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奮力推進工業提質鑄造發展強引擎
發布時間:2021-02-24 09:25:08 來源:南川網
新聞摘要:   加快建設先進制造業基地和消費品工業高質量集聚區 南川奮力推進工業提質鑄造發展強引擎    鋁
  加快建設先進制造業基地和消費品工業高質量集聚區

 南川奮力推進工業提質鑄造發展強引擎

  

 

  鋁器時代 記者 汪新 攝

  

 

  2020年南川工業園區實現工業總產值178.2億元喻梵 攝

  工業是現代經濟的脊梁,是城市發展的支撐,是南川立區之基、強區之本。

  “十三五”以來,南川區堅持新發展理念,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一區兩群”協調發展和率先實現與主城都市區中心城區同城化發展等重大機遇,以工業園區為主戰場,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工業經濟做大總量、優化結構、提升質量,打造先進制造業基地、消費品工業高質量集聚區,走出了一條具有南川特色的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

  “十四五”時期,南川工業園區將“立足特色化,面向同城化”,以集群化、智能化、特色化發展為基本路徑,實現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到2025年,南川工業園區建成面積將達20平方公里以上,園區入駐企業達到500家,工業總產值突破1000億元,解決就業3萬余人。爭取打造1~2家主板上市企業,培育1~2家百億元龍頭企業,將南川工業園區打造成為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瞄準供給側

  引領主導產業轉型升級

  盡管天氣寒冷,但位于南川區工業園區南平組團的重慶金鴻緯科技有限公司車間內,卻是一片熱火朝天的生產景象。

  金鴻緯公司是國內最大鋼結構企業之一、深交所上市公司鴻路鋼構的全資子公司。1月11日,鴻路鋼構發布2020年年度經營情況簡報稱,2020年,該公司累計新簽銷售合同額約173.68億元,較2019年同期增長16.24%;公司鋼結構產品產量約250.58萬噸,較2019年同期增長34.36%。

  在鴻路鋼構去年取得不俗業績的背后,金鴻緯公司功不可沒。

  作為鴻路鋼構在國內的主要生產基地之一,金鴻緯公司主營鋼結構及其配套產品加工、鋼結構工業建筑、新型建材產品生產銷售、裝配式高層鋼結構住宅、定制化洋房、高端智能立體車庫制造運營、工業地產投資建設運營、綠色鋼結構房產開發等,其在南川的一期和二期工程擁有20萬平方米廠房、員工1400人,已具備年產20萬噸鋼結構的能力,產品銷往重慶主城都市區中心城區及四川、貴州、云南、廣西等周邊多個省市。目前,公司正規劃建設三期30萬平方米廠房,未來有望發展成西南地區最大的裝配式綠色建筑基地。

  鴻路鋼構金鴻緯公司無疑是南川區先進制造業的典型代表。近年來,南川區聚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定貫徹新發展理念,著力轉變發展方式、培育新發展動能,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全面提升工業園區承載能力,努力在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上實現突破,培育壯大新型建材、鋁材料、頁巖氣、機械制造、消費品工業等主導產業集群,打造先進制造業基地、消費品工業高質量集聚區。

  按照組團差異化發展要求,南川工業園區不斷“強龍頭、補短板、聚鏈條”,通過產業鏈引進、培育、整合,逐步形成產業集群框架。

  目前,園區內主導產業投產企業164戶,占投產企業總戶數的87.23%。其中,機械制造、新型建材、食品醫藥產業2020年分別實現產值33.44億元、38.83億元、13.03億元,占比從2015年的10.74%、8.43%、3.82%分別提升至18.76%、21.78%、7.31%;鋁材料和精細化工產業2020年分別實現產值41.76億元和11.41億元,占比分別從2015年的49.73%、18.16%下降至23.42%、6.4%;新培育發展的頁巖氣產業實現產值29.06億元,從無到有實現占比達16.30%。

  與此同時,園區優質企業不斷加速集聚。目前,南川工業園區入駐企業數量由“十二五”末的110戶增加到現在239戶。鴻路鋼構、水江氧化鋁、中涪南、鴻慶達、中石化、超群輪轂、鋁器時代等一批企業逐年達產增效;同昶科技、龍勤精密、吉鑫冶金、巖城礦業、藍保建材等項目陸續投產;涌泉環保、隆富遠大、智昇筑科、優鈦實業等項目正在搶抓工期,加快投產步伐;信達消防、中筑智裝、鴻慶達二期等項目陸續開工。新培育億元以上企業32家,其中,中涪南、鴻慶達、中石化3家企業產值均超5億元,先鋒氧化鋁、水江氧化鋁、鴻路鋼構3家企業產值均超10億元。

  聚焦高質量

  科技創新為企業發展賦能

  去年以來,伴隨著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浪潮,以電動汽車電池鋁托盤為主打產品的重慶鋁器時代公司“有幸”站在了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風口上。

  從2018年5月簽約入駐南川工業園區龍巖組團,到2019年產值1870萬元,再到2020年產值1.8億元……很難想象,僅僅用了一年時間,這家公司的業績就翻了近10倍。

  更令人刮目相看的是,這看似不起眼的汽車電池托盤,其中竟隱藏了80多項專利技術。例如,看起來很大很重的新能源小汽車的電池托盤,成年男子雙手不太費力就可拿起;汽車托盤上有許多大大小小的螺絲孔,最多的達到500個左右,每個孔經過特殊處理后,還解決了鋁合金不耐摩擦的難題;托盤的內部則是中空的,加入循環冷卻系統,可為電池主板散熱。

  這一“爆款”產品的背后,凝結的是科技與創新的結晶。“多年來,公司一直以產品輕量化為發展方向,通過不斷研發和創新,制造出國內第一款完全符合國家標準的電動汽車電池鋁托盤并獲得國家專利,開創了用鋁型材制造汽車電池托盤(底盤)的新型行業。”該公司負責人表示。

  目前,鋁器時代公司已成為比亞迪、吉利、廣汽、小鵬汽車和上海大通等國內大型汽車制造商的合作企業,形成了年產新能源汽車鋁合金電池托盤50萬套的生產能力。

  無獨有偶。同樣位于南川工業園區龍巖組團的超群工業,則是一家致力于“超輕量化鋁合金汽車輪轂”研發的高科技企業。前不久,該公司剛剛被認定為“2020年重慶數字化車間”。

  “由于環保和節能的需要,汽車輕量化已成為世界汽車發展的潮流。順應這一趨勢,超群工業在全球率先將攪拌摩擦焊、低溫低壓鑄造與冷旋壓技術相結合,用于制造汽車輪轂,實現了從制造到創造的嬗變。”超群工業相關負責人介紹。

  通過運用這些技術,該公司在產品性能指標比傳統產品提高25%的前提下,實現產品重量減輕25%的突破;在安全性能指標上,時速100~0公里的剎車距離縮短了3~4米,時速0~100公里的加速時間減少0.15~0.2秒;在環保節能指標上,同等使用條件下可降低8%~10%的汽車燃油。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受去年疫情影響,超群工業不僅克服了產品出口國外不暢導致的訂單下滑,還開發出了國內市場,與國內北汽、吉利、東風等汽車集團加強合作,加大拓展輕量化汽車輪轂的國內市場,實現了逆勢上揚。

  科技創新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科技支撐,創新發展與產業發展雙輪驅動,點燃了南川發展的強勁動能。近年來,南川區積極踐行新發展理念,全力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園區進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

  截至2020年末,南川工業園區共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8家,當年實現工業總產值40.14億元,占園區工業總產值的22.51%;市級科技型企業94家,年度實現工業產值100.79億元,占園區工業總產值的56.53%。累計建成區級企業研究開發中心14家,有35家企業獲得104項發明專利。園區現建成公共服務平臺9個,其中國家級公共服務平臺3個。

  去年,南川區還建成了鋁器時代、朗鉑光電、超群工業等市級數字化車間。并在全區實施了智能改造項目52家,獲批市級企業技術中心5家、市級中小企業技術研發中心7家,組織16家企業開展智能制造診斷和“上云上平臺”免費調查,“智能基因”在企業中不斷壯大。

  培育新動能

  開辟綠色發展新路徑

  20億立方米!這是2020年南川頁巖氣開發達到的年產能。

  南川是全國重要的頁巖氣資源富集區,頁巖氣預測儲量5000億立方米以上,探明儲量2387億立方米。立足這一資源稟賦,過去5年,南川區累計完成投資78億元,建成頁巖氣開發平臺42個,實現產值60億元、稅收3.55億元。

  為加強南川區的頁巖氣資源開發,去年1月中石化重慶頁巖氣公司正式落戶南川。目前,南川頁巖氣日產量達到510萬立方米,常壓探井單日產氣量達到32.8萬立方米、刷新了國內紀錄,正在全力打造重慶頁巖氣新能源基地。

  除了地層深處的頁巖氣,高海拔地區強勁的風力也成為南川綠色發展的動力源。

  南川山水風電項目位于南川區水江、三泉等鄉鎮,場內海拔高程在1350~1650米之間,安裝28臺單機容量3.2MW的風電機組,輪轂高度100米,葉輪直徑141米,總裝機容量89.6MW。目前,山水風電首臺機組已經實現并網發電,香樹嶺風電并網在即。兩個風電項目全部達產后,年發電可達3億千瓦時,年產值可達1.8億元,年納稅可達千萬元以上。

  如今,南川依托于頁巖氣和風電的新興能源產業,正蓄勢待發。下一步,南川頁巖氣還將持續推進以網電為核心的全電力開采技術,讓效益開發與綠色環保并重,持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

  “展望‘十四五’,南川區將聚焦高質量、供給側、智能化,引導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實行清潔生產,形成循環利用率高、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少的生產方式,突出生態比較優勢,建立健全以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為主體的生態經濟體系,在綠色低碳、文旅、大健康、高品質生活消費等領域培育新的增長點。”南川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王靜 盛志信

  圖片除署名外由南川區委宣傳部提供

相關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