家短,遇上鄰里需要幫忙,她也避而遠之。“她本質并不壞,只是一些事情處理起來,讓大家很不愉快。”村干部找到問題的根源后,勸她加入農民素質提升的行列中,空閑時學學文明禮儀知識、參加村里志愿活動。
幾個月學習下來,劉進民令人刮目相看。前不久,鄰居駱小櫟因家中有事外出,劉進民看到她家菜園的竹柵欄損壞,雞鴨跑進去把種的菜都啄了。劉進民心里琢磨著,等到駱小櫟回來再修補柵欄,天色晚了不說,可能種的菜都被啄壞了。于是,她與丈夫一起,找來竹子為駱小櫟修補好了竹柵欄。
駱小櫟回來后,打心里感謝劉進民:“以前遇到別人的麻煩事,她是有多遠走多遠,現在她是能幫忙就幫忙。”
近年來,金龍村舉行的農民素質提升行動中,開設了家風家訓、健康衛生知識講座、文明禮儀培訓、掃黑除惡知識宣傳、依法上訪等課程,村民參與度達到100%。
“一個村子要真正的文明起來,不能光看‘面子’還得注重‘里子’。不管什么活動讓村民都參與進來,每一次活動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金龍村黨支部書記羅春蘭說。
據了解,金龍村制定出天天有聲音、周周有活動、月月有調查的活動機制。通過“金龍之聲”、院壩會、印發宣傳單等方式加大文明村創建宣傳,常態化開展“十星級文明戶”“文明家庭”“六美家庭”等評比活動,提升創建成果。同時,實現半小時文化服務,完善村文化服務中心和農家書屋建設,制定管理制度,每年組織開展壩壩舞、腰鼓、龍燈表演等文化體育活動;成立文藝隊伍編排文藝節目,在各村社進行巡演。
村民譚明興看著身邊熟悉的人有的加入了“夜貓子”巡邏隊、志愿者服務隊,有的獲得“最清潔戶”“十星級文明戶”,還有的加入了文藝小分隊,在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佳節為大家帶來精彩的節目,他也有些“坐不住”了。前不久,他找到羅春蘭,提出要加入村里環境衛生的志愿者服務隊伍。譚明興說:“鄰居通過參與到村里的活動都發生了改變,相信自己也會有很多收獲。”
“現在的金龍村不管是學習還是院壩會,或者志愿者服務活動,村民都積極參與其中,為金龍村的文明貢獻自己的力量。”羅春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