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文書讓土雞變“鳳凰”
發布時間:2021-02-20 09:33:18 來源:南川網
新聞摘要:       馮文書在喂雞。記者 任前蔚 攝  ■ 記者 袁治衛  老馮,新年快樂,麻煩給我打包兩

  

 

  馮文書在喂雞。記者 任前蔚 攝

  ■ 記者 袁治衛

  “老馮,新年快樂,麻煩給我打包兩只土雞,我要帶給朋友,讓他們嘗一嘗‘南川雞’的美味。”春節期間,重慶陸坪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馮文書的手機總會響起,時常有人購買土雞。

  “買雞的都是回頭客,我都會盡量滿足客戶需求。”馮文書過節也不得空,家里和養殖場兩頭跑。

  養殖場存欄的2萬多只雞每天都要喂食,馮文書一天都放不了假。他提著裝著包谷米的桶準備給雞喂食,剛步入雞場,大小雞就飛奔而來,場面壯觀。

  養殖場位于慶元鎮飛龍村4組,地處金佛山南部,偏遠且土地貧瘠,一直以來就只有靠天吃飯。馮文書是土生土長的飛龍村人,年輕時長期在深圳務工,2012年返鄉的他萌生了養雞創業的想法。

  “飛龍村有非常好的林地資源以及舒適的氣候,適合雞生長,發展養雞很有潛力。”馮文書迫切地想通過發展產業,在家鄉闖出名堂。

  馮文書和妻子東拼西湊準備了10多萬元,開始了養雞路。“開始只是試養,從周邊農戶家中收購雞蛋育苗。得益于良好的自然環境,以及糧食飼養,養出來的雞很受市場歡迎。”馮文書說。

  金佛山土生土長的“南川雞”,有烏皮烏腳系和白皮粉腳系,體格較小、肌肉強健、肉香味美、蛋肉兼用。特別是用“南川雞”燒的湯,肉湯透明澄清,香味濃郁。

  馮文書從客戶的反饋中,逐漸發現養殖“南川雞”的竅門——一定要從農戶分散養殖提升到系統規范養殖,形成品牌。

  于是,馮文書求助于區農業農村委的專家,開始了“南川雞”地方遺傳資源的保種和選育,制定選育方案和品種標準,建立和完善育種檔案。

  2017年,馮文書在慶元鎮及周邊農戶家中挑選了10000只雞作為基礎群,通過與市畜牧技術推廣總站、西南大學禽業專家和區畜牧技術推廣站合作進行了“南川雞”的選種選育,篩選出純正的“南川雞”種源。

  現在,馮文書育有種雞3000只,年育雞苗10萬只左右,是目前我區唯一的規范種雞場。

  隨著養殖技術成熟,規模擴大后,他帶頭成立了南川區固方土雞養殖專業合作社,開辦了重慶陸坪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大力發展周邊農戶養殖土雞。

  在“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下,已在慶元鎮周邊發展5戶貧困戶養殖土雞5000余只,帶動50戶貧困戶小規模養殖土雞2000余只,為100多戶貧困戶免費提供雞苗6000多只,5000余人從養雞中獲益。

  馮文書介紹,有了“南川雞”的品牌增值,通過電商售賣,母雞每只168元,公雞每只138元,2020年年產值約500萬元。接下來,他將加大營銷渠道建設、品牌建設、養殖生產規范建設,讓“南川雞”變成“鳳凰”。

相關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