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書記,外邊冷進屋喝口茶。”“羅書記,來看看我的新房,家具、電器都買了,啥子都不差。”……從當上農化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開始,進村入戶走訪變成了羅友平每天的例行工作。看到羅書記的到來,大家總是遠遠地就迎了出來。村民蔣民軍說,“羅書記是好人,他把我們的困難放心上。”
的確,對于蔣民軍一家,羅友平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他家的居住條件。蔣民軍離異多年,有個20多歲的兒子,父子倆常年漂泊在外、居無定所,老家的木架子房由于年久失修,破敗不堪,根本無法居住。
“家不立起來,這一家很難脫貧。”羅友平意識到,蔣民軍父子致貧的最大問題,是立不起志,而當前父子倆最需要的就是一個安身之處。羅友平開始三天兩頭聯系蔣民軍父子,鼓勵他們建新房,還幫他申請了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的資金幫助。
蔣民軍住進新房后,生活終于穩定下來,整個人的精氣神好多了。有了家的溫暖,父子倆也開始合計著干點事把這個家經營好??吹绞Y民軍父子倆心態逐漸改變,羅友平懸著的心也終于放了下來。
作為第一書記,在對貧困戶進行幫扶的同時,全村群眾的困難都是羅友平關心的重點。
17歲的小葉因為患有唇腭裂,從小說話便口齒不清。去年11月,在走訪群眾時羅友平了解到小葉因為家庭貧困初中畢業后就輟學在家??蓻]有一技在身,外出工作也無門。
“應該讓小葉去上學,學門技術,以后找個工作。”羅友平當即向小葉父母提出,要讓小葉去讀書。羅友平四處幫她打聽學校,最后幫她在隆化職中電工班報了名,今年9月,小葉順利入學。有扶貧政策的支持,一年下來花不了多少錢。
小葉一家對羅友平很是感激,羅友平卻說:“這本就是我的職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