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守護“梅”好生活
發布時間:2025-07-07 08:34:11 來源:
新聞摘要:

  

  □ 陳洪

  今天,我來和大家聊聊騎龍鎮引以為傲的“紅寶石”——楊梅,一起揭開它的“秘密”。大家都知道,騎龍鎮的山水滋養出的楊梅酸甜可口、遠近聞名。但您可能不知道,這顆小小的楊梅背后,凝聚著多少大自然的饋贈和祖祖輩輩的智慧。

  楊梅是咱們國家的特有水果,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栽培記錄。全球90%以上的楊梅產自中國,而騎龍鎮更是重慶重要的楊梅原產地之一。這里的野生楊梅資源豐富,搭配科學種植,如今已建成數千畝楊梅基地,漸漸發展為“綠色銀行”。楊梅樹喜歡溫暖濕潤,騎龍鎮的山坡緩、土壤酸,正是它的“心頭好”。種楊梅講究“天時地利人和”:春秋兩季栽苗,澆水施肥要勤,樹間距需留足,讓每棵樹都能曬到太陽、吹到風。枝條太密了得修剪,病枝弱枝及時清理,保證樹冠通風透光,果子才能又大又甜。還要注重病蟲害防治,使用低殘留農藥、生物防治等方法,保證每顆楊梅都綠色健康。

  “日啖楊梅三百顆,不辭長作騎龍人。”這酸甜的滋味不僅解饞,更是健康的“金鑰匙”。楊梅熱量比荔枝還低,100克約30千卡,怕胖的朋友也能放心吃。它的營養可不簡單:富含的維生素C有助于美白抗衰老,花青素能抗氧化、保護血管,膳食纖維能潤腸通便,尤其適合血壓高的人,因為楊梅富含鉀,能幫助平衡體內的鈉。更神奇的是,楊梅里的有機酸能開胃助消化,夏天沒胃口時吃幾顆,兩個字——巴適!老一輩還用它泡酒,調理腸胃、解暑生津,真是渾身是寶。

  有人問:“洗楊梅水變紅了,是不是染色的?”“果肉里的小白蟲能吃嗎?”今天咱們就來破解這些“誤會”。第一,楊梅的紅來自花青素,一種天然的水溶性色素。洗的時候果肉破了,色素溶到水里很正常。越是熟透的楊梅,花青素越多,水色越深。這可是好東西!第二,楊梅沒有果皮保護,果蠅愛在上面產卵。這些幼蟲其實是高蛋白生物,無毒無害,吃下去會被胃酸消化,不用擔心在肚里安家。如果實在介意,用約5%濃度的淡鹽水泡10分鐘,蟲子自己就鉆出來了。或者把楊梅冷藏一天,蟲子凍僵后更容易沖洗干凈。

  “早上摘的楊梅,下午就蔫了!”鄉親們常感嘆楊梅嬌氣。這是因為楊梅呼吸旺盛,外皮又薄,容易破損變質。想讓它保鮮,記住三招:一是買回來別堆著,室溫下一到兩天就會壞,趕緊放冰箱冷藏,能延長3~5天。二是先泡鹽水再冷藏,既能趕走蟲子,又能減少細菌滋生。三是吃多少洗多少,沾水后的楊梅更容易爛,吃之前再洗。如果楊梅太多吃不完,可以加工成楊梅干、楊梅酒、楊梅果醬等多種產品。煮楊梅時加點冰糖,酸甜開胃,曬干的楊梅能存一年,泡茶煮粥都能用。

  鄉親們,騎龍的楊梅不僅是水果,更是“金字招牌”。這些年,通過科學種植、品牌推廣,楊梅銷路逐漸拓寬,但要想實現產業高質量發展,還要持續發力:要堅持綠色種植,少用化肥農藥,保護生態環境;要輕拿輕放,用冷鏈運輸,讓消費者嘗到新鮮;要創新方式方法,比如學習電商把楊梅賣得更遠、辦好采摘節吸引更多游客體驗。

  最后,我想說:每一顆楊梅都凝聚著咱們的心血與汗水,也承載著家鄉的未來與希望。希望大家吃楊梅時,不僅能嘗到酸甜,更能品出這份生活的“梅”好滋味。

  (作者系騎龍鎮干部)

相關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