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高鐵讓路 為家鄉圓夢
發布時間:2025-07-08 09:35:51 來源:
新聞摘要:

  

  □ 王婷婷

  “高鐵飛馳,愿家鄉越來越好!”6月27日,渝廈高鐵重慶東至黔江段正式通車,南川百姓用質樸的心聲傳遞著對故土發展的深切期許。

  “高鐵夢”的實現,凝聚著規劃者的前瞻布局、工程師的智慧攻堅與施工人員的晝夜奮戰。而在這宏大敘事之外,還有一群人同樣書寫著不可或缺的篇章——那些曾居住在高鐵工程規劃區域的原住民。

  他們以故土為支點,用遷徙的抉擇與守望的情懷,為家鄉的發展軌跡按下了“加速鍵”,那些關于告別與成全的故事,悄然鐫刻在鐵軌延伸的方向。

  拆遷動員會

  2020年3月,春光明媚,一則“南川將修建高鐵,轄區內房屋和土地可能被征用”的消息在西城街道新橋社區悄然傳開。起初,不少居民心存疑慮,議論紛紛:“這該不會是空穴來風吧?”

  不久后,區拆遷辦、國土部門及社區工作人員聯合組織召開“征地動員會”。當詳實的政策文件和清晰的規劃藍圖在會上一一展示,居民們終于確信——高鐵建設已是板上釘釘。

  “從南川發展大局出發,當時社區涉及的二十多戶拆遷居民大多都很配合工作。”新橋社區黨委書記李靈勇回憶道,其中有兩戶居民給她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位是在當地經營占地1000平方米石料加工廠的曾祥華,另一位是普通的出租車司機李廷伍。

  “如果不配合,會拖延高鐵建設工期”

  上世紀九十年代,曾祥華憑借勤勞雙手,在轄區內創辦磚廠與石料加工廠,逐步開創了自己的事業。此次高鐵建設,他經營的加工廠地塊大部分被納入征地拆遷范圍。簽字同意意味著能獲得相應補償,但也意味著二十多年的心血成果將難以延續。

  “1000平方米的面積不算小,要是不配合拆遷,我想肯定會影響高鐵的整體建設工期。”如今,高鐵已然通車運營,65歲的曾祥華回憶起征地拆遷時的情景,臉上洋溢著自豪。他認為,助力高鐵早日開通,也是在為地方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邊是不舍的老屋,一邊是家鄉的發展”

  李廷伍家的老房原址,如今已成為高鐵軌道的路基。今年是他與家人搬離老家的第五個年頭,恰好與渝廈高鐵南川段從規劃到建成的五年歷程重疊。

  李廷伍坦言,當時內心十分矛盾:既盼著房子被征占,又舍不得它被征占。盼,是因為深知高鐵開通對地方發展意義重大;舍不得,則是源于對生活了幾十年、一草一木都充滿眷戀的土地的深情。

  他家的老房子是父母一生辛勞的見證——土房、石頭房、磚房依次在這里被推倒后重建,每一個階段都凝結著父輩的青春汗水。“我父母對老房子的感情更深,聽說要搬走的時候,他們都七十多歲了。”李廷伍的眼里透露著些許悵然。

  簽完字后,李廷伍一家便開始收拾搬家。他們將仍需使用的家具分多次運進新居,把無法帶走的農具送給了周邊未搬遷的居民。隨后,水電陸續停供。當挖掘機駛入場地,伴隨著“轟隆”巨響,老屋被夷為平地。

  “那一刻,老屋為地方建設發展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李廷伍說。如今,他開著出租車載著南來北往的乘客時,會推薦家鄉的旅游資源,也總會忍不住分享:“那段高鐵軌道的下方,曾經就是我的家。”

  李廷伍在老家還種有莊稼,如今偶爾回去時,他總會站在昔日老屋的地基旁駐足凝望,望著鐵軌的輪廓,試圖從中尋找到舊日家園的痕跡。

相關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