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王瑩
短短50秒,7雙手,一輛沉重的汽車被抬起,一條鮮活的生命被解救。這驚心動魄又溫暖人心的一幕,在南川街頭上演,又在全城48小時的溫情“尋俠”中,畫上了一個暖心的句號。
“抬車七俠”的故事,之所以如此打動人心,不僅在于那電光石火間的勇氣與合力,更在于他們事后的“不足掛齒”。沒有豪言壯語,沒有英雄光環(huán),有的只是張游口中“本能的反應”,張方文、楊座兵一聲自然而然的呼喚,卓冀洪放下手中物品的轉(zhuǎn)身,以及張福華、李家德、任浩波聞聲而至的奔跑。這份源于內(nèi)心的樸素善意,這份危急關(guān)頭的挺身而出,恰恰是最珍貴的品質(zhì)。
“七俠”已找到,“俠義”當長存。這七位平凡人的身影,如點點微光,在危急時刻瞬間匯聚,迸發(fā)出足以驅(qū)散陰霾的力量。他們的行動,是對冷漠最有力的回擊,是對“事不關(guān)己”心態(tài)最生動的駁斥。它告訴我們,英雄并非遙不可及,他們就在我們身邊,是那位建筑工人,是那位路過的市民……是每一個在他人危難時,愿意伸出援手、盡一份力的普通人。
全城尋找“抬車俠”的行動,本身也是一束光。它代表著社會對善行的珍視與呼喚,是對凡人義舉最真誠的致敬。尋找他們,就是尋找我們內(nèi)心深處的良知與勇氣,是渴望將這份溫暖傳遞、將這份精神“歸位”于我們共同的價值觀之中。微光匯聚,便是暖陽;凡人善舉,鑄就大愛之城。這,便是我們城市最堅實的脊梁,最溫暖的底色。