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蔬菜、育藥材、栽果樹,盛建華每天的生活都圍著地里轉,他要把這些“寶貝”管好,夢想著有一天打造一個屬于自己的家庭農(nóng)場。
盛建華今年40多歲,多年前妻子離家出走,留下了年幼的兒子。為了改變家庭的貧困,盛建華只好把兒子留給年邁的母親照顧,踏上了外出打工的路。可因為缺乏技術,務工的收入也很微薄,多年來貧窮一直伴隨著這個家庭。脫貧攻堅戰(zhàn)打響后,盛建華了解到家鄉(xiāng)的扶貧政策好,看著身邊其他貧困戶靠著勤勞陸續(xù)脫了貧,他決定回家創(chuàng)業(yè),爭取早日脫貧致富。
令盛建華沒想到的是,他剛回到家不久,駐村工作隊就“找上了門”。原來,駐村工作隊來向他宣傳扶貧政策,鼓勵他通過創(chuàng)業(yè)實現(xiàn)脫貧。“我這些年都在外打工,也沒學到啥技術,不知道回家能干什么。”盛建華雖然脫貧的信心很足,但具體要做什么還很迷茫。
“區(qū)里在發(fā)展中藥材,還有培訓班,不懂技術可以去學,如果差資金,可以申請免息的扶貧小額貸款,有信心試試沒有?”駐村工作隊的建議,讓盛建華有了思路,他想到自己家有幾畝地閑著,何不利用起來種中藥材。
說干就干!盛建華報名參加了區(qū)里的中藥材種植培訓班,學到了科學的種植技術,他用申請的8000元貸款買了一批黃精和重樓種子,育在自家的菜園地里。“種了兩年多,存活率達到90%,今年就可以移栽了。”看著藥材苗長得好,盛建華很是高興。
從下種到移栽起碼得3年,其間盛建華一點也沒閑著。如果將這批苗子全部移栽,需要20多畝地。自家田地不夠,盛建華就將周圍閑置多年的撂荒地都開墾了出來。為了不讓地里閑著長草,他栽下了玉米、油菜、豆子等農(nóng)作物,一年下來,光是農(nóng)作物的收入就有2萬多元。
“現(xiàn)在,我感覺幸福生活才剛剛開始,以后我還要修魚塘、建果園,發(fā)展家庭農(nóng)場,把游客也吸引來。”盛建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